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让我读懂了莫扎特

广告

莫扎特传

作者:梅纳德·所罗门

京东
启真·艺术家系列在今年年初推出伟大的古典音乐家贝多芬的传记《贝多芬传:磨难与辉煌》之后,又一部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古典音乐家莫扎特的传记《莫扎特传》,在这个冬天也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希望这部重磅传记能够陪伴喜爱它的读者温暖过冬~
广告

莫扎特传

作者:梅纳德·所罗门

京东

在一所重要大学的图书馆里浏览藏书时,我发现了一部于1792—1793年,即莫扎特死后不久出版的萨尔茨堡及其附近地区指南。它的作者是洛伦茨·休伯纳(Lorenz Hübner, 1753—1807), 一位慕尼黑的编辑。他于1783年应大主教希罗尼穆斯·科罗莱多(Hieronymus Colloredo)之邀到萨尔茨堡,管理城市的主要报纸《国家报》(Staats-Zeitung)和《萨尔茨堡知识报》(Salzburger Intelligenzblatt),直到1799 年离开萨尔茨堡为止。休伯纳和利奥波德·莫扎特关系亲密,完全了解莫扎特的天赋、名望和他作为萨尔茨堡最伟大的儿子的地位。
我翻阅了休伯纳关于萨尔茨堡的文化生活、音乐设施和公共机构、教堂、重要在世市民的章节,研究了人口、出生和死亡、商店和工业、土地所有和农业产出的统计数据。之后,因兴趣所致,或许也希望找到被前人忽略的论及莫扎特之处,我开始读街道部分,特别是谷物街(Getreidegasse)。莫扎特1756年在此出生,他们一家自1747—1773年在此居住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他出生的住宅保留至今。休伯纳提供了街道的长宽数据,列举了主要的住宅和它们的建筑特征,提到了过去和当时的居民,其中有些熟悉的人物,包括莫扎特一家的朋友和房东,即商人洛伦茨·哈格瑙尔(Lorenz Hagenauer), 但莫扎特这个名字没有出现。这大概只是错误或疏忽吧,我继续翻阅,找到了休伯纳对舞蹈大师住宅(Tanzmeisterhaus)的简短描述,这里也没有提到从1773年到利奥波德·莫扎特去世的1787 年居住于此的莫扎特一家。
有些迷惑但已找到工作方向的我查阅了奥托·埃里希·多伊奇(Otto Erich Deutsch)写的内容全面的《莫扎特:文献传记》(Mozart: A Documentary Biography)及其附录,还有克里夫·艾森(Cliff Eisen)最近出版的《新莫扎特文献》(NewMozart Documents), 以寻找莫扎特在维也纳期间和死后关于他的萨尔茨堡记录。我的初步推断很快就被一系列事实,更确切地说,被其他预料中应有事实的缺乏所证实。莫扎特死后,纪念他的集会与音乐会在维也纳、布拉格、卡塞尔和柏林举行,而非萨尔茨堡,尽管在那儿他曾有过数以百计的朋友、赞助人、音乐家同事和仰慕者。1792—1797年,莫扎特的寡妻康斯坦策·莫扎特(Constanze Mozart)在维也纳、布拉格、林茨、格拉茨、德累斯顿、莱比锡和柏林举行了上演他作品的慈善音乐会,但并未在萨尔茨堡举行。自1792年5月起,莫扎特的纪念碑开始被竖立在欧洲各大城市,但直到1842年,施万塔勒(Schwanthaler)的莫扎特青铜像才在萨尔茨堡揭幕。附近的格拉茨,第一座莫扎特纪念碑建立之处,早在1793年2月就成立了一个莫扎特音乐学会。
1791—1797年,约七十部莫扎特作品在当地上演。但萨尔茨堡直到1841年才出现了莫扎特协会(到1870年才开始活跃起来), 在他死后数十年间,他的作品也极少被拿来演出。事实上,虽然可能不止于此,但从1784年至莫扎特去世期间,就我们所知他的作品在萨尔茨堡的演出仅有一例——利奥波德·莫扎特的学生海因里希·马尔尚(Heinrich Marchand)在1786年3月22日的一场音乐会上演奏了D小调钢琴协奏曲K.466。显然,在莫扎特死前的一段时间,临时的沉默之幕就已开始笼罩在萨尔茨堡,这种情况自1781年他逃往维也纳开始,并随着时间流逝而加剧。从叛逃到死亡,据今所知他的名字只在萨尔茨堡的报纸上出现过一次,只是在评论一部迪特斯多夫歌剧版本时顺带提到。休伯纳于1786年3月23日在《国家报》上发表莫扎特的“琐罗亚斯德片段”和一个谜语时,省略了莫扎特的名字,并强调自己发表的原因仅仅是报纸“缺少更重要的内容”。尽管莫扎特是18世纪80年代在欧洲出版作品最多的作曲家之一,但他的作品没有一部在萨尔茨堡得到评论,甚至极少(即使有的话)在当地被宣告推出。当地媒体也没有把他后来的活动和任职情况告知萨尔茨堡市民。不过市民们确实知道莫扎特逝世的消息:1791年12月12日,休伯纳《国家报》的第一版转载了12月7 日刊登于《维也纳日报》(WinenerZeitung)的一篇十一行的讣告:
