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嵩《货郎图》-宋工笔白描人物风俗画李嵩货郎图卷赏析

2015-12-07  百了无恨   阅 9840  转 100作品名称:货郎图作者名称:李嵩创作时间:南宋作品规格:纵25.5厘米,横70.4厘米作品材质:绢本淡设色收藏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片规格:8878x1882像素 资源大小:5.48MB《货郎图》,南宋,李嵩,绢本淡设色,手卷,纵25.5厘米,横70.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李嵩《货郎图卷》完整图8878x1882像素高清大图《货郎图》卷是宋宫廷画家李嵩仅存的一幅农村生活的风俗画,是他已为宫廷画家之后画的。李嵩画过许多表现下层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及表现农民劳动生活的画作,此画早年藏于清朝的内府所,后溥仪逃亡时曾随身携到东北,再后流落于世,更后不知有多辗转,才成为故宫收藏的国之宝了。《货郎图》款署:嘉定辛未李从顺男嵩画。清乾隆帝御题七言诗:

南宋李嵩《货郎图》卷局部高清大图(一)

南宋李嵩《货郎图》卷局部高清大图(二)《货郎图》是一副工笔白描淡设色的国画风俗人物手卷,画家借助货郎这一题材表现了南宋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物品,虽然今天有很多已不明其用途,但却真实地记录了南宋百姓的生活方式,是民俗学家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画面中人物的塑造主要依靠线描勾勒,细秀的笔划辅以淡雅的设色,使画面古朴沉着。人物动态鲜明,无一雷同,显示出画家的写实功底。繁而不乱的货物描绘得一丝不苟,更显示了李嵩“尤长界画”的技巧。

南宋李嵩《货郎图》卷局部高清大图(三)

南宋李嵩《货郎图》卷局部高清大图(四)《货郎图》画面上货郎肩挑杂货担,不堪重负的弯着腰,欢呼雀跃的儿童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货担上物品繁多,不胜枚举,从锅碗盘碟、儿童玩具到瓜果糕点,无所不有。在商品流通尚不够发达的南宋时期,货郎们走街串巷,一副货担就是一个小小的百货店,货郎们不仅为偏僻的乡村带来所需的货物,也带来各种新奇的见闻,货郎的到来往往象节日般热闹,李嵩在图中就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

南宋李嵩《货郎图》卷局部高清大图(五)

南宋李嵩《货郎图》卷局部高清大图(六)宋李嵩《货郎图卷》完整图8878x1882像素高清大图

上图是蝌蚪临摹版,下图是李嵩原作以下是蝌蚪临摹版细部:

原作是南宋画家李嵩(1166-1243)所作,这老爷子小时候是木匠,(不过看他画作中对物象的描绘以及对结构的理解,不难看出当过木匠对他的绘画是有很大帮助的)出身贫寒,喜爱绘画,后被当时的一位宫廷画师李从训赏识并收为养子,承授画技,最终成为一代名家。《货郎图》是李嵩存世的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内容可以概括为:这是一幅生动的描绘一群孩子以及妇女还有狗儿和鸟儿奔向一位货担子上装满琳琅满目格式玩具和生活用品的老货郎的情景的风俗画(呃~有点拗口)。李嵩77岁,共为宋光宗、宋宁宗、宋理宗三朝画院待诏,时人尊之为“三朝老画师”。《货郎图》这幅画是他45岁所作,从画作中也不难看出一位45岁正当年的画家用笔的娴熟(活泼的丁头鼠尾描来勾线),表现的细致入微和对题材、元素取舍把握的恰到好处(李嵩画过不少货郎图,传世的除了这一幅还有几幅小尺寸的,其内容和形式是相对固定的,都有琳琅满目的货担,憨厚长须的货郎,雀跃可爱的孩童,朴实快乐的妇人,随风摆动的柳条,就连落在货担上叽叽喳喳的鸟儿都不会少,可以看出他对于这个题材元素的准确把握和取舍)。而最令人难忘的是李嵩对画面线条疏密的极致处理,这真的称得上是密不透风了,货担上的线条又细又密但是活泼有序,在视觉上产生了震撼的形式感。以下是李嵩的其他三幅小尺寸的《货郎图》

