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在冲击难打的关口却不容易完全放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个人,如果要放弃一件事,原因一般有两:一是被伤害得太深,二是自己目前的能力确实远远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我曾经也是一个游戏迷,在DOS版《仙剑》上,消磨了无数时光。还记得我在无数个迷宫里无数次迷路的抓狂;也还记得在打九头蛇的时候左也过不了右也过不了,恨不得把电脑砸了的冲动;更别说在打最后的大BOSS时的绝望。

现在回过去想,那是怎样的一个入迷啊,再怎么抓狂和绝望,都坐在电脑前一边生气一边打怪,每次胜利后的极度幸福感,在以后的游戏中都没有再体验过。

因此,在通关完成DOS版《仙剑》后,再玩95版、98版《仙剑》,我就下了修改器,专门只玩剧情,不再关注通关的艰辛与痛苦。

那个时候,我还迷过《俄罗斯方块》,一天打到晚,饭不想吃觉不想睡。

网游才兴起时,我不爱玩《传奇》,却被《征途》迷得连娃都不想管,混混沌沌的日子过了半年,某天突然听到一个惊雷响起,马上想到我的宝宝,于是就清醒了过来,很少再因为玩游戏而扔下孩子不管。

到了孩子读初中后,因为他中午都在学校吃饭,因此属于我自己的时间一下子多了几个小时,就又沉迷于消消乐游戏中不可自拔一段时间,还记得孩子某天玩了我的消消乐让我的钻石不翼而飞,孩子不承认是他用了钻石道具,而我则固执地认为就是他使用了,于是娘俩争吵了起来。

吵了一架之后,孩子甩门而去,听到“呯”的一声巨响,我马上清醒过来:钻石道具没了我可以重新攒或者买,但是与孩子感情出了问题,那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于是我赶紧向他道歉,哄了半天才把孩子哄得回心转意,不再生我的气。

现如今,我打开《征途》,玩不到十分钟,就直接关了游戏;消消乐游戏已经完全被卸载;《仙剑》早已不碰十多年。这说明一个事情:随时一个人的慢慢成长,只要在现实里还有他关心和想努力做好的事情,那么游戏终将成为往事和回忆。

当然,以上领悟,仅只是我个人对生活的看法,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因为游戏中各种难度不等的关卡,锻炼了我的耐心,因为在游戏中,如果要冲过一个关卡,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如何装备,如何使用技能,如果使用自身携带的物品等等。

而这些学习方法,完全可以转换到生活中,去解决很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由于我经过玩游戏入迷的阶段,现在也不再沉迷于游戏,并且从游戏中也学习到一些东西,所以,我并不反对我的孩子玩游戏,相反,我非常鼓励他玩游戏。

我的孩子玩过的游戏非常多,因此他的思维能力也非常不错。但也要承认,因为玩游戏过多,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中间水平,不上也不下,他自己觉得非常郁闷,却又无法割舍对游戏的热爱。

在游戏中,他常常会处于这样一种状态:有些非常难过的关卡让他非常头痛,经常两三个晚上都无法通关。他会生气,但却不会放弃:他会看一些游戏视频来进行揣摩和学习,再把这些经验分享给小伙伴。

以至于他郁闷地告诉我:某某某的游戏速度比他快,是因为他把自己的经验分享了给这个人,而他自己有时候是自己摸索,有时候是找相关的游戏视频学习。

我则笑笑不说话,揉揉他的头发,再给他一个拥抱以示安慰。

我曾经问过孩子,为什么在非常难打的关卡上,他不会完全放弃。他对我说:“在游戏里,我错了可以重新再来,没人会指责我或者骂我。而且虽然我一时过不了某个难关,但不代表我永远过不了,只要我多学习一点游戏技能,多观察游戏周围环境,多提高我的装备,就可以过关了。如果我觉得游戏成绩不好,还可以重新再来。”

孩子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为什么孩子会在现实生活中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的情绪?我想:除了学习困难加重以外,是不是还因为在现实中,他们要面对竞争、考试、老师的态度以及家长们的态度等。

在游戏中,一切挫折都会有友好而积极的态度支持玩家继续下去,但在现实里,和游戏里一样友好而积极的支持孩子的态度并不多。而更多的时候,来自家外的压力也就算了,但来自父母的焦虑与压力,却很难让孩子产生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习上的压力。

我的孩子就不止一次地和我说过:“你不要一天总是催我,你越催我,我越不想学习。”其实我并不会催促孩子总是要去学习,但在高一的超长寒假里,曾经因为他一天只知道玩游戏却不写作业而催促过他几次。

后来我反省到自己给孩子的压力后,就不再催促他,如今,他也明白自己在家里就控制不住自己玩游戏,于是就和小伙伴约着去图书馆写作业,并且互相监督。

孩子的成绩虽然起起伏伏,但他还是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的缺点在哪里。所以,他现在在学习尝试如何让自己改变对学校学习的态度:比如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写作业,地点无所谓,有时候是图书馆,有时候是奶茶店,有时候是简餐厅等等。

所以,我想,如果不对孩子的尝试与失败横加我们主观意识的指责,那么孩子终将在尝试中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学会学习,如何与朋友相处。

现实中的困难其实与游戏中的困难一样,孩子都不害怕游戏中困难,愿意一遍又一遍地进行枯燥乏味的机械通关操作,那么,为什么不引导和包容孩子在现实中的各种尝试呢?

毕竟,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学习力和创造力的孩子,而不是一条受困于我们一方小小观念池塘的鱼。

2021.2.2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