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热情的人,做事都难以坚持到最后?
这是我的第206篇原创
Ray先森说:
曾经有朋友问我,怎么不开打赏,这样就可以有更多人打赏你了,我说的是,我写作又不是靠打赏才坚持的,今天刚好和你聊下,一件事坚持下去,你靠的是什么?
图片来源:@陈展翔哥松
文章来源:@Ray先森
全文:2472字
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写这篇文章之前,分享一个关于写作的小故事。
很早以前我加入到一个写作训练营,那时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写作新人,没什么名气更不要说写出什么有名气的文章,和我一样的是群里的大部分都是这样的新人,
于是我只是在群里默默的潜水,一边学习一边练习。
这期间,也有一些小伙伴无时无刻不在表现着他们对写作的极度热情,
今天往群里分享一篇文章;
明天在群里立flag说要日更;
后天还给别人的作品留言点赞,
看起来永远是激情满怀的样子,然而结果尴尬的是,3个月过后最早退群的也是他们那一批人,其中有一个人是我微信好友,忍不住好奇私信问他:
“怎么写的好好的,突然就退群了?”
手机屏幕那头的他飞快的回了一句:
“热情被耗光了,结果发现写的东西没人看,也变现不了,我发现我不是这块料,不像你能安安心心坐下来写上一整晚。”
沉默良久,最后还是把那句劝他的话在对话框里删掉了。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就在于:有人企图靠热情去换成功,而有人愿意用成功去换热情。
我经常有在朋友圈健身打卡的习惯,这样的习惯常常让很多人误以为我很热爱健身。
其实相比于热爱,我更习惯于用习惯来代替对一份事物的热情。
也就是说,很多事能坚持下去,
靠的都不是如火如荼的热情,而是一种近乎默然的坚持和习惯。
这也是我今天要讲的文章主题:为什么太热情的人,做事都难以坚持到最后?
1
热情是一种断续的状态
而习惯是一种持续行动
张泉灵曾经在她的文章中,讲过她的一个助理的故事。
她交给助理一个工作,就是每天收集一些行业信息和动态,发到工作群里。
姑娘挺勤奋,马上开始挑选收集信息,行业动态第二天就出现在了工作群里,大家纷纷为之点赞,姑娘也挺兴奋。
当然,有些事情习惯了就热情不高了。
过了几天,发在工作群里的行业日报成了惯例,扔下来水花都没有一个。于是,行业动态也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关键是没一搭的时候,也没人有异议。
又过了几天,姑娘最开始的满腹激情慢慢变成了脸上明显可见的不耐烦情绪。于是张泉灵召集大家开了个会,分享了下她自己是怎么看待助理这个工作:
助理可以做成打杂,也可以做成全公司的资源拥有者,就看自己怎么想。
先来说说行业动态日报吧。其实,这是一个要求相当高的工作。
从哪里收集?为什么是这几条?为什么觉得代表了行业趋势?要想做好,其实要求有行业的敏感度和判断力。
比如一条A公司收购B公司的日报里,涉及了收购案的标的、价格、业务、时机。不管别人看不看,自己坚持每天做,一定会比大多数人看得多,对行业的理解更深。
既然要做行业动态,肯定要接触大量的科技和投资圈媒体,在每天摘编的过程中:
有没有去尝试判断它们的价值?
有没有试图和有影响力的媒体建立联系?
又有没有试图去寻找那些质量不错又用户偏少的媒体,认识他们的编辑?
她的一顿话说完,办公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因为能和她想到这一步的人寥寥无几。
热情是一种断续的状态,而习惯是一种持续行动。
有时候,做事光靠热情可能走不到多远,因为你无法靠热情去抵御工作中细碎的繁琐,也不能用热情去度过事业上的瓶颈期,与之相对应的是,扎根到表面之下的沉淀和长久坚持,反而更能赋予别人一种靠谱的信任感。
这样的沉淀和坚持,才会让你对整个行业和工作有一个更清楚更全面的认识和掌控,那种靠热情去工作的人,有时候更像情场中见一个漂亮女生就上去撩的男生一样,得不到的立刻换人,毕竟热情总有被现实耗光的时刻。
所以喜欢一个人,可以靠热情去讨好去迁就去挖空心思哄对方欢心。
而真正爱一个人,是愿意将上述所有动作变成习惯长久坚持至死不渝。
有热情很好,但是凡事只抱有三分钟热情的人基本撑不到终点。
这也是职场中,为什么看起来热情满满雷声大的人往往最快放弃,而那些默默无闻的人往往却能坚持到最后的原因。
2
连自己都做不到自我认可
还谈什么热情?
