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教你如何养生?

「初春」教你如何养生? 张丽娟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开春后万物复苏,此时正是养生的好时节,为整年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本次小课堂叫大家如何初春养生。

做四事
1、坚持吃早餐
初春时节,养胃至关重要,想要保护肠胃健康,吃早餐是重中之重。人体经过一晚上代谢,清晨胃酸比较多,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损害胃黏膜。
早餐一定要营养搭配,蛋白质,蔬菜水果等巧妙搭配,让人吸收更多的营养成分,唤醒胃气,让肠胃功能越来越强大。
2、白天,坚持饮热茶
茶疗,对调理脾胃,温和持久,有着独特的优势。春季天气虽然逐渐变暖,但是仍然会感觉到寒冷,养成喝茶的习惯,对于胃部健康大有益处。
两餐之间,用养胃的小植物泡水,代茶饮用,可以呵护肠胃的健康,让肠胃功能越来越强大,喝一点花草茶是不错的选择,比如猴头菇丁香茶。
3、进食,细嚼加慢咽
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为负责食物的消化与营养吸收,一定要注意细嚼慢咽,吃东西多咀嚼可以促进消化,减轻胃部负担,对于肠胃功能有较强的好处。
每餐吃饭至少保证在20分钟,每口饭咀嚼30次以上,细嚼慢咽,有助于大脑即时接收“吃饱”的信号,避免摄入太多食物,呵护脾胃的健康。
4、早睡
良好的睡眠,是修复胃的一剂天然的“良药”。想要养护肠胃的健康,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

晚上11点之前,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熬夜会让胃肠道加班,诱发溃疡等,严重损害脾胃健康,所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更有益于胃部自我修复。

春捂秋冻,少生杂病!
1、捂手腕,护全身血脉
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温暖全身,神门穴是主管各脏腑元气和生命的原动力,有助于强健脏腑。
所以春捂的第1个关键开关就是神门穴所在的手腕处,中医理论来说,我们体内的元气循环在神门穴经过停留,如果元气循环顺畅,有助于健康。
所以早春时节一定要捂好手腕以促进全身血脉的循环更有助于呵护身体的健康。
2、捂腰部,肾好一切都好
人的阳气以肾为本,我们的腰腹部一旦有风寒侵入人体,肾中的阳气就会被困于下部,腰部以下的循环就会因此受到影响,容易伴随下肢麻木疼痛,腰膝酸软等问题。
所以春捂的第2个关键开关就是腰腹部位,除了借助衣服保暖之外,也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促进腰部的血液循环。
3、捂小腿,聚阳气、少疼痛
小腿尤其是小腿外侧,也是守护体内阳气的重要开关,有些人在寒冷的天气里经常会选择穿露脚踝的裤子,正所谓“寒从脚起”,所以春捂一定要下厚上薄。
春捂的第3个关键点就是小腿,老人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眼睛痛等情况,这表明属于肝阳虚。应该注意好保护小腿外侧。
4、捂肚子,护脾胃
腹部有非常重要的经脉,比如脾胃经、肝肾经,穿过任冲都脉起于腹腔内。腹部是人体最柔软最脆弱的部位,也是最容易受寒和感染的部位。
腹部还有一个重要穴位——神阙穴。所以一定要注意肚子的保暖,可以用手指适当的按摩自己的肚脐部位,更有助于让腹部感觉到温暖。

春季虽然温度逐渐回升,但是建议大家还是要注意身体的保暖,因为这个季节细菌和病毒也会不断繁殖,是流感的高发季节,注意身体的保暖,降低患病风险,也要调节自己的饮食。

五类人应特别注意护“肠胃” \\久坐不动有“五伤”

肠胃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是营养吸收的核心,是人体的“加油站”。不过,随着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胃肠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据统计,我国胃肠疾病发病率约占人口的10%—12%,并随年龄增加病情不断恶化,癌变率达16%以上。

其实不光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一些平时常有腹胀、腹泻的人,也要多注意。重庆大坪三院中医科专家杨国汉教授表示,很多时候无明显疾病原因的腹胀往往是胃肠功能低下的信号。如果经常出现了消化不良,或感到胃胀胃堵,应适当选用一些药物,及时调理。一般来说,日常生活中有5类人,应当更加注意自己的肠胃。

