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蛙最高飚到28元/斤,为了赶高价就大肆投喂?肠炎、肝炎、脑膜炎、腐皮……往往得不偿失

----- 广告 -----

市场缺蛙,老蛙最高报价28元/斤,正值新蛙育成关键期,这些疾病要注意,但是千万不要乱用药!
  • 文/ 渔美康集团亲渔事业部营销总监 冯兴浪

近段时间,由于大量的老蛙出得差不多了,新蛙上市最快还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市场会出现一段空窗期,也会导致蛙价价格持续稳定,特别是老蛙的价格,一直高居不下,这在华中和安徽比较明显,但是在这样的时候,最容易出问题。

由于市场缺蛙,加上新蛙又在转料期间,很多的养殖老板就大肆投喂,希望新蛙赶快达到出售规格,又赶上局部地区出现持续的高温,直接导致了很多新蛙开始大量发病,笔者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已经接到全国各地的很多蛙友的电话,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致死率也越来越高,归结原因有几点:

1、发病的蛙耐药性增强,往年可以治愈的药物,但是现在基本没有用了。

2、滥用、乱用、不科学用药,导致治愈率低,死亡率高。

3、没有判断好症状,导致药不对症,没有治疗效果。

4、自身管理跟不上,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5、喜欢按照传统经验办事,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6、病症越来越复杂,不只是单单的一种病原或者诱因。

但是,不管什么情况导致了今年新蛙发病的局面,我们还是要相信科学,运用科学!今天笔者将现在一线常发的蛙病梳理出来,希望广大蛙友引起重视。

一、腐皮、烂皮病

病因:为了解黑斑蛙养殖场大规模暴发腐皮病的病原,从患病蛙肝脏中分离获得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编号:QW),对其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和gyrB基因检测、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QW表型特征和理化特性与洛菲不动杆菌相似,16S rRNA和gyrB基因在系统发育树上与洛菲不动杆菌聚集为一族,最终判定该菌为洛菲不动杆菌,是黑斑蛙上的一种新病原;致病性研究表明,该菌能够通过浸泡的方式感染黑斑蛙,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溃烂和内脏器官出血,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药敏试验表明,洛菲不动杆菌仅对四环素、氧氟沙星和氟苯尼考3种抗生素敏感。本研究鉴定出引起黑斑蛙腐皮病的病原为洛菲不动杆菌,并对其致病性进行研究,同时检测了其药物敏感范围,为该病临床防治用药提供理论依据(该理论依据引自于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李成伟老师发表的文章)。养殖密度过高、平时消毒不彻底、维生素缺乏(A、D)也会引发此病。

症状:发病早期,病蛙皮肤局部充血、发炎,有时仅嘴尖前部溃烂而身体皮肤完好,严重时全露出鼻骨。病蛙行动迟缓,精神不振,停止取食,体表多处溃烂。传染性也比较大,死亡率也比较大的。

广告

二、肠胃炎

病因:感染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为主,摄食不洁食物,投喂不合理、肠道寄生虫感染等。

症状:病蛙体虚乏力,缩头弓背,解剖肠胃无食或少食,有许多粘液,肠胃壁充血发炎,出现白便和血迹便,严重是导致脱肛。常与红腿病并发。

三、脑膜炎

病因:脑膜炎的病原有很多种,目前四川农业大学实验室分离出来的细菌有伊尔伊丽莎白细菌,其余的比较复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交叉感染引起的。幼蛙和成蛙均可感染此病。

症状:病体精神不振,行动迟缓,食欲减退,发病蝌蚪后肢、腹部和口周围有明显的出血斑点。部分蝌蚪腹部膨大,仰浮于水面不由自主地打转,好似神经病一样。解剖可见腹腔大量积水,肝脏发黑肿大并有出血斑点,肝脏有结节,脾脏缩小,肠道充血。同时,“歪头打转”和眼球“白内障”是其典型症状。

建议方案:目前还没有比较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其中使用磺胺、氟康宁等药物有一定缓解作用。在养殖过程中,定期进行内服保健,在发病的时候排干池水一天到两天,然后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严格进行养殖场的消毒工作,水体保持清爽,及时捞出病蛙,严重的直接排塘。在选种的时候,一定选择没有脑膜炎发病史的种苗,尽量提高蛙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四、肝炎

病因:感染链球菌

病症:病蛙体呈灰黑色,摄食正常,一旦停止就死亡,病蛙死亡前头部低垂,口吐粘液,病死蛙周围有一滩红色的粘液,并且伴有口舌突出口腔的现象。解剖可见肝脏严重病变,肝脏呈紫红色、灰白色、肠道回缩入胃,呈套肠,常和肠胃炎分辨不清楚。

笔者只是简单介绍了现阶段容易高发的几种疾病,至于如何治疗,鄙人也没有好的治疗方案,也不能百分之百药到病除,但是,倒是有几点从上百位养殖老板和实践中得出的几点病害防控心得分享给诸位: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