先说说我最初临摹这幅画之前的构思吧。如果对比原作可以看出我对这幅画的构图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因为原作主要由左右两部分构成,中间又被世界上写诗题字最多,可以被称为题诗机器的乾隆爷(爷一辈子共写了40000多首诗!!!)提上了一首诗:

肩挑重担那辞疲夺攘儿童劳护持莫笑货郎痴已甚世人谁不似其痴不过我觉得乾隆爷的诗提在李嵩的风俗画上,情景和内容倒是合适的,但是一想起乾隆爷在那张《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上野蛮题词的画面我就后背发凉!我总不会把爷的题词也临摹上吧!于是决定把原作的构图进行调整,我把乾隆爷的题词去掉,并把中间的较大的空隙去掉,让左右两部分画面连成一个整体,并把立在货郎担最上面的小鸟顶到天,背对观众露着肉呼呼小屁股的小孩的脚踩到地,这样就形成了蝌蚪版本的《货郎图》的构图了。这样做我觉得使构图更紧凑、更有张力(感觉小鸟一展翅就飞出画面了,小孩一不小心就跑出来了)。确定了构图之后,我还是像孩子一样最感兴趣的是货郎担子里的各式各样的玩具和小物件。细数一下里面的物件不下百件,为了搞明白这些东西都是什么,我可下了不少功夫,查阅了很多资料,找来各种版本的高清图放大来看,甚至找到一期CCTV的“国宝档案”关于《货郎图》的视频。以下都为蝌蚪版《货郎图》细部

先说里面的玩具吧:有拨浪鼓(有好几种拨浪鼓)、风筝(风筝也有鸟形风筝和瓦片风筝至少两种)、纸旗、雉鸡翎、不倒翁、泥人、风车、玩具鸟、铃铛等等等等……还有一些分辨不出来的东西!比如这个!像一个熊猫形的存钱罐(呵呵)

比如这个!我怎么看都像一条鳄鱼(呵呵)

再说说里面的各色生活用品:先要说一下挂在货郎脖子上的那一圈长眼睛的像核桃一样的东西,期初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就是觉得造型很特别甚至有点摇滚范儿,后来看到另一幅古画叫《卖眼药》才知道原来这个东西是眼药

下图为宋代风俗画《买眼药》

还有钱串子、葫芦、马扎、做糕点用的模具、织布机用的梭子(似乎那时候货郎还负责卖一些大型器械的配件哦)浮尘、蒲扇、竹席、竹帽、竹笛、竹篓子、刷子、线球、各种杯子容器、瓷壶、各种扫帚、炊具等等……还有一些分辨不出来的东西!比如这个看着像是龟壳。

再说说里面的吃的:最明显的就是包子(在右边的担子顶部,山东黄米的旗子前面挂着一个包子,我想那应该是一个包子的模型吧,就像现在摆在饭店里的树脂模型菜一样)、山东黄米(这个在旗子上写着,只是没有找到米袋在哪)、鸡蛋或者鸭蛋、茄子、在左边担子的底层装的都是蔬菜(有白萝卜、蒜苗之类的吧)、还有左边担子顶端挂着一个小菠萝等等等等……还有一些分辨不出来的东西!比如这个!看着像是葵花籽。

最后说说里面的文字:“事便---山东黄米”(旗子上写的)、“莫摇斋前程”,下半句无法分辨(蒲扇上写的对联)、“三百件”(布兜子上写着)、“杂写文约”(看来南宋的货郎也是识文断字的职业哦)、“明廖水”(似乎是这个 廖字,不过我在网上没有查到这种东西)、还有货郎胸前牌子上的“咏仙经”三个字……还有一些分辨不出来的内容!比如这个!有个竹编的帽子上写了一副对联,但只能分辨着四个字“…牛马小鬼”剩余的基本都看不出来只能模糊分辨下联有一个“善”字。(哪位识文断字的英雄能给补全内容啊?哈哈)