酒桌族。对于不少人来说,终日辗转于酒桌上忙于应酬已成了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研究表明:酒精可使食管黏膜受刺激而充血、水肿,形成食管炎;更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层,刺激胃酸分泌、胃蛋白酶增加,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和糜烂,引起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出现烧心、胃痛、胃酸、胃胀、呕吐、食欲差等症状。因此,常饮酒者要当心自己的肠胃。

上班族。上班族工作繁忙,精神压力大,平时运动量少,进食不规律,这都可能会引起植物神经的功能性紊乱,胃及十二指肠壁的平滑肌和血管就会痉挛、收缩,使胃肠组织供血不足,营养供应发生障碍,这时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的抵抗力减弱,反酸、饱胀、嗳气等不适的感觉就会出现,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调整,就有可能形成胃溃疡、胃炎等一系列的疾病。

出差族。因为工作的关系,不少人成了“空中飞人”。经常出差,不断面对舟车劳顿,适应不同的环境,调整作息习惯,比其他人更易出现肠胃的健康危机。此外,经常出差外地还存在水土不服、饮食不得当等健康隐患,导致肠胃常会出现不适症状。

开车族。随着汽车的普及,开车族日益壮大。开车时,血液被供应到紧张的肌肉和大脑里,流到肠胃的血液不多,长时间驾车的人经常吃过饭就开始开车,时常处于这种状态,极易出现肠胃消化不良,出现胃痛、胃胀、嗳气等症状。出租车司机、长途运输的司机及其他专业驾驶员是这种情况的高危人群,平时应当多注意自己的肠胃功能。

老年人。杨国汉教授表示,上了年纪的人由于胃肠功能的减弱,稍不注意就更容易出现胀、堵、闷的情况。随着年纪的增长,老年人消化腺分泌功能降低、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减退,餐后食物长时间不能消化,在胃中停留的时间过长,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胃内饱胀。胃内饱胀会使横膈的活动受阻,引起呼吸困难,增加心脏负担,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心绞痛之类的症状。

对于患有肠胃疾病的人以及上述的人群来说,家中不妨常备一些肠胃药,藿香正气系列药品中的太极藿香正气液就是一个口碑很好的调节脾胃功能紊乱,治疗脘腹胀痛、呕吐泄泻效果不错的药物。藿香正气类药物是一个临床应用了一千多年的古方,根据此方采用现代制剂专利技术升级改良的太极藿香正气液不含酒精,口感好无辛辣刺激怪味,效果快,尤其适合老人儿童。它含有消食、理气等多种中药,能促进肠胃消化液的分泌,加快胃肠蠕动,增加消化吸收功能,避免腹痛、腹泻、腹胀等的发生,消除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还可以解决旅途劳累、水土不服、晕车晕船后出现的各种肠胃不适,及醉酒后出现的头晕、肠胃难受、吃东西没胃口等。

消化系统肠胃疾病的调理手法没有消化,就没有生命

消化系统:一、消化道

1.       口腔:消化道德起始部位内有牙齿、舍和唾液2.咽:食道通道3.食道:通过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4.胃:人体最大的消化腺5.小肠:吸收食物营养6.大肠:食物残渣(吸收水分)

二、消化腺1.小肠化腺2.大肠化腺

排泄拉稀:大肠不好

面黄肌瘦:小肠不好        人体左边胃右边肝胆

吃啥拉啥:胃不好            肝区高出来:是肝不好

消化系统的重要性:1.肠胃中心论2.气血生化之地,补气血不如调脾胃3.人体自然获取营养唯一通道4.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免疫低调脾胃5.人体第二大脑,人体第二个指挥部

肠胃病是俗称,为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0%左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更为多见。肠胃病并非特定的一种疾病,首先要明确诊断,不要拖延,以免贻误病情。肠胃病的种类很多,包括:慢性肠炎、结肠炎、慢性胃炎(浅表性、糜烂性、萎缩性、反流性)、胃窦炎、胃溃疡、胃出血、胃穿孔、十二指肠溃疡等。