本月4日夜、5日凌晨期间,帝国宫廷室内乐作曲家沃尔夫冈·莫扎特在本地去世。他自幼就以全欧洲最出色的音乐天赋拥有者闻名,通过他超人的自然禀赋的幸运发展,以及不断的努力向最伟大的大师看齐。他那受到所有人尊敬和喜爱的作品见证了这一切,他的死是高贵的音乐艺术遭受不可弥补损失的标志。
四周后,1792年1月7日,《萨尔茨堡知识报》刊登了关于不知名人士委托莫扎特创作《安魂曲》的逸事:“他死前几个月收到了一封匿名信,请他写一部《安魂曲》。”
遗忘莫扎特的过程是在他与大主教希罗尼穆斯·科罗莱多充满恶意的争吵后开始的,后者可能不想了解任何关于他前雇员的事。大主教的名誉侍从阿尔科伯爵在1781年确认莫扎特终止为殿下服务,这种让其声名狼藉的扫地出门行为简直是在直言不讳地说:“别再回来了!” 当然,“忘却”莫扎特的名字和往事并非大主教、萨尔茨堡市民或当地贵族故意为之,他们之中有许多人曾是他的朋友或喜爱他和他的音乐。事实上,科罗莱多大主教在1786年宽宏大量地出席了马尔尚的音乐会,就像之前他也观看了1784年的《后宫诱逃》并仁慈地评论“真的,它一点儿也不坏”一样。但很少有萨尔茨堡人把友谊或喜爱置于迎合多数人对不守规矩、为大城市而抛弃故乡的家伙的不满之上。“似乎,”1790年的一本作曲家词典中的莫扎特词条写道,“他在萨尔茨堡的活动空间对这个年轻人来说太狭隘了。他大约在1780 年再次离开出生地,移居维也纳。”
自愿的迁居导致的是非正式的排斥:莫扎特等于是自我流放。他因选择外地而离家,因对一个能满足其他所有人的城市不满而受到惩罚。他的离开似乎被当成羞辱和背叛,他的每次胜利也都被当成是对被他抛在身后之人的又一次指责。因此,当莫扎特离开萨尔茨堡时,人们就已不管他的死活,但他并非唯一深深受伤的人。那些被他抛弃的身边人一边咒骂、气恼,一边继续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假装空缺能被弥补。古城的生活没有流亡者仍能继续,一种遗忘逐渐吞噬了他曾经存在的痕迹。即使莫扎特回家,就像1783 年夏天一样, 也只是虚伪地拜访一个他早已不属于此的所在。事实上,莫扎特原本不愿做这次旅行,他害怕会因违反雇佣合同而被当局逮捕。之后,他再未回到萨尔茨堡——即使是父亲去世、姐姐结婚或生子之时。
宠儿——最爱——被自己的城市抛弃、驱逐。这个宠儿实际上也被他的父亲剥夺了继承权——不只是比喻——自他不愿再表演把他当成孩子的、写好的剧本开始。在与科罗莱多的冲突中,莫扎特面临极端的选择:屈服于不公还是被家庭驱逐。其他方面也一样,投降还是流亡,永远长不大还是被迫孤独。一方面,莫扎特渴望继续成为互利、提供认可、喜爱、确认他身份认同的家庭和故乡的一分子;另一方面,是无家可归感,他因拒绝负责、最亲近的人际关系被切断而深感忧伤。在经受多年的内外冲突之后,莫扎特最后做出了选择,也因此他在故乡几乎成了非人——被姐姐疏远、被父亲拒斥、不受同胞欢迎。我们希望了解这些损失之后的补偿是什么。在后文中,我们将了解莫扎特被抛弃和驱逐反而使他获得力量,这象征着勇敢的反抗,甚至,或许是他拥有创造力的前提。
(本文选自 《莫扎特传》点击阅读全文购买)
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引 言 1

永恒的孩童之谜 3

开 端 21

1. 利奥波德·莫扎特 23

2. 早 年39

3. 壮 游 49

4. 家庭之宝 62

5. 在维也纳逗留 74

6. 意大利之旅 84

萨尔茨堡 105

7. 宠 儿 .107

8. 作曲家之声 128

9. 无用功 150

10. 恋爱的莫扎特 177

11. 母亲的死 192

12. 乐园中的麻烦 203

13. 平行的生活 227

14. 告别萨尔茨堡 236

维也纳 255

15. 抵 达 257

16. 康斯坦策 269

17. 两个家庭 279

18. 亚 当 293

19. 剧院经理 301

20. 作曲家肖像 .325

21. 共济会 341

22. 琐罗亚斯德谜语 360

23. 狂欢一面 376

24. 惊人的对称 387

终 结 409

25. 小利奥波德 411

26“. 我最亲爱的姐姐” 424

27. 布拉格及以后442

28. 柏林之旅 464

29“. 持续的悲伤” 484

30. 最后一年 502

31. 最后的旅行512

32. 音乐的力量 537

附录:莫扎特在维也纳的收入553

缩 写 565

部分参考书目 567

插图列表 593

作品索引 598

总索引 614

作者:扬·斯瓦福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