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平台】有了“挡箭牌”,该如何对待孩子的作业​?​

更多家庭品格教育文章,
请点击阅
【交流平台】如果孩子给你画了“鬼脸”,你怎么办?
【交流平台】用旅行打开孩子新学期的大门
【交流平台】孩子不写作业,咋办?
【家长讲台】这件事,必须与孩子一起做
【交流平台】痛痛快快哭一把,也是一种教育
【家庭展台】这样的“保姆型”,值得每一位家长学习
【家长讲台】家长有四种类型,您是哪一种?
【家长讲台】如何“点燃”孩子?第三招:做
【交流平台】大年三十了还不会这些礼仪,该怎么过年呀!
【交流平台】这种行为危及生命,老师和家长可能都没说过
【家长讲台】如何“点燃”学生?第二招:看
【家长讲台】如何“点燃”孩子?第一招:说
【交流平台】孩子考试总是“粗心”,咋办?
【家长讲台】寒假,比“督促”更重要的是“点燃”
【家长讲台】孩子有“拖延症”咋办?教给您一套“拳法”吧!
【家长讲台】如何“逼孩子一把”?注意这几个问题
【家长讲台】如何与孩子交流?方法比内容更重要!
【交流平台】习惯养成,从这些细节做起
【家庭展台】为这位母亲点赞
【家长讲台】怎样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推荐您一个公式
【家长讲台】我的这些文字,一定对孩子保密!
【交流平台】 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咋办?
【家长讲台】 滋养亲子关系,说给孩子听,不如带着孩子做
【家长讲台】滋养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的基础

【交流平台】有了“挡箭牌”,

该如何对待孩子的作业?

(2021056)

一、“挡箭牌”

新学期开学在即,不少家长又开始为学校布置的作业问题“头大”了。其实,您的苦衷,教育部岂能不知。现在,“挡箭牌”来了。
就在昨天(2月2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要着力强化学生作业管理。鼓励布置分层次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另外,任课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注重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对存在的问题做好学生答疑辅导。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吕玉刚还强调,要尽量指导学生的作业在学校内完成,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阅读、兴趣小组以及社团活动,尽最大努力使学生愿意留在学校参加课后服务活动。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的保障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

二、终于放过我们了

其实,在教育部发布“禁令”之前,许多地方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
比如太原市教育局,早在去年10月26日便明确规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打扫教室卫生、点赞转发各类信息。
规定一出,有的家长欢呼:终于放过我们了!
确实,在激烈竞争之下,教师压力越来越大,转嫁给家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去年,网络上曾流传一段视频,一位爸爸在家长会上和老师沟通时,突然情绪崩溃大哭起来。原来,因为经常不回消息被老师善意提醒后,他感到工作生活都太难,所以突然情绪失控。 这位爸爸哭诉:“我又要加班开会又要盯着孩子,怎么看得过来!”
崩溃大哭(图片来自网络)
这位爸爸的遭际,不少家长和老师也感同身受——现在,做家长真是太难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说这话可能有点儿过了。在家校、班级微信群、QQ群中,学校、老师对家长的要求越来越多,有的家长实在受不了了,引发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多。
去年,江苏的一位家长就因为老师要求得过多,认为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该负责的工作,怒而退群。
所以,教育主管部门的“禁令”,引起了家长们的热情回应,纷纷表示:“早就盼着这一天了!”

三、我心依旧

对于教育主管部门的“禁令”,也有家长持反对态度。
有人认为,家长不辅导作业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每天除了监督孩子完成作业之外,仍然一如既往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题,帮孩子分析原因,让孩子改正错处。
这些家长认为,一个老师管理那么多孩子,根本管不过来,自己对孩子的作业不督促、不检查,就不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也不知道孩子的问题所在,长此下去,孩子就会越拉越远,有可能就会沦为“学困生”。
有的家长并不觉得老师的要求是负担,反而认为这是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机会。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不能一概而论。
帮助孩子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一味包办,一味“督促”,孩子就会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四、适当放手

我们认为,家长朋友们应该抓住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禁令”的有利时机,采取“适当放手”的方法,该孩子完成的,家长不要过问;家长有能力去做的,也不要“全权代理”。
比如,有的家长因为检查、督促孩子作业,有时气到住院,那您还犹豫什么?赶紧放手才是上策。
比如原来老师在微信群里布置作业,孩子经常问家长:“今天的作业是啥呀?”现在,我们完全可以放手不管。如果孩子问起,不妨说:“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应该做好,我怎们会知道呢?”
比如,过去孩子一遇到不会的题,可能不认真思考就问家长,现在,我们完全可以不予理睬,让他自己思考,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还有老师呢。当然,在孩子百思不得其解之后,家长再“出手”帮助,也是可以的。起码这样做,锻炼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家长朋友们,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禁令”,对教师富有强制性和约束力,但对家长却只能倡导和引领。到底怎样做适合于您,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还请您三思而后行。