肠胃病的根本原因是人体保护性机制与损伤性机制失衡所致。传统药物在杀灭肠胃有害菌的同时,也杀灭了肠胃必需的有益菌。虽然缓解症状,消除了炎症,但有益菌的减少使肠胃免疫降低,一旦停药容易再次感染,引起胃病的原因很多,包括遗传、环境、饮食、药物、细菌感染等以及吸烟,过度酗酒都可引起。医学上称为“二重感染”,逐步演变成慢性肠胃病。

肠胃病有多种临床表现,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泛酸、打嗝、饭后饱胀感、压迫感,胃酸、胃痛、胃堵、胃胀、胃寒、胃热、胃痉挛、厌食、消化不良、腹泻、便秘、肠鸣、脓血便、便不成形、黏液便、柏油便、次数多等都属于肠胃病的范畴。在个体身上可多种不同的表现。

航天康养技术:以钱学森“人体系统科学”为基础,融合中医经络学和全息反射学,重塑自组织功能,变“状态失稳”为“状态稳定”从而祛除疾病,恢复健康。

背养重点把高出部位,做透

肠胃病调理手法

1.       背养,重做肝胆,脾胃区

2.       梳理腹三线,先左后右,先小电点刺,然后滑指梳理。

①任脉:从天突至耻骨联合上,3-5遍,做透

②胃经:任脉旁开2寸,从肋下至耻骨联合上3-5遍,做透

③脾经:胃经旁开2寸,从肋下至腹股沟,3-5遍,做透

3.       腹部点穴:上、中、下脘,气海,关元,天枢穴,每个穴位点刺5-10秒

4.       胃部点刺圆揉找痛点上油梳理(胃部胀满可梳理肋间隙)人体左侧胃,右侧肝胆

5.       腹部点刺圆揉找痛点,揉腹,先逆后顺为逆的两倍如:逆时针20圈,顺时针40圈,电频改为1频

6.       神阙排风

7.       腿部开穴

8.       足三里,上巨虚穴,下巨虚穴,解溪穴,三阴交,阳陵泉,阴陵泉长刺1分钟

天突: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上脘:在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中脘:在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下脘:在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天枢穴: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神阙:在腹中部,脐中央

上巨虚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足三里下3寸

下巨虚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足三里下6寸

解溪穴: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肠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足三里:屈膝与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脾胃不好怎么办?小小运动帮你忙

 脾虚在人群中最多见,表现为食少腹胀、少气懒言、大便稀溏、肢体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等。样的人可多用山药、扁豆、薏苡仁、白术等炖肉吃,可以吃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
  脾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脾气虚: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简单有效的自我按摩养脾胃方法: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春、夏、长夏、秋、冬中五季分别对应着养人体的肝、心、脾、肺、肾。由于脾五行属土,居中央,所以养脾不仅仅在长夏这个季节,而是一年中的每一个季节都要将养脾胃放在首位。“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养护脾胃是防病、保健的根本,在这里我们介绍几个自我按摩简单有效的养脾胃的方法。>>>男性保健按摩

方法一:双手叠加,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摩揉腹部各10遍。
        方法二:双手叠加,以一手掌心放在肚脐,微微颤动腹部1~3分钟,频率为每分钟120~180次。
        方法三:双手叩打带脉3~5分钟,即双手握拳,叩打腰部两侧,以自身耐受为度。
        方法四:沿足大趾内侧缘、小腿内侧胫骨内侧缘自下而上推足太阴脾经路线,每次10遍,之后点按太白(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处)、阴陵泉(位于膝关节内侧,胫骨内侧髁凹陷处)及压痛点各半分钟。

方法五:沿足阳明胃经小腿路线自上而下推小腿前外侧,重点点按足三里(膝眼直下3寸处)、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及压痛点。
方法六:点揉中脘(位于肚脐上方4指处)、内关穴(位于腕掌侧,腕横纹中央上约两拇指的距离)各1~3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对于功能性胃肠疾病有一定疗效,但对于器质性疾病如肿瘤、溃疡病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以防贻误病情。
  2.脾阳虚: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行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气下陷: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脾胃虚寒患者要注意保暖、避风寒,尤其不能让腹部受凉,即使炎夏,睡觉也要用薄被护腹。锻炼可选择较温和的方式如散步、漫跑、哑铃、太极拳等,因大汗会耗津伤气,加重虚寒。不提倡游泳,泳池水比体温低,会让脾胃感到不适。日常也可做些简单的传统运动健脾胃,如仰卧起坐、俯卧撑等,具体运动如下:

