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笔记:碗面何以成为火车上的标配饮食

梁东方

不是谁公布过这一标配饮食,更不是有权威机构的什么认定,碗面之所以成为火车上的标配饮食仅仅就是出自大多数人的实践经验与观察观感。如果不在火车上冲一碗面,你就不能汇入特定环境下的普遍行为的入乡随俗的大流,从而成为一种异样的另类存在。这时候,哪怕为了与别人一样,也会赶紧买一碗面,或者下决心下次上火车前一定先买好碗面。

铁路的餐车供应和小推车盒饭总是被吐槽贵,贵而且不好吃,远不如碗面来得实惠。早年里每个火车站的站台销售逐渐沉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连站台卖当地特产和袋装食品包括方便面的铁路自己的销售车也不见了。这就给了顾客唯一的两种选择:要么自己带着食品上车,要么就在车上吃盒饭。另外的选择是买车上的碗面,如果车上在盒饭供应之后还卖碗面的话;要么干脆就不吃饭。

曾经有人争议过在动车高铁上允许不允许吃碗面的问题,也就是吃碗面会不会影响他人的问题。这很有意味:如果说封闭空间里碗面的刺激性味道不易消散,别人被迫沉浸在这样的味道里不舒服的话,那为什么在普速列车上,在同样也都是封闭车窗的空调普速列车上却从来没有谁提起过这样的问题呢?

归根结底还是人们不由自主地认定高铁高大上的环境与碗面这样的饮食有了违和感,不在高铁上吃五十块钱的盒饭就显得不搭配了。碗面的价格低廉、配料实惠、连汤带水、滋味充分,而且自带碗筷的格式之中,往往直接预示着吃起来秃噜有声的习惯性音响,是普通人填饱肚皮的廉价形式,怎么能在高铁那样快速快捷装饰现代的环境里食用呢!一些人在人员更其集中的普速列车上很少发作的味道敏感在高铁上就突然经常发作起来,以至于屡屡有为了吃碗面而发生争执的新闻出现。

姑且先放下高铁上到底能不能吃碗面的问题,这是个道德问题还是个文明问题有待界定,各地出台的政策里只有地铁禁止饮食的明确条文,暂时还没有看到高铁不准吃碗面的明确文字。今天只是想说的是何以在火车上,在普速列车上,碗面会成为大多数人自然而然的选择。

碗面的料包里有干制的蔬菜碎末,有盐性的调味包和酱料,自然还有作为粮食的面条,灌上列车上免费供应的热水,等待时间赋予的自然发泡的过程结束,就可以在运行的列上以五六块甚至更低的价格美餐一顿了。火车上的这一碗面,最好地模拟了日常生活里有汤有水的饮食格式:从一开始拿出碗面来端详包装上的酸菜面、牛肉面、炸酱面之类的标志开始,到终于撕开最外层的塑封,撕开有金属质地的银白色的盒盖,拿出略略发黄的白塑料叉子;吃碗面的仪式感与当下可以期待的过程就已经在进行中了。

一般的做法是将塑料叉子叼到嘴里,以腾出手来,一只手压住盒盖不使反弹,一只手则逐一将料包一一撕开,根据自己的口味寡重将料包里的内容物全部或者一部分撒入眼下只有一块干面的碗里。这个过程可长可短,可以迫不及待,也可以非常从容,因为火车上的时间突然变得很多很长,不找点什么事情打发都已经闲得发慌,泡面的过程就是一个给自己找来的最好的干事的借口。撒好了作料,一般来说一只手里已经有了一团料包和包装塑料,如果没有随手可以放进去的托盘之类的东西就需要一只手端着碗面,一只手抓着垃圾去车厢连接处一趟了。

去那里扔了垃圾(到了那里就会发现一个装垃圾的大大的黑色或者乳黄色的塑料袋被努力地用夹子撑着口子,里面已经装了多半袋子各色的碗面盒)、给碗面冲进去热水,小心地端着装了热水的碗面,双眼盯着碗面、嘴里吆喝着小心小心、让一让让一让、看水看水地穿过人丛,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来。

这个位置通常都是小桌,给准备吃碗面的人临时让开小桌旁的座位是一般长途旅行的时候顾客之间的约定俗成,临时换过来坐下,吃了面道了谢再换回去就是了。碗面放在小桌上,将叉子插透盒盖的同时也插入碗面的外壁,这样能稳稳地将盒盖重新盖严,以使热水更好更快地将碗面里的面泡软。

看着桌子上的面,又看看窗外,看看窗外不断掠过的建筑和大地,在就要忘了自己是在火车上的时候一低头,重新看见了碗面,就会有一种由衷的喜悦:已经泡好了的面正在等着自己吃呢!终于有事可干了,这个可干的事天经地义、顺理成章、光明正大、无可厚非,充满了正当性与恰当性。

拔出叉子,揭开盖子,将叉子搅动因为泡发而膨胀起来但是秩序依然有刚才干着的时候的整齐排列的线条的面,腾腾的热气带着香辣的味道熏到了眼睛,真正吃面的幸福时刻由此开始了。

有些人是要在这个时候再撕开一袋榨菜放进去,再撕开一个火腿肠拿在手里的;吃一口面吃一口火腿肠,干稀搭配的进食习惯以这样的形式被尊重,是胃口对条件有限的火车旅客的苛求与妥协。

