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消失之谜:神秘的集宁古城

600多年前,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巴音塔拉乡的土城子村一带,曾经是一个名叫集宁路的古城。在后来的历史岁月中,这个古城实然消失的无影无踪。直到近几年来,考古人员对该遗址经过批救性的考古挖掘,终于揭开了集宁路古城神秘消失的千古之谜。

2002年春天, 内蒙古考古队的考古人员进驻集宁路遗址。 挖掘开始后不久,考古人员便发现了一具尸骨。奇怪的是,这具俯卧着的尸骨四周,竟然没有发现任何掩埋的痕迹。而没有经过掩埋的古代尸骨,通常所意味的是种饿殍遍野的典型遗迹。 在接下来的考古挖掘中,又一具尸骨出现了。这具尸骨处在耕土层下,属于集宁路古城文化堆积层当中最晚的一个时间段,这说明此人的死亡年代和集宁路古城的毁灭年代应该是相一致的。在清理过程中,考古人员惊奇地发现,这具尸骨的一条腿和半个身体已经不存在了。经过检测发现,这具尸骨有明显的刀砍痕迹。也就是说,这是一具被刀砍去了半边身体的尸骨,其恐怖而凄惨的死状,令人不得不产生腥风血雨的联想。难道,在这具尸骨背后所隐藏的,竟是一场残酷的战争吗?而这个说法似乎也能够解释先前发现的那具没有经过掩埋的人骨,那名死者有可能也是在战争中死去的,兵荒马乱之际,竟然始终没有一个人顾及到掩埋他的尸体。于是,死者一直保持着死亡时的姿态,一直到数百年后才被人们发现。又一轮考古挖掘从古城遗址的东侧开始后不久,考古人员又发现了大量堆放凌乱的人体残骨。很明显地可以看出,这是很多死者肢骨被胡乱地埋葬在了一起,许多死者只有一个或者几个部位的骨骼,而其他部位的骨骼却不知道哪里去了。此时,考古人员已经意识到,在这个古城遗址上挖到了乱葬坑。发现乱葬坑,对于考古队员来说,所意味的不是饥荒和瘟疫,就是残酷的战争。紧接着,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一处埋葬骸骨的灰坑。这是一个圆形的大坑,坑内埋藏着两个大人,还有两个小孩,在一具大人的尸骨上还发现了一些烧焦的衣物。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惨不忍睹的灭门杀戮的现场,家长和孩子无一幸免。从尸骨上来看,其中的一名大人很有可能是被焚烧致死。如此残忍的场面,当然只能够属于战争。考古人员进行分析后初步判断,该墓葬所在的文化层属于金代的地层。墓葬的时间段也恰好和蒙古大军灭金的时间相吻合。就是说,蒙古大军在攻打集宁路古城的过程中,曾经对集宁路古城采取了一些战争措施。这个墓葬中的一家人或许就是死在了这场惨烈的战争中。

进入2003年后,考古挖掘工作仍然在继续,考古人员把挖掘重点放在了古城中西部。当地表耕土层被揭开以后,大面积的房舍遗址露了出来。出土的房舍遗址规模相当大,它们分布在一条将近 200米长的街道两侧,每所房舍几乎都是相同的结构布局。接下来,考古人员在遗址的东侧发现了异常的房屋遗迹。这组房屋很奇特,首先它的结构比其它房屋复杂,并且面积特别大。经初步统计,这组房屋有30多个大小开间。此时,考古人员意识到,这是挖到有钱人家的房屋了。果然,就在这组房屋遗址里,考古人员很快就挖到了深埋地底的大型陶瓮。然而,一铲一铲的浮土被挖了上来,直到大型陶瓷底部,仍然空无一物。难道当时情形十分危急,这户人家来不及装人财物就匆匆逃离了吗?对小瓷罐内的土清理后,考古人员惊奇的发现,里面放着6件青花高足杯。青花瓷器,尤其是元代的青花,对考古人员来说,是非常常稀罕的文物。元代的青花瓷器发现的非常少,有人做过统计,国内外所有的元代青花瓷器加到一块,包括流传的,也包括考古发掘出土的,也就将近500件左右。在元代,青花酒具是贵族非常喜爱的奢侈物。那么,如果这户人家的主人也是商人,他必然是具有相当地位的商人。

随后,在短短一个多月内,考古队竟挖出了9个窖藏。从这些密藏之内取出的大部分都是瓷器。根据统计, 单是从一个大户人家出土的瓷器,竟然包括了当时整个中原地区七大名窑的瓷器。考古人据此员猜想,会不会正是因为这里当年过于富足,才招致了毁灭性的战争呢?

