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桩网络奇缘
“十一”放假回乡扫墓时,路上遇到一位拾荒老人,腰弯得像一把弓,下车和他聊了一会,回来后写了篇文章,发在我的公众号上(见10月20日公众号文章《路遇一个“弓人”》)。三天后,有人请求添加了我的微信,说我文章里写的是他“爷爷”,还发来一张截图,是他的一个亲友群关于那篇文章的聊天内容。他说自己在东莞打工,家里很困难,问我能否发动为老人捐点款。
我“十一”回家时路遇的那位老人,见10月20日公众号文章《路遇一个“弓人”》
我婉言谢绝了。一来我与他素不相识,尽管我相信他与那位老人的关系;二来我对以扶贫济困为目的的募捐一向不甚以为然,道理无需我多说,不明白的我说也白搭。有一句老话叫“一碗饭养恩,一斗米养仇”;还有一句老话叫“救急不救穷”,我认为募捐应该用在那些救急解难的事情上。过了一天,又有一个人加我微信,叫我老师。也发来一张截图,是我公众号的文章那个老人的插图,称这是他“伯公”。我们聊了一会,他告诉了我名字,说自己正在容县高中念书。
第一次与高中生的对话
是不是觉得很奇妙?这种事过去简直不可思议:我在路上遇到一个老人,写了一篇文章,居然在很远的地方,有两个跟他有瓜葛的人直接就找到了素昧平生的我。也许这就是“互联网”吧。
我那篇文章读者打赏了183元。前几天我心念一动,想把这钱转给那个连地址、名字都不知道的老人。这是我和高中生之间的对话——
第二次与高中生的对话
我得检讨一下。他一句一句发过来,说到伯公摔跤时,我心里格登了一下。你知道我在想什么,我想的跟你想的一样:我是不是遇上一个难缠的主了?我的一个朋友说,爱心和爱情一样,最怕死缠烂打。后来他发了一个小视频,黑漆漆的背景,有人用手电照着那个老人血糊糊的胳膊。
我为自己想多了感到很惭愧。
我刚把钱转给高中生约一个多小时,有个叫“宏”的人加我微信,传来张截图,是他与高中生的对话。他说自己会把钱送到老人手里,还说会顺便买点营养品给老人。
忽然想起北岛以前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标题叫《生活》,诗只有一个字:网。经过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他要说的是什么,那是每个人都深感无奈的社会关系,也许还唤起你对这张无形之网的网结、网眼的联想。互联网是一张真正的网,它提供着生活的便利,极大地缩小了人与人的距离,而并不总是诈骗、忽悠,以及味道不正的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