END

你若喜欢,点个好看 

(0)

相关推荐

  • 没钱就别事多,老师是一个良心活,管老师规定越多,学生越倒霉

    先声明一下,我不是小学中学老师,我是大学老师.所以不属于中小学老师自己喊冤,我就是说一下道理. 义务教育阶段资源有限‍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交到学校了,剩下就全部是学校老师的问题了.这个要求现在实现 ...

  • 一纸禁令能给家长“松绑”吗

    丁恒情 如果成年人所承受的痛苦有排行,给孩子辅导作业绝对榜上有名.本是为巩固学习效果的作业,却成了折磨家长的利器,和原本为了家校沟通方便建立的家长群变成令人崩溃的"压力群"如出一辙 ...

  • 暑假作业

    暑假来了! 每年的暑假作业虽说学生们不喜欢,可是老师依旧要布置!我们班的暑假作业是这样的-- 四(6)班语文暑假作业 亲爱的的同学们,暑假即将开始,希望大家能够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对自己的暑假生活做一 ...

  • 停止寒假“手机打卡”!教育部禁令已在德州部分中小学落地!

    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 明确中小学生不得带手机入校 学校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 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禁令"一出,立刻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那么,"禁令" ...

  • 孩子回家别急着催写作业,做好这3件事先~

    现在,陪孩子做作业都成一个梗了,给无数家长各种吐槽.但达妈悄悄一打听,孩子也有很多苦水,比如老是被催写作业,自己写作业时妈妈在玩手机等.其实,想要孩子成绩稳步提高也不是没有办法,看招: ☛ 饭前写作业 ...

  • 辅导完孩子作业,我开始心疼老师了

    本文首发于故事飞船   全文约1099图,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这年头360行, 行行都不容易. 备受尊敬与爱戴的老师也不例外. 要是问他们 何时最能感觉到遭遇了职业生涯的滑铁卢, 他们的回答大概率都会 ...

  •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手机“禁令”,家长拍手称快,老师却急坏了

    教育部这次是放了大招了,为了中小学生是否可以带手机进入校园一事,还专门发了一个通知<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在这个通知里明确提出要求: 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

  • 回南方过年:对待妈妈就应该如对待孩子一样

    早上三婶开车接我们去了海鲜市场.那里面活灵活现的海鲜随处可见.地面湿漉漉的显得肮脏和泥泞.儿子拍照,然后趴在我的耳朵旁边说没有意思. 其实,这里是烟火气息很重的地方.比起超市更接近于烟火.这里有抱着几 ...

  • 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刘昭华 刚刚念初中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 ...

  • 理性对待孩子

    熊朝述 多一些平和,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引导,少一些压力. 眼下,许多家长把大部分精力.物力.财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但是,不少家长的苦心最终未必都能获得预期的回报,有时候,孩子反而成了父母的心病.那么 ...

  • 聪明的父母,都会认真对待孩子这3件事!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经常见到这样一幕,孩子一脸天真地对大人说着什么,常常被大人三言两语搪塞过去,或者是玩着手机,面无表情,一旁的孩子则眼睛睁得大大的,期待 ...

  • 如何对待孩子间的纠纷

    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就意味着开始独立地进入社会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孩子怎样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尤其是孩子在受了欺负.受了委屈以后.家长和老师应该怎么做,这是我们经常遇到而又必须及时处理好的一个现 ...

  • “女儿,妈妈不会再吼你了”:有远见的父母,都这么对待孩子

    养育一个孩子有多难呢? 有人说:没多难,不过是每天想把他丢掉一百次而已. 一句简单调侃,却道出所有妈妈们的心酸:在与熊孩子的过招中,"吼"已经成为了常规操作. 你看看现在都几点了? ...

  • 严肃对待孩子的偷窃行为

    孩子偷盗的原因概括有三: 一是贪小便宜.孩子小时把别人的或捡到的东西往家里拿,得到父母的允许;另外,目睹父母买菜时多拿两棵菜.上班往家里捎公物等.进而模仿.偷和检虽有本质不同,但都不是自己劳动所得,心 ...

  • 怎样对待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父母屈服一个孩子的要求,就是满足她随意提出的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就发展成 "给我东西"这种习惯.一种要求越来越多东西的行为. 如何不让孩子养成"给我东西"这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