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兵:临床上针灸比较实用的33个穴位,珍藏版【拿走不谢】
导读:临床上针灸比较实用的33个穴位,珍藏版。
1. 人中=急救调气丸。
人中是急救昏厥要穴,按压人中可以调血气,阴阳结合,人就能醒。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上嘴唇沟的上 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界处。主治癫狂痫,中风昏迷,小儿惊风...
2. 迎香+孔最=特效止鼻血药。
如左鼻孔出血,用左手食指按左侧鼻迎香穴,右手大拇指按压左手大臂中点的孔最穴,并将头抬起,1-3 分钟内止血。如右鼻孔出血则反之。迎香穴在鼻翼旁的鼻唇沟凹陷处。
3. 风门+孔最=通宣理肺散。
按摩和针灸膀胱经的风门穴(位于背部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处,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加上肺经的孔最穴 (位于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通宣理肺散。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等。
4. 肩井=颈肩腰痛特效穴。
肩井穴在大椎穴与肩峰边线的中点。和足底涌泉穴在同一条边线上。颈肩不舒服时可以用拿肩井的方法按揉,拇指和四指相对,放在肩正中,一边捏一边往上提,就可以让肩部放松,预防肩颈疾病。肩井穴位于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合谷穴在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5. 极泉穴=速效救心丸。
极泉穴在腋窝顶点。操作手法:用手指弹拨左臂腋窝顶点极泉穴处的肌腱,酸麻感会迅速向手的方向放射,可以在几分钟内缓解心脏不适。极泉穴,放射到中指为最好,也有的放射到无名指或小指。如果不发麻只发疼,冠状动脉可能堵塞50%。
6. 中府=补中益气丸。
肺经上的中府穴(位于胸外侧部,与第一肋间隙平行,距前正中线6 寸处)。此乃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因此为调补中气的要穴,主治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穴性属土,土能生金,其补中气之气最强,按摩、艾灸都有显效。此外,只要按摩和针灸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就会有补中益气的效果。
7. 气海=当参。
可补中,益气,生津,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气海穴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 寸半。
8. 人迎穴=速效降压药。
人迎穴位于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按一边人迎穴10秒,停10秒, 再按10秒,共三次,再换一侧(不能二边同时按)。如在外面没有速效救心丸的情况下使用最佳。有人血压高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每次降压6-10汞柱。
9. 尺泽+复溜=麦味地黄丸。
按揉和针灸肺经的尺泽、肾经上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具有润肺、滋阴、去心火、纳气、平喘、止咳嗽等功效。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复溜穴位于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或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10. 臂合阳穴+合阳穴=颈通康片,治疗颈肩的疼痛。
臂合阳穴在手曲内横纹下2-3指腹中间有缝隙的地方,如果点对了酸麻感觉放射到中指,能治疗颈肩的疼痛。
11. 大陵穴=吗叮啉。
大陵穴为脾经要穴,位于人体的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揉和针灸大陵穴可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 为您增加胃动力,还有健脾功效。当你吃完饭不消化,揉和针灸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为您增加胃动力;吃的太多喘不上气来,肚胀,揉和针灸公孙穴可促进肠子的蠕动。
12. 合谷+太冲=柴胡。
双侧合谷+双太冲,俗称“开四关”组合在一起,就象柴胡一样,能疏肝理气,缓解压力。合谷穴也是止痛药。合谷位于第二掌骨的中点,紧握着骨头中点的边缘即是,是止痛的特效穴,可治经痛、牙痛。合谷穴【第2种取穴方法】在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13. 太渊+商丘=参苓白术丸。
肺经上的太渊穴位于手腕横纹上,拇指根部侧即是,可治疗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 痛,无脉症;脾经上的商丘穴,位于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主治:腹胀,肠鸣,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足踝痛,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肠炎等。这两穴合用,可补肺健脾,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
14. 神门+大都穴=牛黄清心丸。
心经上的神门穴位于手机腕部横纹的小指端凹陷处。脾经大都穴位于足内侧缘,足大趾与 脚背交界处的那个关节前下方,足大趾内侧缘的赤白肉。先按摩和针灸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和针灸脾经的大都穴=牛黄清心丸。
15. 少商穴=金嗓子喉片。
