汇医慧影CEO柴象飞:AI可能是缓解医生“职业耗竭”的新处方

不久前,丁香园发布了一篇文章《我不是累了,是燃烬了 |中国医生职业耗竭现状》,文章指出,中国医生的“职业耗竭率”实际高达66.5~76.9%,超过三分之二的中国医生正在经历职业耗竭。其中,更有12.1~25.4%的医生出现了严重的职业耗竭。医生的职业耗竭,不仅会对医生个人造成影响,也更可能给临床诊疗带来失误。

这篇文章同时引起了广大医疗从业人员的强烈共鸣,随后在医疗圈里广泛转发和讨论。

“三高”症-高负荷、高强度、高风险正在侵袭医生

根据《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发布的数据,85.87%的医生每周工作时间在 40小时以上,丁香园对2402医生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周工作时间在51~60小时的医生占比32.6%,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的医生占比36.6%。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三甲医院的虹吸效应,越是好医院,医生工作强度越大。超强的工作强度大量挤占了医生的休息时间,68.5%的医生午休及用餐时间小于 1小时,甚至有32.2%的医生只有不到 30分钟的用餐时间,19.1%的医生睡眠时间不足 6个小时。

医生工作时长分布(数据来源:丁香园)

不仅平时工作时间长,医生在节假日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在调研中,35.0%的医生平均5-6天需要值一次夜班,36.1%的医生可能会遇到一周值两次夜班的情况。35.4%的医生在国庆节只休息一两天,75.1%的医生春节假期不超过4天。

在所有医生中,影像科医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医学影像分析工作繁琐重复,工作量巨大,极度消耗医生精力。宁波大学附属医院统计了本医院影像科医生工作量,数据显示,每个影像科医生每天平均阅读80-100份CT图像、60-80份磁共振图像、120-150个超声图像,即使每个影像阅读只花上七八分钟,总时长也超过10个小时。

长期高强度的工作,给医生的身心都带来极大的负担,严重威胁医生的健康甚至生命,表现为:“过劳死”现象。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13-2015年的3年期间,一共有46位医生因过度劳累而死亡,并且人数呈增多的趋势。在猝死发生前,半数医生已经持续工作了8~12小时,11个医生持续工作超过了24小时,而这些医生的大部分为30-39岁。

2013~2015年过劳死医生人数

医生荒,是医生“职业耗竭”的根源

医生工作负荷过高,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医疗服务产能不足,“医生荒”是根本。

数据显示,发达国家每千人有2.8个医生,而中国只有1.2个,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就影像科而言,我国对于放射科医生的需求接近100万,供需缺口巨大。由于我国近几年医学影像设备迅速普及,影像医生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需求,目前我国医学影像数据的年增长率约30%,而影像医师的增长率只有4.1%,供需缺口无疑将进一步增大。

每千人医生数量(单位:人)

那么,加快影像医生的培养来缓解“医生荒”?目前来看,这种方案未必可行。据统计,目前中国招收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的高校超过80所,但排名靠前的顶级医学院校却多不开设医学影像学专业。部分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后并不进入医院工作,而是去医疗设备或医疗器械企业工作。另一方面,影像医生的培养周期漫长,培养一个影像学博士,大约需要12年。综合这些因素分析,未来3-5年我国影像医生大量增加的可能性基本比较小。

“在整体医疗产能不足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提高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给医生减负,将医生从低效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医生的幸福感。”汇医慧影CEO柴象飞表示。

人工智能是缓解“医生荒”和“三高”的第一处方

随着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视觉技术在医疗行业的深入应用,目前全球人工智能已经在医疗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学中心(BIDMC)与哈佛医学院合作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对乳腺癌病理图片中癌细胞的识别准确率能达到92%,结合病理数据,其诊断准确率可达99.5%;中山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过410张各种程度的先天性白内障图片和476张正常图片训练,诊断准确率高达92.5%;斯坦福大学在《Nature》发表文章,利用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诊断皮肤癌,准确度达到91%,其准确率与资深皮肤科医生团队相当;谷歌旗下DeepMind Health与眼科医院Moorfields合作研发的眼科AI系统,可以为50多种眼疾推荐治疗方案,准确率高达94%,媲美顶级人类眼科专家的水平。

在国内,各类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产品已经陆续走入各大医院和诊所,以汇医慧影为例,其AI影像产品在肺癌、乳腺癌、皮肤癌、食道癌、骨折、血管疾病等许多病种上有了突破,人工智能辅助阅片仅需 5-10秒,准确率达到 90%以上,而此前借助传统手段,医生看一名肺癌病人所有片子往往需要 15-30分钟。计算机诊断的水平超过了普通影像医生的诊断水平。

据汇医慧影CEO柴象飞介绍,通过AI系统的帮助,一个影像医生就能获得数倍于目前医生的工作效率,而在精准诊疗上,人工智能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以汇医慧影和301医院联合开发的主动脉人工智能平台AORTIST为例,AORTIST云平台在患者主动脉三维重建、分割、中心线提取、破口分析、直径和长度的精准测量方面达成突破。使用AORTIST云平台,动脉直径测量交并比达到98%,动脉直径误差缩小到1.5mm以内,较常规手动测量精准度提高到50%以上,在10分钟内可以完成对患者锚定区直径、长度、分支动脉间距离的精确测量,效率和准确率大大提升,对医生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有极大的帮助。

柴象飞表示,AI的引入,拓宽了医疗行业对的边界,将实现医疗服务模式和职能的转变,受益的不仅仅是医生,让医生远离“5+2、白+黑”,远离“过劳死”;还将覆盖到整个医疗领域,最终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