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学习:57条-60条

伤寒论学习小组讨论记录

主持人:林利城老师

参与者:林佳明老师、高一萍老师、林利城老师、梁天、符英、刘敏、陈小芳、丁国才及诸位同仁(不一一列举)

讨论伤寒条文:57-60条

时间:2017年07月18日20:00-21:00
地点:中医临证经方论坛群

钦州林利城:各位老师、同仁们好,《伤寒论》是一部经典,几千年来塑造了几多名医,书中的每一个条文、每一个方子都意义深远,深入地理解它,都能指导我们临床实践,让我们在临床中能够如鱼得水,为了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造福百姓这一共同目标,我们今晚是再次聚在一起,共同探讨书中的每一个条文,以期获得仲师的真传。我们逐条讨论,先讨论57条,请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7)

钦州林利城:太阳伤寒证,用麻黄汤发汗后,表邪已解。若半日后,又症见烦热,脉浮数,则为余邪复发,表证不愈,可更发汗治之。

钦州陈小芳:57条,太阳病发汗后稍微好转,但复发心烦、脉浮数,说明邪气在里,而且有热化的趋势,热扰心神而为烦,抑或理解为可传少阳的趋势,脉浮数,仍在表余邪在表,与桂枝汤。为何会解后复发?首方力度不够余邪未尽?或是嗜食肥甘厚腻闭门留寇?或者虚人伤风邪盛于体?

钦州林佳明:伤寒汗后余邪复发不可再用麻黄汤,太阳伤寒证用麻黄汤发汗以后,如果脉静热退身凉,这是表邪已解了

钦州林佳明:@钦州—陈小芳 余邪未尽病情复发,里头有个半日。

钦州符英:57条,我的理解是抓住一个“虚”字:患者伤寒发汗,可半日许复烦,说明再次受邪,这也侧面说明人正气不足,因为虚,所以很快再次受邪,故用桂枝汤这一比较温和汤药来调和营卫。

钦州林佳明:@钦州 符英 [强]病情复发,可以用麻黄汤,可是已经发汗过一次了,正气必然受到耗损。

钦州梁天: 我对57条理解:太阳伤寒表实证,用麻黄汤发汗后,反出现烦,这里可能是余邪未除,为什么用桂枝汤?我个人觉得就比如一张个罐子,邪气入侵,用了麻黄汤就如同开一个口子释放,但是排不尽,再用麻黄汤开闸也没用,需要用点外力,比如说桂枝汤,它是解肌发汗,它是甘温,虽然解表,有益胃生液,就如同往里施以压力,邪气出则愈。

钦州刘敏:对57条理解:太阳伤寒发汗后,复烦同时出现脉浮数等症状,说明余邪未清,可继续发汗解表,用桂枝汤。因为已使用汗法,所以再次发汗,不可峻汗,比如用麻黄汤,而应用桂枝汤使微似有汗出。
钦州林佳明:这如同我们用布洛芬,锌布颗粒发汗,发汗后依然发热,或是不久又热。

钦州林利城:发汗后,邪气虽衰,正气亦耗,故需再次发汗时,不宜峻剂,宜桂枝汤,而不宜麻黄汤。

钦州林佳明:这是再用要隔开四小时

钦州林佳明:@广西钦州–林利城(学委) [强]

钦州林佳明:@钦州-梁天 [偷笑]比喻很容易理解

钦州林利城:有些观点认为布洛芬,复方锌布颗粒相当于麻黄汤。

钦州梁天:[捂脸]我自己琢磨的,也不知道对不对

钦州林佳明:@广西钦州–林利城(学委) 是的,这里考虑到了汗后正气虚损的一面

钦州林利城:@钦州-梁天 说的非常好!

钦州高一萍:复者,汗后不谨,重新又复中也

钦州林佳明:使用具有扶正又发汗比较缓的桂枝汤

钦州林利城:梁天讲“桂枝汤,它是解肌发汗,它是甘温,虽然解表,有益胃生液”,桂枝汤解肌和营,具有扶正祛邪之功效。

钦州李嘉炜:小孩反复发烧,不想吃东西。怎么样才好?