前段时间我在朋友发了一个提问:
“健身靠的是热情还是习惯?”
很多朋友都在评论区留言各自写出自己的答案,我看得到这几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
“热情”“习惯”“爱好”。
其中一个女生说:
“前期靠热情、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
前期习惯难以养成,只能依靠对健身的热情去参与,培养一种习惯也是从热情开始,对一件事产生兴趣,产生期待产生追求。通过不停尝试和探索以及挑战,越发觉得是个有意义的事情。
于是乎,渐渐的养成了一种习惯。”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像这位姑娘一样能如此理性区分热情和习惯的区别,更多的自以为是的坚持和执着。
曾经有位朋友问我为什么对健身抱有如此大的热情,我想用一个小故事来代替我的回答:
星巴克的CEO霍华德曾经说,我对咖啡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在家和工作之外再给人第三个适合停留的地方。
Zappos,作为一个网上卖鞋的公司,它的CEO谢家华说,我对鞋不感兴趣,我对提供最好的客户服务感兴趣,我们不是给你寄鞋,我们是投递幸福。
对这些人来说什么叫热情?
热情就是你的核心自我认同感,因为你始终觉得你的事情,是值得你去坚持去投入去all in的地方。
万维钢老师曾经讲到自己的学生,一个辛苦搞科研的理科生,说自己是个“科研狗”,他认为这本质上而言就是没有自我认同的表现,所以才会用否定的表达自我否定。
他在文章中说,我搞科研的时候再累也不说自己是狗,反而我觉得我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但凡你看过那些TED演讲,你就会发现很多人一站就是2个小时,一次演讲下来全是满满的激情和亢奋,丝毫不见任何疲软之态,反而台下的观众很容易被他们的正向情绪所感染。
曾经一个年轻女性因为小时候交通事故失去双腿,安装了义肢,然后就靠着义肢跑跳,成了运动员。她说:
我从来不认为我是有残疾,我反而认为我是多了一个超能力:我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像换衣服一样换脚,你们能吗?
一个参与扶贫和环保的志愿者说:
你别以为我整天跟苦难打交道很难受,其实我的工作不是扶贫环保,而是给人以希望。
你会发现,那些真正理解自己行为初衷的人反而能走的更远,相比于热情,他们更懂得找到更值得追求的标的物。
想起我的一个写作营学员,曾经问我:
“我怎么样才能像你一样写出名气来?”
我反问他,你要名气做什么?
他好像没想过这个问题,过了很久才和我说:
“因为有名气之后就可以变现拿钱啊。”
“那你是否能忍耐三到五年甚至更长久的时间里,没有名气没有钱拿的状态?你是否又想清楚了真正愿意写作的初衷是什么?
如果不能坚持,或者根本没有想,那劝你还是不要写了。”
凡事都需要热情,但并不是不可续的热情,而且这种热情并不仅仅是一个态度,它必须来自一个升华了的精神,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
就像你可以将变现作为一个写作的目标,但是这不应该是唯一的目标。
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内在驱动力,所以我们如果真的想做好一件事,要做的是多想下做这件事的初衷,而不是做好这件事的结果。
如果最初的初衷都没有理解正确,何谈最终能出现怎样的喜人结果?
3
怎样才能获得长久的热情?