2004年初夏,又一轮挖掘工作开始了,考古人员在挖掘中发现,在许多出土瓷器底部都有墨书。例如在2003年挖掘时发现的那个大户人家埋藏的瓷器上所写的字迹,经过墨书辨认,竟然是一个大型药铺。这是因为有一些碗底都清楚地写着非常大的一个“药”字。还有一个碗底上,干脆用墨书写有“王宅药铺”这4个字。这一发现充分说明,在当时的集宁路,人们显然有着在瓷器底部书写标明所属的习惯。

除了从瓷器墨书上发现药铺外,还在一些瓷器上发现了放饼铺、有物等字样。此外,有些瓷器上还用服书写有大和馆和桂春馆,考古人员猜测,太和馆应当属于一”种民间组织或者是官府类的组织,而桂春馆显然是类似于妓院之类的一种机构。当年在这些瓷器上写下墨书的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随笔一书,竟然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这些发现说明集宁路古城作为一个商业城市,不仅仅是存在简单的商品交换,还有一套完整的商品交换的行政结构,有着相应的一些比较完备的配套设施,或者是附属设施。显然,毁灭前的集宁路古城是经过古人长期建设而来,是一个结构合理、居住条件优越的城市。

考古工地上又有了新的发现,许多用于炼铜的小型坩埚出土了,还清理出来了一枚布满铜绿的钱币。 考古人员在对这些铜钱进行整理时发现,除绝大部分是宋代的铜钱外,其中有少量的五代时期的铜钱,元代的钱则更是少得可怜。更为奇怪的是,大量的钱币都是发现于窖藏之中。很显然,当年准备逃亡的人们,是把这些钱币当作和瓷器一样具有价值的物品进行埋藏的。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些不同朝代的钱币,在当时的集宁路,全部都在用于流通。

在史书上,考古人员没有找到任何在集宁路上曾经发生过一场战争字眼。考古人员突然想到从集宁路人自己的记载中,也许可以找到关于那场战争的线索。于是,考古人员又一次察看了那些瓷器底部的墨书,在此之前他们就曾经发现在一些瓷器底部的墨书上记载了年号,当时他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些年号的更多用途。

考古人员查找了所有写有年号的瓷器后意外地发现,集宁路古城所有出土瓷器中写有年号的瓷片,没有一件是晚于后元这个时间段的。这说明在后元年间,集宁路古城的瓷器供应已经是中断了。而后元正好是和至正年间相衔接,至正11年,也就是1351年,正好是元末红巾军大起义开始年代。那么,如果发生在集宁路的一场战争真的是红巾军起义之战,有些问题就有了比较合理的解释。随后,在一本由元代人所写的札记《至正直记》里,考古人员终于找到了印证。这里面明确记载,红巾军攻占了元上都之后,已经控制了元上都周围近千里的范围,而集宁路和元上都的距离只有500公里左右,应该也在红巾军当时的控制范围之内。

公元1351年,反对元朝政府的红巾军起义是否从集宁路横扫而过,已经无从考证。那么,红巾军是否也曾经风闻集宁路的富庶,而在这里实行过战争或者抢掠呢?如果是这样,在这场战争来临之前埋藏财物而逃走的人们,在战乱结束后还会陆续返回自己的家园。从挖掘到的乱葬坑所处位置来看,掩埋者显然还经过了一定的思考,他们是选择了城东一个生活区之外的区域,埋葬这些散乱的尸骨的。这表明,埋葬战后尸体的人们,应该还在集宁路上继续生活过。大量奇怪的窖藏似乎也能够说明这一点,很多明显藏匿物品的大瓮被型空地留在地能。这也表明在这个容藏埋藏之后,回来的人们发现这地方有窖藏,便把这个客藏里面的贵重物品拿走了。

考古挖掘进行到古城外围时,考古人员在对西城门进行清理之后发现,作为军事防护设施出现的西门瓮城,居然有人类居住的痕迹。这似乎可以说明,当时的集宁路,已经不需要做军事防御。而从当时的历史分析,在元代,集宁路已经位于国家的腹地,自然也就不再需要对外防御。这样的推理,让考古人员终于茅塞顿开。如果毁灭集宁路古城是一场战争,那么就很有可能是一场规模非常大的战争,确切地说应该是一场改朝换代的战争。至此,事实似乎已经非常清晰了,发生于元代的改朝换代之战,当然就是明朝军队的灭元之战了。在《元史》上,考古人员找到了明军北伐的路线。《元史》上明确记载,明朝著名将领常玉春和徐达率领的大军曾经打到过大同,从大同直接北上。而集宁路古城离大同的直线距离不足100公里,它又是一个的商贸重镇。考古人员据此猜测,徐达和常遇春打到大同之后,不可能不打集宁路。

于是,生活在集宁路古城的人们在经受了红巾军起义战火洗礼10年之后,不得不面对这场战争。这场战争以明军的胜利告终,从此天下改称大明,明朗开始了。元上都也被明朝政府当做了防御北元的重要卫所,而位于元上都南面的集宁路,尽管曾经一度繁荣,在这时候却被视为毫无价值。它在地理位置上不具备军事防御功能,原有的商业贸易功能更加没有用武之地。于是,这个城市在被元朝政府无奈抛弃之后,随即又被明朝政府永远地废弃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