大家吃面的过程是大致一样的,发出的呼噜声有大有小,文雅讲究的基本不出声,大多数却是山呼海啸使不吃面的人都扭头,好像尽量不直接面对就听不见似的。据说吃面的时候发出呼噜的声响是吃面的乐趣之一,是不是乐趣不知道,但可以肯定是它是身体性的一种表现,是不容易为他人接受的。如果能在公共场合里将吃面的呼噜声有效控制的话,相信那种对吃碗面的鄙视链就会有所断开吧。

原来我是不愿意人云亦云地也带着碗面上火车的,宁肯吃一些自制的烙饼盒饭之类,但是没有汤水没有加热的劣势最终还是让自己越来越多地从善如流,每次出行之前都先买了每顿一碗的方便面,一路上带着了。尽管有文章信誓旦旦地说吃一次碗面对身体造成的损伤要过多长多长时间才能自我修复云云。

奇特的是,又吃了一个碗面,抬头看看行李架上或者座位下边、小桌上自己装食品的塑料袋(这种塑料袋装食品的格式也是火车上的一种不约而同的携带方式选择,除了正规的箱子、双肩包之外,还会专门拎着一个塑料袋,里面有瓜子香肠方便面水果蜜饯辣条)里碗面被消耗掉以后逐渐变轻变小,会很有成就感。

好,在火车上找到这样的成就感,就已经达到了乘车的自得其乐的圆融之境。

(0)

相关推荐

  • 火车上几千人,为何连100份盒饭都很难卖出去?听听乘客怎么说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开始了全面提升,出行愈加方便了,曾几何时,人们在出行的时候只能靠自行车,但现在,火车高铁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交通网络,想要去到任何地方都可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火车 ...

  • 日本人气第一的火车便当,能比高铁盒饭好吃吗?

    都说旅行的意义不只是目的地还有沿途的风景.如果一上车就闭眼睡觉,恨不得一睁眼就到达目的地,这样岂能不让旅程留下遗憾?能在火车上让你不眠不休,除了一闪而过的景色,还有美食. 如果你对火车旅行的盒饭不抱有 ...

  • 火车笔记:从太仓坐火车去南通

    梁东方 尽管太仓南火车站广场上的车辆还很寥落,各个通道上还放着禁止通行的交通锥,但是来坐车的人们好像已经天经地义地在这里上车下车了.他们不事喧哗的平静平和之中有着本地传统社会中的普遍人格模式源远流长的 ...

  • 火车笔记:坐早晨的火车

    梁东方 没有想到,刚刚进入春运,从北京出发的车就都没有票了.看来看去,只有早晨六点多的一趟车还有两张票,已经容不得犹豫了,再不买以后几天的票就更买不到了. 之所以这趟车的票还能剩下两张,大概是因为时间 ...

  • 火车笔记:在上海站坐火车

    梁东方 自我感觉对上海是很熟悉的,曾经在一年之内来过多次,总计居住时间超过三个月--不过那都已经是将近十年前了.十年间虽然也还是多次来过,但是每一次都是在上海周边,甚至都没有来过上海站. 这一次来上海 ...

  • 火车笔记:在火车上吃碗面

    梁东方 火车上,在经过了一番到站以后下车上车找座儿的喧嚣以后,随着车轮轻缓地重新运转和窗外的景物顺序后移以及换道岔的剧烈摇摆,大家立刻又开始各自看着自己的手机,几乎没有人再说话,几乎很安静--如果不是 ...

  • 火车笔记:火车上的人们

    梁东方 长途漫漫,如何度过在火车上的时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人在火车上的表现,往往也是自己真实的人生状态最直观的说明.他们在狭小空间里的几乎被固定住的时间空间里的一切,都互相呈现在对方的目光里.耳 ...

  • 火车笔记:广场上吃饭的旅客与旅途饮食

    梁东方 匆匆地从地铁口出来去火车站的进站口--地铁和火车站不论是哪一个新建,还是同时建,少有能互通的.人们不得不出站再进站,安检再安检,上上下下地跑,既耽误时间还浪费公共资源.这种情形以北京西站为标杆 ...

  • 火车笔记:普速列车上的最佳位置

    梁东方 普速列车上的最佳位置,并非那些靠窗的位置,尽管那些靠窗的位置和不靠窗的位置比较起来还是很令人羡慕的:普速列车上的最佳位置也不是靠过道的位置,尽管和中间位置比较起来,靠不了窗能靠过道也是可以伸展 ...

  • 火车笔记:和普速列车对比意义上的高铁

    梁东方 高铁站一片繁忙,站里站外人都很多.看起来比之普速列车的火车站人一点也不少. 很多人匆匆赶到了站前广场上,不进去,是因为时间还早,不想进去很多人凑在一起:也有些人时候是为了在外面再抽一根烟,以为 ...

  • 火车笔记:从上海开出来的Z268

    梁东方 雨后的上海站北广场上有一种远非这种特大城市应该有的安静乃至优雅的美,不规则的水洼映照着周围的楼宇,将天地之间的一切都整洁地显现出来,一尘不染得如一幅画.这样一幅画所以能成立,除了干净整洁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