平淡无奇的赢下去就好
今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颁给了一部纪录片,叫做《徒手攀岩》。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部片子。
《徒手攀岩》记录的是一位叫做Alex的职业攀岩运动员,徒手爬上一座悬崖的过程。那座悬崖,叫做酋长岩,在美国的优山美地国家公园。这块岩石,是地球表面上最大的一块单体花岗岩。高914米,比世界上最高的建筑,迪拜的哈利法塔还要高。
纪录片里有一个镜头,Alex在上面爬的时候,就像蚂蚁一样渺小。最要命的是全程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单凭徒手去完成攀岩过程。
那么你可能会问了:
这么高的地方,掉下去那分分钟会粉身碎骨的。
但是在纪录片中,Alex说了一句话,非常地奇怪,他说:
“风险和后果是两回事。徒手攀岩的风险很低,只是后果很严重。”
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徒手攀岩的风格是可控的,而且可以控制到很低的地步。
那么如何控制这个风险?很简单,多练习就好。
很多人会说这就是句无用的鸡汤,那我们来看看主人公是怎么做的:
为了做好这次攀岩,他做了八年的准备。在这八年的时间里,Alex在不同的条件下练习攀岩。光酋长岩,他就带着绳子爬过将近60次,一遍一遍地考察路线。每次攀岩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记笔记。
岩石上,哪个地方有一个微小的凸起可以借力,哪个地方手和脚应该怎么配合,Alex都熟记在胸、倒背如流。
八年的时间只准备一件事情,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这部纪录片介绍说,Alex每天不是住在房子里,而是住在一辆拖车里,吃饭睡觉都在车里,就是为了靠近悬崖峭壁,好进行训练。他在攀岩以外,主要的时间,就是在拖车里练习引体向上。不是用手掌,而是用手指吊起全身的重量,一吊就是一个小时。
这么做,除了训练自己的身体之外,还是对自己情绪的训练,要建立百分之百的控制感。为的就是让自己的身体和情绪不受任何干扰和影响。
前段时间看了连岳先生的一篇文章,他说:
名将的诞生,需要有一次著名的战役。但在这次战役之前,他一直在做准备。出色的体能、顽强的意志、过人的眼光,都等着捕捉战役的胜利。
有人看了太多光鲜成功的案例,反而总觉得人生的积累和自持毫无意义。
可是,绝大多数普通人鲜有机会成为大名将,即那种全世界关注,也影响全世界的人。但我向来不排斥做好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
就像连岳先生说的那样,任何一件简单的工作,做好都不简单。
像上文中的Alex能坚持八年如一日去为攀岩做准备,去将每一次下脚的地方熟记在心,去将自己的情绪和身体调整到不受影响的地步。
他们的成功,早已靠的不是热情了,更多的是看似一日又一日近似无趣的坚持而已。
连岳先生在文章中写道:
似乎人人能做的简单工作,你做得别人都赢不了,就说明你这个人不简单。
不要嫌弃你手头的工作,不要指望你偷懒,却有个重要的战役让你赢,你养成的逃避习惯,只会让你永远成为逃兵。
就像这个世界很多人都想要伟大的胜利,而我只想平淡无奇地赢下去。
这才是为什么有人能坚持到最后,而有人半途而废的根本原因。
靠热情你只能骗过情绪,靠坚持你才能赢得时间。
4
成功=思维模式x 热情x 能力
稻盛和夫曾经讲过一个著名的成功方程式:
成功=思维模式x 热情x 能力
首先是“思维模式”:
一旦思维模式出了问题,比如它是一个负值,那么你的能力越大,热情越高,可能最后的结果越是灾难性的。
比如说很多电影中,反派人物能力越大,反而对世界的破坏越大,因为他们从本质而言,对世界理解产生偏差。
其次是“热情”:
我们的热情都有高有低,当热情特别高的时候,就能驱动你去找到一个问题的答案,尽管这个答案你事先可能根本不知道,并且事后都觉得奇怪——我怎么想到的这种方法——但最重要的原因是:
强烈的激情、热情、爱,成为一种巨大的能量,能够驱动你去找到那个方法。
如果我们把“思维方式”比喻成一辆车的话,热情就是这辆车的能源。没有加油,再好的车也是没法驱动。
最后是“能力”:
我们的智商、逻辑推理能力也很重要,没有解决问题把事情做好的能力,最终也不过是一场伟大的梦想而已。
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曾经在讨论资本市场的波动时,无奈地承认:
“只有泡沫破灭了,我们才知道它是泡沫。”
同样的,只有当撩人的热情散去,长久坚持下去的人最后才能收获到那些伟大的胜利。
最后,请你记住,有时候爱并不火热,细水长流的温存或许更迷人。
参考文献:
1.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
2. 张潇雨:商业经典案例课
3. 逻辑思维:高手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Ray先森,新媒体爆文写手,专注职场认知领域,现任秋叶写作训练营产品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