钦州高一萍:旧邪得汗已去,新虚更袭邪风

钦州林佳明:告诉我们如何科学使用麻黄汤和桂枝汤,还提示病轻则治亦轻及时时固护正气的思想。

钦州林利城:@钦州高一萍 高主任是认为再感新邪了。

钦州高一萍:是的

钦州林佳明:“有汗用桂枝,无汗用麻黄”,这是中医后学者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要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含意,需要我们在临床中体会,需要真正活用到临证中。

钦州林佳明:小芳说的几个路径都有可能,高主任的理解,就会对使用桂枝汤没有什么疑义

钦州林利城:有时候我们看一个方子,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比如桂枝汤

钦州林利城:独立思考在学习经方的过程中特别重要

钦州林佳明:是的

钦州林佳明:有时间利城老师选个时间分享一下学习感受哈

钦州高一萍:太阳伤寒不得治以桂枝汤,属于定法。而这里选用桂枝汤,则属于活法。所以只要阳气微有不足者(轻症)可考虑用桂枝汤

钦州林利城:惭愧!

钦州林利城:大家对这个条文还有什么见解?

钦州林佳明:所以说,汗后不解,还需要重新辩证是否已经辨为桂枝汤证?是否合并了少阳阳明证?

钦州林利城:好的,到下一条吧

钦州陆柠:不论桂枝汤,或是麻黄汤,皆属于汗法的范畴,只是针对病人的虚实不同,而用药有所变化。

钦州林利城:那我们讨论下一个条文: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58)

钦州高一萍:有医家认为:桂枝是肉桂的延伸,解表用桂枝必须是内里阳气不足,不足以托,才用它

钦州陈小芳:58条,指病后汗、吐、下等致使气血、津液的丢失,机体阴阳失去平衡。若机体本身能自行调节,使阴阳重新达到平衡,病就可以痊愈。若不能自愈,就应借助药物或其它疗法来补偏纠弊,补其不足,损其有余。

钦州刘敏:对58的理解:讲的是阴阳自和的重要性,人体可以进行自我调节,使机体重新恢复到平衡状态。所以如果患病,或者经过一些治法,或得当过不得当,假若邪气已去,人体是可以经过自我调节,而慢慢自愈的。比如有些小孩发热感冒经治疗后时常出现咳嗽,有些是不用给药物治疗,他的咳嗽也可以慢慢转好。或者说是疾病后期应该是依靠人体阴阳自和的能力,配合调理,病自愈。

钦州林佳明:这条好像很多话说,阴阳和是眼目。

钦州林利城:汗吐下诸法,用以祛邪,若使用不当,就会伤正,会“亡血、亡津液”。 此时邪气已去,则不必继续用药物治疗;

钦州陆柠:这条的关键和重点是“阴阳自和!”

钦州林利城:“阴阳自和”,是一种相对健康的状态,邪气已去,正气虽伤,但较轻,未引起明显的阴阳失调,可不必用药,可通过人体阴阳的自我调节,达到“阴平阳秘”。

钦州林佳明:运用汗吐下,运用不当会损伤正气,消耗正气

钦州林佳明:@广西钦州–林利城(学委) [拥抱][强]

钦州符英:58条,汗吐下三法伤血伤津液,但人体正气仍存,能自我修复,能达到“阴阳自和”,所以能自愈

钦州林利城:阴阳自和者,我觉得的讲虽伤正,但阴阳还算自和的。

钦州梁天:我对58条理解:凡病,不论表里,一定是阴阳气不和。若发汗、若吐、若泻下,若伤血,伤津液,达到阴阳自和者,必自愈。这里讲的是,辨证用药合理,用足则已,无需过量,正复邪散,阴阳调和。

钦州林佳明:因为我们人体本身具有自我调节的本能,人体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钦州丁国才:伤寒58条文理解:病家经过汗法,吐法下法之后,身体就会丢失部分液体。古代医家认为“治病必求于本”。本阴阳,这是中医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准则。疾病的发生,乃阴阳相对平衡协调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损其有余,补其不足。故阴阳和,病乃愈。

钦州陆柠:反过来说,“不论什么病,如果阴阳不和,就不会治愈。如果阴阳能自和,则病可愈!”