少商穴位于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针刺少商穴排毒法,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16. 少府穴=牛黄清心丸。
少府穴位于人体的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少府穴,它有清心泻火、行气活血的功 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丸”
17. 曲泉=二妙丸
肝经上的曲泉穴位于膝内侧部,屈膝内侧横纹端,当股骨内上踝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缘凹陷处,是清肝去湿要穴,具有清肝火、祛湿热。曲泉穴=杞菊地黄丸,相当于中药“二妙丸”。曲泉是沟通肝肾的要穴,按摩和针灸曲泉,可滋阴补肝,主治肝肾阴虚、眼睛酸涩,相当于吃了杞菊地黄丸。
18. 足三里=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
足三里是人体的一个穴位,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在胫骨和腓骨之间(距胫骨前嵴外侧 一横指),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
19. 合阳穴=杜仲壮骨丸。
合阳穴位于膝关节后小腿2-3指腹处。按摩和针灸合阳穴,可治疗腰背腿颈部疾病。如点对了酸麻的感觉放射到脚趾。注: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20. 阳陵泉+太冲穴=逍遥丸。
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按摩和针灸阳陵泉与吃中药逍遥丸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
21. 商丘穴=消炎大药。
脾经上的商丘穴在内踝骨的前缘偏下一点,该穴正好对应于足底反射区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区,因此可治疗各种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同时还可以做跪膝法,效果会更好。这是因为脾是管运血的,它能把新鲜血液运到病灶上去,脏东西被清走后,炎症自然也就消除了。
22. 太溪穴=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并能阴阳双补。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有中医专家称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23. 太溪+复溜=十全大补汤。
太溪、复溜两穴用按摩法和针灸,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针灸。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
24. 太溪=熟地; 养血、滋阴。
25. 内庭穴=牛黄解毒丸。
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内穴是去胃火的,是去热的穴位,为人体自生的牛黄解毒丸,其作用相当于牛黄解毒。胃火牙痛、咽喉痛、热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和针灸内庭。
26. 大都穴=补钙要穴。
大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就是足大趾与脚背交界处的那个关节前下方,足大趾内侧缘的赤白肉补钙药 脾经大都穴,是补钙要穴。同时,这个位置也是颈椎反射区。(这个位置也是颈椎反射区。)冬季太阳照的少,会影响钙的吸收,这时,您只要揉一揉和针灸脾经大都穴,就能帮您吸收钙了。
27. 商阳穴=开塞露:这个穴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
具体说来,点揉按摩和针灸商阳穴,就有排便的感觉。商阳穴位于食指尖端桡侧指甲旁。
28. 太白+商丘+太冲=补中益气丸:
只要按摩和针灸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合用=补中益气丸。
本人参与兄长张胜兵编辑之《张胜兵解读温病条辨》,《攻癌救命录》《医门推敲》系列书。京东,淘宝均有售。
29. 照海=生地; 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30. 太冲+太溪+曲池=降压药。
31. 然谷穴=降糖药。降糖特效穴。
32. 大补阴丸然谷=大补阴丸。
揉揉和针灸然谷=其功效相当于中药里的大补阴丸,去火补阴。有人心烦不寐,老想喝水,还总爱起急,属于阴虚火旺的体质。那么一旦口干舌燥,不妨赶紧揉揉和针灸然谷,其功效相当于中药里的大补阴丸,去火补阴。
33. 申脉穴(位于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为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
可缓解眩晕、双眼发红肿痛、腰酸背痛、足踝关节痛等症状,对腹泻、消化不良有辅助作用。适用于寒性体质;中老年朋友;经常伤风感冒、腹泻、怕冷的人。
张利兵简介:
张利兵,男,祖籍湖北汉川,本人出生于中医世家,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自幼受到中医启蒙,兄长张胜兵是著名的中医学家、国医大师李今庸教授的关门弟子,本人多年一直受到家传中医影响,更受到国医大师的熏陶,在兄长张胜兵医师的指导下用纯中医和针灸的方法为周边居民服务,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给周围群众解决疾苦。本人受邀2019"中俄一带一路"国际中医药发展论坛演讲特约嘉宾,演讲论文收录于其中。这些年我跟兄长张胜兵不断学习中医尤其是对不孕症,各种肿瘤有独特的见解并协助兄长张胜兵编写了《医门推敲》《张胜兵解读温病条辨》《攻癌救命录》系列书,现在武汉有自己的工作室,主治颈肩腰腿疼痛,中医内科,外科,儿科,男科、妇科,各种肿瘤,结石,以及面瘫,风湿,类风湿等各种疑难杂症。治愈不孕症,各种肿瘤多例,在周边范围小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