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人人怕吃亏的年代,谈恋爱不想多花钱,在职场不想多出力,在家里不想多干活,每个人生怕自己多吃了一点亏。每个人都想做聪明人,可是最后赢掉聪明人的那批人,全都是傻子。
但凡有人的地方,就有不同的人,职场也一样,同样的环境之下:
有人看起来聪明机灵,左右逢源四面打滑,把谁都捧得高高的。
有人看起来愚鲁木讷,好像只是踏实做事,谁都可以上来欺负。
于是现实中,很多人都想争做聪明人,能不吃亏就绝不多干,老板不在绝不加班,反正公司也不是我开的,反正过完今年不行再换,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有人愿意当个苦哈哈干活的傻子。
这样的处处提防和权衡,确实能让自己避免很多麻烦,但一个人的上限也就止于此,避开麻烦的同时,也是拒绝机会的开始,那些看起来聪明的职场人真正能走到最后的,又有几个?
很难说。
1
以损害他人利益为基础的小聪明
才是职场最大的蠢
曾经就职于一家做线上教育的互联网公司,因为是成立后的再扩容阶段,所以业务扩展这一块,还是有许多区域值得深入挖掘。而我所在的部门,就是针对沉睡用户通过定期举办线上活动、社群营销等手段进行唤醒,最后促使引导其在线上成交消费。那段时间部门里的每个人都有很大压力,每个人都顶着KPI考核去做业绩,唯独部门的运营经理是过的最悠闲的那一位,每天走的最早来的最晚,早上来了泡一杯茶,喝完就找我们开会。反正领导有事找他,他就像复读机一样传达给我们,自己写写工作安排就完了,更多的时间就是在吸烟区和人抽烟聊天。有时候,部门业绩不理想或者上级交给他任务,自己想都不想全盘甩锅给下属,结果到最后部门同事没一个愿意和他共事,后来同事总结他的工作方式就是“三板斧”:这些年在职场中见过不少这样的“聪明人”,化用林语堂先生的话说就是:这样的聪明谈不上格局,更无所谓境界,最多不过是小聪明。而小聪明最大的特点在于,不惜破坏别人的利益,损害职场秩序和公德,专门为了方便自己,获取私利。把占人家便宜看成聪明,把损人利益当成能力,这本质上就是不守规则玩弄手段,错把小聪明当成大智慧。曾经还遇到过一任同事,每次领导要交活动方案,就来问我帮忙,说是帮忙其实就是把我的方案拿去随便改改数据,再改个名字交给领导敷衍了事。这样的把戏玩多了,领导也不是傻子,一眼就看出来了,在某一次会议上直接揪出其中好几个数据盘问,问的对方哑口无言,后来那同事自知伎俩败露,找了个理由黯然辞职走人。捏着鼻子糊弄嘴巴这种事,小孩子做起来可爱,但成年人做起来就只能用蠢来解释了。我也见过不少职场人,喜欢占着别人的便宜给自己找方便,找关系办事、空手套信息、找人要资源,这种处处精打细算惦记着别人好处的行为,谈不上有多坏,从根本上而言,倒像是一种变相的蠢。“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人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怕就怕耍着小聪明占人便宜还沾沾自喜四处张扬,这样的人注定活不到职场的结局。
2
为什么真正能走远路的人
看起来都“不太聪明”
前段时间,公司COO给我们分享了他年轻时候遇到的一件事:
这位COO来之前,在阿里就任市场营销一职,挂的是M6的头衔,有一年阿里年会晚宴上,他担任某一桌席位的席长,专门负责招待各位宾客,期间有一位中年人和他交谈甚欢,后来对方问他对互联网熟不熟悉,
COO自然回答:我是做这一行的,还是挺熟悉的。
结果对方问了非常多专业性的问题,而且每一个都在点子上,丝毫没有大谈趋势的空架子,后来宴席结束了,对方在临走之前让自己的司机去车里拿来了一样东西,看起来是一叠和A4纸张差不多大小的合订本,封面上写着《中国互联网公司分析报告》。
当着COO的面,一边翻看一边咨询,报告上贴满了写着问题的便签纸,密密麻麻比原文报告还要多,就这么一个非常细微的细节,让他记忆犹新,COO回忆说:
“我也是后来才发现,原来他就是香飘飘奶茶创始人蒋建斌先生,两兄弟带着一家企业把小小的一杯奶茶一年卖出3亿多杯,甚至能环绕地球一圈。连续七年,全国销量做到市场领先,光是这一点,恐怕真不是砸广告就行的。”
这也是那位COO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职场讲究的是水磨功夫,但凡想跑得快的人,总是最容易摔跟头。”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看过太多“快速致富”“撞上风口”的成功案例,每个人挤破脑袋都想成为那个被写进营销号里“我毕业3年,月入5万”的主人公,至于下苦功夫的事,就留给不太聪明的傻子去做吧。
但你可知道,为什么那些看起来“不太聪明”的傻子反而更被人偏爱?