钦州高一萍: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属于假设之意。

钦州林利城:如果正气损伤较重,则需药物等办法相助了。

钦州陆柠:如果“阴阳不和”,医家就要用药物去干预,去调节。 这条把“阴阳”提到了很高的境界。

钦州林佳明:和,阴阳平就和

钦州林利城:分辨阴阳能否自和,这也是医者的一种能力。

钦州高一萍:“必自愈”自我修复功能的核心在“自”上,它来自于机体的内在力量,因此疾病具有自愈倾向

钦州林佳明:作为我们普通人来说,关键是什么的条件能够让阴阳和?

钦州陆柠:假设是一个简单的感冒,但是有“阴阳不和”,那么治疗也要费一番心机才得。如果是重病,但是病人呈现“阴阳调和”的证象,那么就暂时没有危险。

钦州林佳明:这样即使得病,也比较快能够好啊。今天看到高主任的报纸访谈,好像找到了答案

钦州林利城:《黄帝内经》讲: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钦州陆柠:这条和郑钦安的阴阳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钦州高一萍:病证,不论是否经过汗下吐,只要机体阴阳能够自和,都有自愈的可能

钦州林利城:养生就是养人体的正气,正气充足,就能有自愈能力。

钦州林佳明:正,不偏,不过也

钦州陆柠:从这条文,可以看出《伤寒论》对阴阳辨证的高度重视。

钦州林佳明:以天地为依,读经典就可以养浩然正气了

钦州高一萍:养生就是养浩然正气!哈,对,以道为宗。我们很多时候低估了天地对人的重要作用,故而低估人的自愈能力

深圳吴根胜:也就是说要给身体一定的空间,不过度治疗,是吧,老师们

钦州陆柠:医家属于诸子百家之一,也有自己的镇宅之宝:《黄帝内经》!

南宁陈朝经:但是亡血,亡津液,那就会死人啦,不可能阴阳自和。

钦州高一萍:但要得“天助”,必须遵“道”而行

钦州陆柠:勤诵内经,也可以增强正气。

钦州林佳明:@陈朝经这里说的正气损伤比较轻微,病情并不是太重

钦州林利城:“若亡血、亡津液”,在这个条文中,应该不是我们理解的“亡血、亡津液” 亡应该是丢失的意识

钦州陆柠:@南宁—陈朝经 凡事不能绝对,只是相对而言。

钦州高一萍:@深圳——吴根胜   适而可止的治疗即可

钦州林佳明:不是现代的芒

钦州林利城:亡阴亡阳那是要抢救的,如果这个意思,不会阴阳和了。大家对这个条文还有什么见解?

钦州高一萍:若发汗、若下、若吐,非三法并用,而是或然之意

钦州林利城:这个条文强调人体的自愈能力。我们看下一条:

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59)

钦州林佳明:进一步强调人体的自然疗能,强调避免药物干扰而阴阳自和的重要意义。与上一条接着读,大下后,又发汗,出现小便不利,肯定津液大伤

南宁陈朝经:临床上因饮食不节,吐了就好了。因为吐了才能阴阳自和。吃多肚子受凉,拉完了就好了,也是因为阴阳自和。这种情况是很多是不用治疗的。

钦州刘敏:对59条的理解:依然是说阴阳自和,在误治伤津后(发汗,小便不利),因为已伤津液再利小便将会使津更伤,病更重,故待人体自和,津液回复,小便自然得利,疾病自愈。同时也是告诉我们要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了解疾病的动态发展方向,方可给病人打预防针,让他们有心理准备。临床也是如此。

