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下册《六国论》4(完结篇)

④呜呼!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秦之心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有如此之势,而秦人积威所劫割,趋于亡。【wéi】国者无使积威之劫哉!
【译】唉!(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分封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礼待天下的奇才,合力向西(攻打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会寝食不安,内心惶恐。可悲啊!有这样(有利)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一天天、一月月地割地,以至于趋于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啊!
赂秦之地:以,用。
秦之心天下之奇才:事,侍奉。礼,以礼相待,即“礼待”。
食之不得下咽也:吃饭不能够下咽,即指“寝食不安、内心惶恐”。
: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劫,胁迫、挟持。
趋于亡:以,以至于。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动词,治理。为国者,治理国家的人。
词类活用:日割(一天天/一月月地)
被动句:为秦人积威之劫/为国者无使积威之劫哉(为……所:被)
【分析】文章的第四小节是作者就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生发出的感慨。
开头紧承第三小节最后一句话“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作者提出设想,“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只要礼待谋臣贤士、敢于斗争,并且团结一致,联合抗秦,那么秦国即使想吞并六国,恐怕也是难以下咽的。
可惜六国在敌人强大的威势面前屈服了。“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这是一个惨痛的历史教训,也是后代当国者应该吸取的历史经验,所以苏洵最后说:“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不要在强大敌人的威力面前被吓倒。
                                                                                                                 
⑤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秦,而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大,而从六国亡之故事又在六国下矣。
【译】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国势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秦国的国势。如果凭借这么大的国家,却降低身份,跟从六国被攻破灭亡的旧事,这又不如六国了。
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犹,还。
苟以天下大:苟,如果。以,凭借。
又在六国下矣:是,这。这又在六国的下面了,即“这又不如六国了”。
古今异义: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
词类活用: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作动词,降低身份)
状语后置句:其势弱秦(于:比)
定语后置句:苟以天下
被动句:下而从六国亡之故事(破:被攻破)
【分析】第五小节是作者继续发表意犹未尽的感慨。
不同的是第四小节的感慨针对的是历史,第五小节的感慨针对的是现实。“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作者将六国与当代统治者进行比较。
六国【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当代统治者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两者比较,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契丹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