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跟你对着干时,心里在想什么?| 指令控制训练技巧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惑:孩子在老师面前表现得特别好,可是一回家就变得特别调皮,非常不听话。
孩子在家中不配合家长,说白了,就是指令控制没有做好。用一句简单的话来理解,即:孩子愿意按照你说的要求去做。但现实往往是:孩子并不会如愿按照要求完成任务,甚至直接将任务抛诸脑后。
那么,孩子不愿意配合家长,问题到底出自哪里?
1
孩子为什么不配合家长?
>>>>

发出指令式时所在的环境

1)外部环境是否过于嘈杂
在游乐场或者商场这类比较嘈杂的地方,孩子对于指令的执行和完成度都会更弱。
2)自身隐藏的干扰
比如,孩子的今天穿了太多衣服,皱成一团很痒,所以在总是面对指令时,总是分心、忍不住去挠。
3)孩子注意力是否在家长身上
家长在发送指令时,是否有观察过,孩子的注意力在何处?是在你旁边的茶几上?还是在小猫小狗的身上……不论在哪,但一定不在下达指令的人身上,这样也会导致完成度降低。
>>>>

指令的难易程度?是否过难?

1)指令是否很复杂?
比如:孩子的年龄比较小,他能听得懂“拿水杯”;但是如果你对他说“你去那边把水杯拿过来”,他可能就听不懂了,因为这个指令里夹杂了很多其他要素。
2)指令是否很难?
比如:妈妈说“你去把笔放到箱子里”,但是很多孩子还并不能理解“里/外”这个方位,导致他在接受指令的时候会思考“我到底应放在哪里?”,然后就会随手将笔放在他身边的某个角落里。
3)指令是否经常发生变化?
比如:第一遍对小朋友说“拿水杯”,第二遍说“你去找一找水”,每一次的指令都是不一样的话,孩子们会疑惑自己到底应该做些什么。
>>>>

强化物选择是否合适?

1)强化物是否有效
在给予指令前,我们要思考:是否给孩子做过强化物的选择?如果有,那么这个强化物对于孩子来说是否真的有效?是不是孩子当下喜欢/需要的事物?
如果仅仅是我们认为孩子会喜欢,但他本身其实并不喜欢的话,那么这个物品的强化效能将会很低。我们可以通过孩子的眼神和肢体动作的喜好倾向来判断他们的喜好。
2)强化的比率?
比如:给孩子发布指令:拍手、举手拿杯子、刷牙、洗脸,然后再给他一次他喜欢的东西。这时我们就要考虑孩子的能力水平——他能不能等待这么长的时间?如果在不能的情况下,我们仍旧坚持让他做这么多指令再给强化的话,可能会导致他不愿意再继续完成任务了。
2
如何进行指令控制?
>>>>

给予指令前需要准备的东西

1)移除不必要的干扰,保持环境整洁、卫生、舒服
这一项即前文提到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干扰因素。我们在进行指令训练时,要把孩子自身可能带有的干扰物降到最低,尽量给孩子塑造干净、卫生、整洁的环境。
2)准备强化物
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喜好和需求来准备适合的强化物,并确定我们将要下达的指令。
>>>>

如何选择强化物?

零食、玩具自然是孩子们喜欢的东西,但除了以上两种物品,还可以通过有意思的活动和夸奖来强化孩子。比如:有的孩子特别喜欢挠痒痒、举高高,我们在他完成任务后,就可以用这种互动的形式进行强化。
在选择时需要注意3点:
1. 强化物必须是孩子喜欢的;
2. 玩具和食物不能同时进行选择,如果同时选择的话,有些孩子会选择食物而直接忽视玩具,这样就不具备选择的效用了。
3. 选择完强化物后,与孩子互动,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

给予内容清晰明了、具备功能性

在制定指令时,要注意几点:
1. 给予指令前要确保孩子的注意力,如何测试:给他下达他已习得的技能,如“拍手”,如果他拍手了,即可确定孩子的注意力是集中的,就可以接着完成任务了;
2. 发指令时尽量避免叫孩子的名字;
3. 给予指令时,注意语气、语调、音量要平和,和给予强化时的夸张的语调区分开;
4. 不要重复指令,如果孩子第一遍没有做,那么就要开始给予必要的辅助;
5. 不要一个回合加不同的指令。
>>>>

具体行为表扬

强化,不仅仅只有“你真棒”而已。
在孩子完成指令之后,我们在给予强化物的同时也要对具体行为进行表扬。具体行为表扬指的是:我们一定要告诉他“你拿了水杯,所以你很棒!”如果我们只简单地夸孩子很棒,那么他也许并不知道自己是哪里做的很好。
看到这里,有些家长会有疑惑: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我都做好了,为什么孩子不配合呢?
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明确:家长和孩子有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如果关系不够好的话,我们需要选择一些强化物进行搭配,和孩子一起玩耍。
比如:在互动过程中,我们和孩子玩的很开心,那么我们可以顺势给予一些简单的指令。如果孩子照做了,就要及时给予强化。
嗨脑仁说
指令控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孩子的能力增长一直变化着的。但是也有可能会遇到瓶颈期,希望各位爸爸妈妈不要着急、更不要失望,我们可以花时间想想,是不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需要调整训练的方式和节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