深圳吴根胜:和58条结合着看,这里的“亡”应是丢失的意思

钦州陈小芳:59条,下法后又复发汗,小便少而难解,此“生水无源,河道旱乏”也,不用治疗这个小便难少的问题,气机运转周身,食用水谷后可化为津液,水液精微充足后自然小便正常。这也是待“阴阳自和病自愈”的解释。同时临证时不要见到小便不利就利尿。如果属于亡津液的尿源不足之证,越用渗利方药,津液损伤越重,小便也就越不利。因此,可以通过饮食水谷调养,滋其源而开其流,等津液回生,化源充足,阴阳调和的时候,小便自然畅利。

钦州林佳明:误治导致一时性少尿现象,提出的建议是勿治之,不久,随着人体津液的恢复和代谢调整,小便会自动恢复正常的。这条需要与五苓散证鉴别

钦州林利城:病在太阳,应当发汗,现大下之后,又复发汗,非但治疗失序,而且误治在先,如此可致伤阴伤阳。阴伤津液不足,因小便乃津液所化生,津液不足就会小便不利,“小便不利”是津液内伤的外候。这个时候,若“阴阳自和”者,可不药而愈,依靠自身的调节功能。

钦州梁天:我对59条理解:下之后,津液耗伤,再发汗,则小便少,是因人体津液都是有相对均衡性,若耗伤津液者,小便则少,就如同夏天,出汗多,小便就会少。所以大下之后,不宜再发汗,津液自生,病则愈。

钦州丁国才:59条文理解:此条文接上条文,强调阴阳和病乃愈。下法汗法之后,小便少了,说明大量津液丢失了。出现这种情况,就不要利小便了。津液如果能恢复,小便自然调,病乃愈。

钦州高一萍:大下后,复发汗,可以不出现变证,也可以出现变证。即使出现变证也各不相同,这是由病情以及下法和汗法对机体的影响等多重因素决定的

钦州符英:59条,此条病机在津液受损,得小便利,津液已复,能自愈

钦州林佳明:是的,取决于很多因素

钦州高一萍:误治之,是因为津液轻微耗损,仅小便不利

钦州林利城:这一条比较好理解,59条和60条有相通之处,我们结合下一条来看。

南宁_岳先珍: 三伏贴可以贴吗,六岁小朋友

钦州林利城:@南宁_岳先珍 当然可以

钦州林佳明:60说的是与59就不同了,表里两虚了。

钦州林利城:一个伤阳,一个伤阴,我是这样理解的

钦州林佳明:这个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钦州高一萍:先下后汗误治。。。

钦州林利城:汗、吐下三法祛邪,但是使用不当,就会伤正

钦州林佳明:对的

钦州陈小芳:60条,这是太阳病失治后出现的少阴变证,阵阵恶寒,脉微而细,属发汗后表虚而亡阳,下之后里虚而亡血,阴阳表里俱虚,而发变证。我们用汗法、下法、吐法、清法之时。需辨别病人体质、病位所在、及药物质地等。不可老幼壮羸皆投峻剂。

钦州高一萍:“下之后,复发汗”是治疗

过程,“振寒,脉微细”是症状

钦州林利城:太阳病,用了下法之后,伤了里阳,比时正已虚,虽有表证,也不应该用汗法,又再发汗,则又伤了表阳,表里阳气俱虚,故出来“振寒,脉微细”。太阳病兼有里证者,应该表里同治或者是先解表再攻里。

