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自觉"

这几天,有一个词"自觉"纠结在我的脑海。

办公室同事闲聊:现在的学生真不自觉,强调了很多回的事儿,一转身就不能自觉去完成。

家长碰上聊起:自家的孩子每星期接回家,看电视玩手机倒挺自觉的,一说起写作业就一拖再拖一点也不自觉。

今晚,翻开书本,夹在书页中的两份"反思书"又让我思考。洋洋洒洒两大张,其实也只隔一星期不到。第一份上写着:我缺的就是"初心"和"勤奋",从今往后,我将好好约束平时的行为,做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学生......第二份上写着:我会先努力改变我的态度,但积习难改,我的意志又是否能坚持?这个过程可能很长,望老师耐心等待。

我实在是苦笑不得。真不知怎样才能让他自觉的去改正错误。

此时,我认真地回忆了我身边的同学朋友,还有接触的学生,如今小有成就的, 好像真的没有谁是在中小学阶段学习上特别“自觉”,不用家长督促的。

包括我自己的成长,还有我家土豆。我们大家的真实状态莫不是:吃喝玩乐我们都百分百的自觉,但一牵扯到完成学习任务,依然需要再三督促,或者一拖再拖到最后逼着完成任务的。

再翻词典关于"自觉"的解释:基本解释

◎ 自觉 zì jué

(1) [conscious;aware;awakened]∶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

自觉地遵守纪律

再看专家的说法:

杜威在他的《教育信条》中说,最根本的、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自己管理自己。这都是培养自觉性。关于学习的自觉性,谢维和教授强调要让每个孩子能够反思自己,形成一种元认知。

想来也有点释然了,想起前日与学生分享孟子的故事,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大思想家,莫不在于孟母倾注的用心教育,孟母三迁和断机柕。

没错,一个孩子的自觉性的建立必须是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的,家长要恰到好处进行陪伴教育,而且至少要到十五六岁以后。在此之前,孩子的学习必须有父母陪伴、督促和管束。

我们老师也得讲究教育方法,认识学生,抓住学生生命的核心,让孩子打心眼里去自觉。

心理学家研究:八年级综合症。到了八年级,学生容易两级分化,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我们也常说八年级是分水岭。在此我给家长提几个建议:

1、孩子学习没有自觉性是常态,让我们家长也把对孩子督促、管教变成不可推卸责任,成为一种家庭教育常态。

2、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业和周未时间的规划。正确对待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有效性的家庭引导。

3、学习必须是辛苦的,优秀成绩的获得更需要加倍辛苦的付出,家庭和学校要达到一种共识。

4、积极和老师沟通,学会鼓励赏识孩子。

5、适当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惩戒。该批则批,家长和老师要形成联盟体。

一切都为了孩子好!这是我们共同心愿。教育路上,我们永远别指望孩子能自觉,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携手共进:长期陪伴,正确引导、严格管束,即可能的尽到父母该尽的责任。静待着,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自觉”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