养胃攻略:按摩足三里穴位可调养脾胃:

繁忙的工作让许多人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不规律的饮食、紧张的情绪、日益增加的压力让许多人的产生诸如胃痛、胃酸、胃溃疡等肠胃问题。一些简单的按摩方法可以进行脾胃保健,缓解身体的压力,促进肠胃健康。

按摩法可养护肠胃
方法一:右手拇食二指按在左手臂内外侧正中腕横纹上二寸之内、外关穴位处,正反各旋揉36次。然后再以同样的方法旋揉右手臂。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点揉此穴能宽胸理气,宁神和胃。治疗心悸失眠、胸胁痛、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胃肠官能症等。外关穴属手少阳三焦经,能治疗热 症感冒、偏头痛、胸胁痛、耳鸣、耳聋、上肢瘫痪、肩臂痛等症。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经常旋揉内外关,对改善自我症状、预防心绞痛发作有一定的效果。
方法二:用一只手的掌心贴附肚脐,另一只手叠在上面,顺时针方向以画陀螺的方式柔和地边按边摩擦,由肚脐逐渐均匀画圈至全腹,约80—100下,再倒回到肚脐,再 按摩80—100下。可双手交换,逆时针方向以同样的方式再按摩一遍。腹部按摩能改善肠胃功能,让肠胃受到负载压力,如果长期坚持,肠胃排泄也能有所改善。建议在晚上上床后按摩,按摩时,既不要空腹也不要胀肚。
方法三:饭后、睡前可以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摩64圈。完毕搓热双手按摩小腹。
方法四:从经络看,胃经是经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一般胃肠功能良好者站立时脚趾抓地也很牢固。因此,经常活动脚趾可以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尤其现在岁末将至,不少人应酬多、饮食无节制,易吃伤脾胃,常活动脚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脾胃减负。活动脚趾时可采取站立或坐位,双脚放平,紧贴地面,与肩同宽,脚趾连续做抓地——放松的动作60至90次,对脚部经络 形成松紧交替刺激。做此动作时可赤脚或穿柔软的平底鞋,每日可重复多次。每天洗脚时,还可在脚盆里放些大小适中的椭圆形鹅卵石等物体,泡脚同时练习用脚趾 反复钩抓这些物体。温水泡脚有利疏通经络,脚趾抓物可刺激局部胃经的穴位,持之以恒会逐渐增强胃肠功能。但糖尿病患者用此法时需注意所选物体表面要光滑, 以免划伤局部皮肤、诱发感染。
方法五:此外,坐、卧时还可从下到上按摩小腿,因为小腿上集中了不少消化系统的穴位,如脾、肝经的足三阴经在小腿内侧,胃经、 胆经的足三阳经在小腿外侧,能健脾的足三里在膝盖下三寸的外侧。常按摩这些穴位,也有助于健脾养胃。按摩时不苛求手法,力度以能承受、按后觉得舒服为度, 不要在过饱和过饿时按摩。需注意的是,儿童的穴位与成人不同,所以此按摩法不适合儿童。
  蹲马步:双脚打开两倍肩宽,双手扶膝微蹲马步,身体上下起伏,上半身保持挺直,弯膝蹲更深的马步,注意膝盖不超过脚尖;每次1~2分钟。可视自身耐力,量力而行。可巩固下盘,强化下半身肌力,促进肠胃蠕动。
  按摩腹部:坐在椅子上,左手放在右手上,吸气、挺胸,用力往前挺出上半身,身体微微后仰;吐气,缩胸,弯腰,双手用力往腹部压;每次20~30次,量力而行锻炼。配合腹肌收缩按摩腹内肠胃,促进肠胃功能。亦可双手交叠盖住肚脐,上下左右旋转按摩腹部100~200次。
  艾灸:在家可用艾条箱,把艾条放进箱中,放在肚脐上,正好把肚脐(神阙穴)、上脘穴(脐上5横指)、中脘穴(脐上4横指)、下脘(脐上2横指)全覆盖,用艾的药力和热力健脾益胃。还可灸足三里,足三里,是强身健体的万能穴。
  脾胃不好食谱推荐:
  粳米粥: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