钦州符英:60条, 同意小芳,59,60条同是下后复发汗,一个伤津液,一个表里俱虚,和体质,用药有很大大关系,随证治之很重要

钦州高一萍:太阳病误下误汗,“无热,振寒‘’是误治后之阳虚,脉微细乃阳虚阴弱之象

钦州刘敏:对60条理解:用下法后复用汗法,病人出现寒战,脉微细(微主阳气虚衰,细主阴液不足)。说明此为表里阳气俱虚。因下法,津液伤,故里虚,后复发汗,故表虚。

钦州林利城:我是把内外具虚理解为表里阳虚了

钦州林佳明:@钦州—陈小芳 小芳总结很到位

钦州陆柠:“勿治之”的意思是不要再用利尿剂利尿

钦州林佳明:@广西钦州–林利城(学委) 对的,你的理解也没有错

钦州林利城:勿治之,我理解是不用治疗它,包括各种办法

钦州林佳明: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60)伤寒论写发来讲,外很多时候讲的是表

钦州陆柠:因为证属伤津液的虚性小便不利,不能够再利尿了。

钦州林佳明:在后面描述中,很多是有这个意思

钦州林利城:大家还有什么见解?

钦州陆柠:“得小便利”,即是津液已复之意。

钦州林利城:那今天的讨论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同仁的踊跃发言,今天我们讨论了伤寒57–60条条文,大家各抒己见。这四个条文实际上都是在陈述汗、吐下三法对正气的影响,以及固护正气的重要性,发汗后表未解,正气已伤,不能再发汗,以及汗吐下使用不当后,会伤人体的阴阳,如若阴阳自和者,不需用药,只需静候正气的恢复,则可痊愈。强调身体的自愈能力。钦州高一萍老师讲养生就是养浩然正气,正气充足,人就有自愈能力,南宁的陈朝经老师还给我们举例说明吐下后身体自和的情况。谢谢大家,我们期待下一次的讨论,也期待有更多的老师无私分享自己的知识(中医、养生、传统文化),生活因为分享而美好。谢谢大家!

谢谢今晚很多老师分享自己的观点,让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受益!

为生民立性命,为往圣继绝学。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0)

相关推荐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57,58条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大阳伤寒发汗后,寒去热退表解.半日复犯,可能是药后汗出受风受寒,也许是药后邪未尽,半日又发,脉浮数表证又现,更可发汗,宜桂枝汤,这个要 ...

  • 5.阴阳协和,以平为期以《伤寒论》而言,...

    5.阴阳协和,以平为期以<伤寒论>而言,83味药,113个方子,流传至今,疗效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反而显露出更多的治疗效果.这里面有什么奥秘?有什么法宝?其实都没有,有的是张伸景的思路及张 ...

  • 干货来了!一张思维导图,带你学习规划建议60条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建议稿由15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共60条.今天,央视新闻为你准备了一张思维导图,一起了解. ...

  • 浅析伤寒论第51至60条

    原文地址:浅析伤寒论第51至60条作者:李国栋 第51条."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脉浮者,应为脉阴阳(寸关尺)俱浮.若是寸浮尺不浮,就有阴气(里)虚之嫌,如第92条 ...

  •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学习规划建议60条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发布.建议稿由15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共60条.今天,央视新闻为你准备了一张思维导图,一起了解.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57条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57条 0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注解伤寒论>:"烦者,热也.发汗身凉为已解,至半日许,身复热,脉浮数者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59,60条

    ​59.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病人内外夹着病变,外轻里实重,大泻治里,表证未解,再用发汗解表,下汗之后大作津液,出现了小便不利,其他的正常了,身体自会恢 ...

  • 《伤寒论》学习笔记:第二条太阳中风

    <伤寒论>第001条 第2条:大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笔记: 总论之后,就分而论之.观,太阳病篇目,合178条目.少阴病44条,表病占了222条.而<伤寒论&g ...

  • 伤寒论学习:347条-350条

    钦中医经方学社讨论记录 精彩发言 各位老师.同仁们好,<伤寒论>是一部经典,几千年来塑造了几多名医,书中的每一个条文.每一个方子都意义深远,深入地理解它,都能指导我们临床实践,让我们在临床 ...

  • 伤寒论学习:343条-346条

    钦中医经方学社讨论记录 精彩发言 各位老师.同仁们好,<伤寒论>是一部经典,几千年来塑造了几多名医,书中的每一个条文.每一个方子都意义深远,深入地理解它,都能指导我们临床实践,让我们在临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