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13期):聊一聊中医诊断“见微知著”(二)
空白
右眼珠子胀痛,我在下图中箭头所指处,放了一滴血,之后有一点点缓解,这是起效证明,第二天好了。右耳放血,这是一周前治的病,刚才看这图想起来了。
问:那是不是不能随便打耳洞,耳洞这么重要。
答:两概念,不是一回事。打耳眼了,只是失去了一个调节之处。再没什么坏处了。比如少商穴是治某个病重要穴,那这人手指截掉了,只是失去一个调节处。还另有治病之法。
问:看您说到眼睛我想请问一个问题。胚胎空囊先兆流产,和手机玩多了伤肝有关系?百度了无解,说是概率引起的。
答:那是西医说法。从中医看,有关。
再比如,诊断表证特征性症状既怕冷又发烧,我不知道。照样会诊断,我去看他有没有受外邪的机会,没受寒风,酷暑等,一直在温和环境里,没表证。“大脑”这个仪器万能!“走西派”学不会中医,糖尿病没有血糖数据,就不敢肯定!
又例如:真热假寒,症状一大堆,杂乱分不清。我什么也不看了,戴上一次性手套,手指插入肛门,温度远远高于病人手的温度,就是真热假寒,承气汤下之。一分钟作出准确诊断,中医就这么厉害!用仪器没查完,人不行了,误事。这事还少见吗?高科技,高在哪呀?为了把握,再触诊胸腹灼热,毫无疑问真热假寒。热关在内,还有路经外出,沿腹募穴路径外出,这条路最直,最近,最通!都验证几千年了!
学中医要“嚼”,这是跟一位书法高人聊天学来的。有一次游名胜古迹,我进去的时候见一人在看仅有几个字的石碑,手里拿个高倍放大镜。我游完了回来,大约两小时,还见此人在看石碑上的几个字。直觉告诉我此人是位书法高人,最低是铁杆书法迷。机缘难得,这得向他讨教学习,开阔知识面。
他给我讲:欣赏书法要“嚼”字,慢慢地“嚼”、长久地“嚼”、反复地“嚼”,越“嚼”越有味道。抓住一条经典重要条文,要“嚼”!没事的时候,慢慢地、反复地“嚼”。囫囵吞枣 吃白瞎了。嚼的细,消化好,作用大!古人云:“两利相衡,取其大;两害相较,取其轻”,中医早权衡清楚了!
嚼食知味,嚼字知意,辩(嚼)证知因。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怎么办好呢?就这么办好,中医就是这么办的。触类旁通,聪明啊!血不利则为水。这六个字价值连城。不对,应是无价之宝!我极其推崇这六字。见到敌人,就想起兵法。好啊!有些病,没有“血不利则为水”指导,见“症”分析不出来“证”。会背桂枝伏苓丸,拿个方不知往哪对?有啥用呢!因此,两手都要硬!这样方与证,咔嚓一下就对上了!
口苦并非小柴胡汤证的主要症状。口苦,只是少阳病的主症之一。但少阳病不等于小柴胡汤证。五脏六腑皆可致口苦,哎哟!这么说口苦一症没意义了?有!口苦说明胆气上逆,升降失调,这意义多大!胆随胃降,胃是主,胆是从。找到关健了——胃。
再考虑一下与胃有直接关系的脏腑就可以了。这叫“顺縢摸瓜”。胃气上逆,塌方式病变,口也苦了。心也倒霉了,神也受扰了,大便也不畅了……,诸病并非各自独立,而是密切相关。注意!胃气上逆常常症状不明显,运用中医诊断祖传秘诀:见微知著!
见微知著,这可是堂堂正正中医祖先传的秘诀!小柴胡用半夏,正合上述之医理。有个老太太心脏病,她说:口苦啊,吃龙胆泻肝丸,吃了好多不管用。我一听泄漏“天机”了,从胆胃论治心脏病,收效迅速!
五脏六腑皆可致口苦,如同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见微知著,独处藏奸,须中医人从细微处着眼、洞察秋毫,不然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胃气上逆,为什症状不明显?它有点虚,假如胃气足,该惊天动地大闹天宫了。不足则小闹,慢慢闹。胃是主管,龙胆泻肝丸只去降肝胆当然不好使!不认识“疾病”,却想去消除“疾病”,结果以失败告终!如何认识“疾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四诊见到的症状认识“疾病”。掌握的理论强大,认识疾病准,教材仅讲授了一部分理论,不够用的。中医对去认识“疾病”,有个专用名词叫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