  香菇牛肉汤:香菇10克泡好,瘦牛肉30克先用粉面裹好,汤沸后入香菇,再拨进牛肉片,同时点入适量味精、食盐、香油,煮沸后即可。

  炒牛肚土豆丝:熟牛肚50克切丝,土豆(马铃薯)80克,切丝后以清水淘洗掉表面淀粉,油锅热后加入少许葱丝和碎蒜,遂入肚丝土豆丝爆炒,并点入适量牛肉汤和盐、味精,土豆丝丸成熟即可。
  扁豆馅包子:鲜扁豆两份,鸡肉一份,剁碎后加盐、味精、鲜姜汁和花椒水拌匀作馅,以小麦粉起面作皮,捏成包子后,置笼中,旺火蒸20分钟。

  大家知道,吃喝过度必然会伤害脾胃的消化功能。古人说过: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可在日常生活中,总免不了在餐桌相聚,那么,保护好我们柔弱的脾胃有何妙招呢?

  第一招:辛温消食
  韭菜、葱姜、蒜苗、香菜等物,辛甘而温,气味芳香,能醒脾助运,温中开胃。《食疗本草》说韭菜能消食“利胸膈”;《本草纲目》指出蒜能“化积肉食”,蒜苗(青蒜)能“祛寒、健脾胃”。
  要注意的是,此类食物性味过于温热,阴虚体质多虚火的人,要少吃。还有肝肾不足,有目疾的人也不宜多吃。
  第二招:理气消食
  很多人禁不住美食诱惑,进食过多,腹胀难受,这时候就需要理气消胀了。最理想食物,莫过于萝卜了。萝卜性味甘凉,归肺、胃经,能消食化积、下气宽中、清化热痰、散瘀止血;宜于食积胀满,消化不良,反胃吐酸,积滞泄泻,瘀血胃腹痛。
  冬日水果中,芳甜清冽的橘、橙、柚等令人难忘,而它们的皮却是良好的理气佳品。将橘子皮洗净切丝泡茶,是良好的;饮品。
  第三招:养脾消食

  脾胃就像磨坊,用来消磨水谷,化生精气血液。有部分人天生脾胃虚弱,稍稍一吃多就胃胀腹坠。如何解决呢?不妨常喝粥。
  食物消化有三关:烧化,口化,胃化。靡粥细腻味淡,顺滑补虚,省脾胃的劳苦,所以最益脾胃。最佳的当是小米粥,香香浓浓的,放上一些萝卜干,滴上几滴香油,定能健脾开胃了。《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另外,常喝麦芽茶可健脾和胃;吃锅巴能焦香开胃。这些简便安全的“消食”佳品值得选用。

  第四招:饮茶消食
  茶,是生活开门七件事之一。热茶让人通肠理气,心清气爽。民谣中说: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
  用于消食,经过发酵的乌龙茶和普洱茶尤佳,甘醇爽口,香气持久浓烈,性温助脾胃消化。
  第五招:水果消食
  有些水果也是助消化的好帮手。像木瓜、柠檬、苹果、凤梨、奇异果、葡萄柚等,含有酵素,能清除肠胃油腻,帮助分解蛋白质,减少脂肪吸收。
  第六招:运动消食
  保健谚语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吃饱喝足后,切勿一直坐着或躺着休息,帮助消化的最佳方法是运动,但宜选择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半小时等。
  第七招:成药消食

  常用的消食导滞的中成药,如保和丸、保济丸、健胃消食片以及助消化的酵母片、多酶片与增强胃动力的吗丁啉等,也是居家必备的。
  • 10、养护肠胃 胃最怕五个字

  • 冷: 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有季节性,秋冬和冬春交替都是高发期,寒冷的冬季尤其要注意养胃。胃痛、腹部不适,消化能力降低,这时进食生冷食物就会引起或者加重胃部不舒服症状。 对策:寒冷季节注意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上腹痛、上腹不适、饥饿痛、夜间痛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晚: 在微博里方言提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