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的谋略:如何对付那些背叛我们的人

齐桓公第一次会盟各诸侯,只有四个国家来了,除了宋国是个大国,其他三个都是歪瓜裂枣求保护型的小国,他们是:陈国、蔡国、邾国。

为什么大宋国肯来?当然不是因为开会有酒有饭有迪蹦。

宋国的南宫长万杀了宋闵公,宋国内乱,公子御说PK掉几个对手后夺得王位。按照礼法,诸侯登基,需先上报周朝签字认可才算是合法,否则就是谋权篡位。

齐桓公看中了这一点,向周王报告要确立公子御说的君位,且就在此次会盟执行。于是宋国开心的冲来了。

会盟的分析写过了,详见《北杏会盟—万事开头难》,今天说点别的。

开完会,管仲对来的四个国家说:“鲁、卫、郑、曹故意违反天意,不来赴会,不能不讨伐。”齐桓公举起手对四个君主说:“我国的兵马车辆不够,希望各位一起来。

管仲确实及其具有政治天赋:一结盟就开始搞事,让会盟从形式转为实质。既然一起组队砍人了,以后大家就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陈、蔡、邾三位国君均表示愿意。只有宋公没表态。

宋公悄悄对大夫戴叔皮说:“齐侯狂妾自尊,越级主持诸侯会议,目的是想调遣各国的兵力。将来我国也要为他疲于奔命了!”

叔皮说:“诸侯没到的有一半,齐国想借的势力没有聚集和调动起来。如果能征服鲁、郑二国,他的霸业可就成了。齐国称霸,对宋国没好处。来参加会的四国中,只有宋国是大国,宋如果不出兵,另外三国也会自动解散。何况我们这次来,只是按照周王的旨意,确定君位。现在已经达到了目的,还等什么呢?不如我们先回去。”

宋公听了他的话,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就偷偷卷铺盖回去了。

齐桓公知道后非常生气,要去追宋国。

管仲说:“追他是不符礼义的,我们可以去请周王的军队去讨伐他,这样才名正言顺。然而现在却有比这事更急的事。”

管仲继续说:“宋国距离远而鲁国离我们近,我们联盟不让鲁国先服从,怎么能让远处的宋国服从呢?”

桓公又问:“向鲁国进攻走什么路线呢?”

管仲回答:“济水的东北有个遂国,是鲁的附属国,国小而弱,如我们用重兵包围它,理由是他们不朝见和尊敬我们。攻下遂国后,鲁国必然有些害怕。这时我们派一个使者去责怪他们不来参加会。再派人向鲁夫人通信,鲁夫人总想让她儿子和别国搞好关系,一定会极力劝说鲁庄公。鲁侯在内惧母命,外怕兵威的情况下,必来请求加入联盟。等他来求的时候再答应他加入联盟。征服鲁国后,再把军队转向宋国,借助天子的军队一起搞事,一定会势如破竹。”

桓公说:“好主意。”

齐国轻而易举就攻破了遂城,然后把兵驻扎在济水边。鲁庄公果然害怕了,鲁国施伯对庄公说:“我曾说过:‘管子是天下奇才,用兵会有节制,不会滥用,你看他只是驻扎在我们边界,因此我们不要轻易出兵,此其一;北杏开会,桓公是奉了帮助宋君稳定王位的命令,又不是去割地的,现在怪您不去,您不占理,此其二;子纠被杀,您对此有功,王姬下嫁您有主婚之劳,放弃往日功劳去结下仇恨,此其三。作为今日之计,不如与他讲和请求加入联盟,齐会不战而自动退回。”

正说着,齐侯派人送信来了。大意是:我与您共同侍奉周王室,情同手足,并有连姻。北杏开会,您不参加。冒昧前来询问其故。您若有二心,也请说明。

这封信强调两点:1.周朝是我们的领导;2、我们是亲戚。

意思是:领导让我的亲戚您来开会你怎么就不来呢?你是不想和我们两方好了吗?

