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家校沟通中的盲区
近期教育满意度调查家长“被满意”、家长退出家校微信群引发的“作业究竟谁来批改”、“家长到路口执勤”等事情的大讨论,其实都是反映了家校关系中存在一些盲区,双方缺乏有效沟通。
每一件事情,学校和家长双方都觉得委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学校请家长参与学生的成长,比如帮忙批改作业,道路口协助执勤等,家长认为这些事情理应由学校来做,不应由家长来代替。
从目的上来说,学校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可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分道扬镳的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反思当下家校关系出现的新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家长批改作业,不是近期才形成的。以前不用家长看作业,一是学生作业少,可以尽情玩耍,二是教师专心教学生,作业也能认真批改,不用家长督促和代劳。这是个双赢的结果,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家长工作压力大,教师的非教学任务也很多,学生的课内外负担也很重,三者相互影响,大家都有干不完往外推的嫌疑,所以矛盾就产生了。
要做好新时代下的家校沟通,笔者认为先要办好家长学校,最大限度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社会在发展需要家长也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很多家长从媒体等地方获取一些碎片化的育儿知识,家长也非常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苦于没有专业指导。这时学校就应该担负起这个职责。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说过:“学校应该领导家庭。”因为学校是专业的教育机构,教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懂得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所以对于家校关系的重要性和目的性,学校应比家庭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其次,家长学校要切实办好办实。现在家长学校并没有真正利用好,只是一年开几次课而已。既然是家长学校,就应该有相应的学习计划、课程表、授课人、考核等,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而且要优秀的师资来承担这个工作,把孩子日常的表现与理论联系起来,做到深入浅出,让家长们在家长学校学到实实在在的育儿知识,填补无证上岗作父母的空白。家长和学校要换位思考,学校在抱怨家长工作难做的同时,要理解家长的立场和感受。每一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只要家长学校能够吸引住家长,经常授课,家长肯定是支持的。
最后,家长学校要创新形式,形成长效机制。学校挖掘社区资源参与到家长学校中来,让社区教育基地成为家庭教育的延伸,整合教育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家长学校还可利用亲子活动、家访、家长会、家教现场观摩会等,最大限度统筹各方资源,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
家长学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沟通,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共识。如果家校之间没有共识,那么孩子的教育就成了无水之源。相信办好家长学校,能使家长真正成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产生促进子女成长的长远效益,最大限度发挥家校共育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