这些只是可以描述的一部分物件,画里还有很多其他的物件,每一件都被李嵩描绘了出来,这让我们现代人能够很直观和具象的去了解南宋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状态,不可否认当过木匠的李嵩确实观察细致入微,表现一丝不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移动的百货超市”或者一台“人肉移动售货机”,并且把小孩和大人们奔向“售货机”来买东西时的欢快气氛表达的恰到好处。当然,作为一个现代人怎么可能甘心不在这么一副作品上留下点自己的痕迹呢。所以,我就在货担里添加了如下物件:手电筒、照相机、三星盖世3、耳机、苹果mp4、iphone、5d的卡片,青蛙头像(我以前的qq头像)、一个小鬼脸、一只小猫、一对女人的胸。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自己找亮点。

勾线稿用的时间不多,但是却体现了我在临摹过程中对笔的控制力的进步,从我用软塌塌的线勾描的第一个小孩到用劲道的线勾描最后一个小孩屁股的过程,我对线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以下是线稿

当然与原作笔线条还是不同的,李嵩的丁头鼠尾用的轻松灵活,是一种玩味的感觉,而我的线相对沉稳些,并且有意用轻重墨色把空间进行强化,当然这些处理都是将自己的审美融入之后的结果。我们80后这一代是受着西化的美术教育长大的,从几何体到石膏像再到水粉油画,似乎避免不了对空间、透视、体积、结构这些元素的描绘,而且审美也与那个年代的人不同,时代更不同,生活状态价值观等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你的作画状态不可能与古人相同,所以其实无论你多么想像古人一样作画都不可能实现,所以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站在现代人的视角去临摹和学习古人。你可以发现蝌蚪版的《货郎图》里的每一个人物都和原作里面的不同,原作者李嵩的审美很独特,仔细观看他画的每一个人都是小鼻子小眼还一脸坏笑,有的甚至结构有小的问题,丑丑的但是很有味道下图为李嵩原作中的人物细节

里面没有一个我们现代意义上的美、帅、Q可爱,但是却都在画境之中。我当时思考过一个问题:要不要临摹的一模一样,后来决定用自己的审美去画每一个人物,所以蝌蚪版的图中货郎顶着一颗大头而且眼睛似乎有点分视,因为在画货郎的时候我想起了小时候小区里有个卖冰棍儿的大爷眼睛就是这样的,两只眼睛似乎在往各自的一边看,但是感觉很慈祥。里面的小孩的眼睛都画的大了一点而且有高光,这个是小时候画漫画学习的技巧,如果把眼睛再画大一点还可以画上三个高光。总之,将自己的审美融入临摹的画作中会让临摹变得更有意义。线稿勾完之后隔了很久我都没有去上色,因为第一,我画的时候忘了绷绢了,如果冒然上色会让绢皱的像塑料袋一样够皱吧!

第二,这张古画经历几百年的时间,绢的颜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经过掉色和修补,已经很难分辨里面微妙的色彩了。但是,后来还是决定让绢皱着上色,并且我在PS里将原作图片的饱和度调高了百分之二十,这样还能看出一些色彩倾向,尽量想像它还是一幅刚画出来的新画时是什么色彩,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每一个人和物件的色彩倾向区分开来,这个不得不说以前在学习水粉和油画时对色彩的观察体验以及所学的色彩规律派上了用场。最后的效果让我自己还是很满意的,淡墨上色并且找到了丰富的色彩变化和冷暖倾向,每个物件都会上了三到四遍颜色,使它们看上去具有微妙的明暗和冷暖变化。下图为上色的过程

上色花了很长时间,因为在一个极灰的纯度下上色,每到太阳落山光线发生变化我就没法分辨那些细微的色彩关系了,所以只能在白天挤时间上色。那段时间经常和太阳赛跑,也经常眼睁睁的看着太阳落山。突然想到那首歌:太阳下山明朝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开,我的青春小鸟一去无影踪……其实绘画或者创作一件艺术作品是让我们的青春小鸟一直可以寻的到踪迹的最好办法。这张蝌蚪版的《货郎图》记录了我这一年来的很多状态和心情,裱好画的那一天我回家反复读它,那些线条已经不是线条,色彩已经不是色彩,只是每天太阳从背后落山时的心情,只是自己与自己为伴的那段安静时光。

作者:韩鹏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杂家一枚,现在奉行减法生活,努力把三十二岁以前所学浑身武功都忘掉,专攻国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