同时齐侯还给文姜写了信,文姜是齐王室的人,她当然主张与齐国讲和。鲁候在这两方压力下,终于妥协,给齐国去了一封信,内容是:

我身体最近一直不适,未能赴会。您看在公共利益之上怪我,我已知罪了!可是城下立盟,我实在感到有些不安!若您能退到您的国境上, 我怎敢不捧玉帛相随呢。

鲁国就这样搞定了。

我现在给大家罗列一下这里的智慧供参考,不对之处请包涵。

一、面对背叛,第一要紧得,依然是要记得自己的初衷,可以生气但不能肆意妄为。

宋国叛逃,追打是可以的,但是不符合礼仪,他好歹也来开会了,也算是自己的盟友;再者大家都是周朝臣子,宋国位份还在齐国之上,以齐国名义锤他确实师出无名,这样做,与自己称霸事业相悖。

很多人说道理都懂,就是管不住自己情绪,其实,但凡能记住自己的目的,并能预估放纵的后果,肯定就会收敛,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举个简单粗暴例子:一个弱小的人骂你,你不但会骂回去,甚至还要揍他,但一个彪形大汉拿刀顶着你骂,你敢和他对骂吗?

二、对待叛徒,如果你直接或单独出面收拾不合规矩,没关系,找到那个能名正言顺收拾他的人一起上吧。

找不找得到是另外一回事,起码要有这个思维。不要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

电视里演的,土豪与土豪斗殴总是没玩没了,今天你赢明天我赢,但如果官方出面帮助哪一方,就清净了,为什么?

土豪打土豪,那是民事纠纷,但是官方一旦加入,性质就变了,那是执法!必须服从。

齐国直接打宋国,这是国与国之间的恩怨,但是周朝出兵揍宋国,那是执法。你要是对打,不符合礼仪,很可能还会被其他诸侯联合征讨(尤其是你的仇敌,那不会放过机会公报私仇)。

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本质区别,就是春秋时的人还讲礼法,周朝再弱鸡,依然是大家的共同领导,面子上还是要尊敬的,那时最强的霸主是维护和平的。战国时期最强的霸主是强盗,比如秦国。

三、那些看起来更该支持你的人却没有支持你,这种形势下,会滋生背叛你的人,尤其是你势单力薄的时候。

齐国喊了半天就喊来四个国家,只有宋国一个大国,还是看在给他确立君位的份上才来的。一旦达到目的,立马开溜。

正如宋大夫戴叔皮说的,鲁国是大国,离齐国更近,还是很亲的亲戚,他们都没来,宋国干啥要听齐国的?况且宋国此时的爵位比齐国还高,他们的君主是“宋公”,齐国只能叫“齐候”。

这就是真相的一部分:最该支持你的人都不理你,那些关系远一点的人,尤其是资历又老你一点的,为什么要支持你?

要让别人支持你,首先要搞定那些最该支持你的人,扼杀其他人观望看热闹的心态。

于齐国,当务之急要先解决鲁国,解决了鲁国,再和周朝部队一起讨伐宋国。

这就是管仲的谋略,搞定鲁国给宋国看,然后以周朝的名义、联合鲁、其他三小国去锤宋国。

这势必将是一场正义的、有实力的强制执法,它会在名义和实力上双重强势碾压宋国。

四、要让一个一开始不打算支持你的人就范,先礼后兵还是必须的,不能一上去就动粗,要做文明人。

管仲轻而易举就攻占了遂国,屯兵鲁国边界,额,又来这一套。

这种搞法,我上篇文章《先礼后兵,就要让对手先看到你大写加粗的兵》讲的很细了。不再赘述。

把兵驻扎到他家门口再去讲和,效率更高。

鲁国人知道,只要答应齐国要求,就不会有战争。

齐国的威胁,加上鲁君的妈妈助力,鲁候动摇了,最终答应了联盟齐国。

说服别人就范的两个要点:1. 在外,带上你的实力,施加压力并好言劝说,一定要给对方台阶下来;2.在内,找到对方信任的人去帮你游说。

双管齐下,80%的情况都能解决问题。

当然,实在解决不了,那只有刀棍相见了,齐国奉周朝命令来围剿不听话的鲁国(周王喊你来开会你竟然抗旨),太正常不过了。

一切都在管仲掌握中。

宋国听说齐鲁联盟后,依然很刚,然而最后被一个说客几句话搞定了,详见《论游说的技巧—宁戚游说宋国》。

下一篇文章,学习哪些场景下,可以乘机向对方追讨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

古人云:读史明智。这里所有的文章,都是对历史故事进行深度解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我们的做事格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