王兴曾经在自己的微博中写过一个故事:
上周五开会时一个年轻同事的一句话至今回荡在我耳边。当时大概是晚上12点,讨论接近尾声,需要有人整理会议记录,涉及流程图的部分用visio画比较好。我问她会用Visio吗,她毫不犹豫的说:
我可以学。
这四个简单的字里有无穷的力量。
很多人在遇到自己不会或者复杂的东西时,想都不想看都不看就张口回答:
“这个做不了。”
“这个我不会,你找别人。”
“这个不用看就知道做不好。”
你知道的事情,别人同样知道,所以大部分人变成了有点儿小聪明,却又不够聪明,不懒但也够不上勤奋。
吴军曾经在给女儿的信中讲过一个“上帝喜欢笨人”的观点:
为什么上帝喜欢笨人?
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觉得自己总是对的,甚至无所不能,那么无意中就会认为自己比上帝都要高一等,对于一般的事情根本瞧不上,更不屑一顾。
而事实经常是,人们常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且不断地犯错同时自己又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些错误带来的结果,就是不断跌跟头。
上帝喜欢笨人的第二个原因是,笨人不会投机取巧,不会打擦边球,凡事踏踏实实按流程做好,所以凡事都会留很大的余量,因此当意外发生的时候,这些余量就会起作用。
反倒是平时稳扎稳打的笨人,即便跌倒了也能迅速爬起来,不至于一碰就碎一蹶不振。
聪明人或许会有更高效的做事方式,但跑得快不一定意味着跑得远。
专注、忍耐、做一个长期主义者,不为眼前困难或诱惑所动,
能做到这些才是真正能走远路的人。
3
如果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长跑
你会选择跑得快还是跑得远
曾经看过吴晓波的采访节目《十年二十人》,其中有一个饶有意思的细节,同为携程创始人的梁建章和沈南鹏说过同样的话:吴晓波后来点评说,凡是敢这样自评的人,往往都比较可怕。也就是这两个自诩“不够聪明”的人,一个拥有“两万亿的朋友圈”,在这几年巨型合并的浪潮中,总能看见他合纵连横的身影;另一个带领携程驰骋疆场,斗飞猪、战去哪儿、收同程,事后总能全身而退。不得不承认,王尔德的这句话在很多时候,常常会让我扪心自问:是要做一个跑得快但跑不远的聪明人,还是选择一个跑得慢但跑得远的傻子?别人怎么想我不知道,但是如果是我来选择,我愿意做那个“跑得慢但跑得远的傻子”,怎么怎么做,不妨从这3点入手:见过很多职场人每一项工作都算的明明白白,什么不该我管、什么不归我做、出了哪些事我一概不负责,诸如此类多不胜数。仗还没打事还没做,就做好了甩锅的准备,反正多一点亏都不能吃,这当然无可厚非,但始终显得气量太小,即便是事做成了,将来也不一定为人所看重。曾经在一家公司里就是因为同时参与了3个不同的项目,经常被人暗讽揶揄像个傻子一样,明明知道项目做不成,还倒贴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一点眼力见都没有。如果在职场天天挂着一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面孔,吃亏的不干、倒贴的不干、事多的不干,那请问公司请你做什么?投资界有不少人把查理芒格作为偶像人物,但真正让查理本人服膺的偶像是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富兰克林白手起家,没受过多好的教育,操办编辑《穷查理年鉴》全部靠自己写,他是怎么写的呢?他把他欣赏的作者的文章找来,模仿其写法,反复练习,针对练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些不是走捷径小聪明,而是笨办法大智慧。大家都知道聪明人之所以聪明,不是因为他们知道哪些事好做,而哪些事麻烦。而是明明知道这件事很麻烦,依然坚持从头开始,从0到1。一个人智商高但没见识,充其量只能算小聪明,毕竟有小聪明的人才更容易自负而固执。拿开车举例子,如果速度慢20%,但是方向对了,最坏的情况晚一点也能到。但是如果方向差出来哪怕5度,开得越快,错过目标的可能性越大。因此笨人知道慢慢开车,开一会儿,要看看路,确认方向没有错再继续开。自认为聪明的人,一会儿开到左边了,往西差出了5公里,一会儿太靠右边了,往南差出了3公里,又不听导航和别人的劝,就算速度再快,也经不住来回来去的反复。职场之中纷纷扰扰喧喧闹闹,每个聪明人都想显露一把彰显其能,这样的聪明往往让他们精于算计、爱走捷径、自作聪明,一步步在天长日久中慢慢精于自保,止步不前。而那些在职场上愿意吃亏、不嫌麻烦、有自知之明的笨人,敢于自我约束,坚持内敛而自律,他们默默享受寂寞,静静成长,慢且益坚,直到终点和尽头。
-End-
觉得有启发,点个“在看”,
转给朋友们欢迎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