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可军 | 别具一格闹元宵

别具一格闹元宵

文/应可军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来查考宁海其它诗人写的诗词,领受一下宁海古代的节日气氛。如胡陈鲍谦《梧岑杂咏》:“元宵灯火闹芳春,演剧年年为赛神。近日桑园歌拍好,弋阳旧調喜翻新。”大湖胡日晋《大湖竹枝词》:“上元灯市遍安排,多少行人畅雅怀。只听儿童归笑说。山头灯好胜长街。”桥头胡尤荣龙《上尤竹枝词》:“灯光月色艳新春,狮子打来酒碟陈。锣鼓棒拳声远震,应教尚武有精神。”力洋叶得薪《长亭竹枝词》:“元宵杂戏集年年,彻夜怜侬未得眠,狮子龙灯才过去,门前又闹采莲船。”长街陈其传《龙山竹枝词》:“元宵观喜动人家。男着新衣女戴花。齐向外吴桥上去,外山庙里拜关爷。”舒岳祥在《元夕龟藏夜坐》一诗云:“冷火寒斋酒一樽,黄柑分遗及诸孙。菜园罗帛灯千眼,说著承平暗断魂。”

前童镇每年正月十四的元宵鼓亭抬阁行会,始于明代,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当年一位叫童濠的家族祖先发动民众开渠引白溪水入村,让前童土地得到浇灌。村民精雕细刻了18杠抬阁,在每年正月十四、十五的日子里于村内外巡游以此祈求丰收与平安。这项民间活动已成为浙东有名的元宵嘉年华。1997年,宁波市文化局授予前童为“鼓亭之乡”;2006年,前童台阁列入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2009年,前童行会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代表项目;2014年前童元宵行会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7年童全灿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在宁海,正月十四要燀址界、喝胡辣汤。具体的做法是:早晨将樟树枝叶折来,插在门首,说是“压瘴气”。黄昏,一人手持樟树枝叶和易燃的草把点着火,发出一股清香,沿着家里旮旯走,另一人拿一把扫帚跟在后面扫,嘴里反复地念:“燀址界,燀址界。燀燀樟树梗,银子哗哗响;燀燀樟树叶,银子叠打叠;金银财宝燀进界,腌躜晦气燀出外。”并阖家在一起喝糊辣羹。糊辣羹,一般也是十四夜吃的食品,先在锅里炒好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蛏干、香干丁、油豆腐丁、川豆板、菠菜等,米粉用水调匀后,混在一起烧开糊状即成糊辣羹。十四夜有些乡间小孩拿着碗,到各家各户品尝,特别是有新媳妇的家庭,还要比较手艺高低。正月十四的一市镇,为前去的游客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大餐。这一天,全镇几乎每户村民家都要点起灶火,摆上大锅,煮一锅满满的馏。馏的配料十分丰富,有猪肉、冬笋、墨鱼干、牡蛎、香干、虾皮等,配料切成细丁,蔬菜切碎。料理翻炒后,往锅里加满水,待水开放上新鲜蔬菜,再将均匀掺水的米粉倒入锅中,一边慢倒,一边不断搅拌。待沸腾时,撒上爆炒过的花生和葱花,倒入牡蛎,搅动几下锅铲就可盛碗吃了。这种多肉多蔬菜的叫“咸馏”。还有一种馏会加入苹果、菠萝、桂圆、蜜枣和葡萄干,做成了“甜馏”,酸酸甜甜,口感非常好。根据一市风俗,甜馏也是“媳妇馏”,新婚第一年的人家都会制作甜馏,寓意着新人甜美幸福。相传,吃馏的习俗始于戚继光抗倭年代,当时,戚家军与倭寇浴血奋战、最后缺衣少食,村民感激戚家军舍命保家卫国,对百姓则秋毫无犯,故自发拿出各自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混杂在一起做成糊状的羹,供戚家军充饥,此羹就叫“馏”。此后,这留下古代军民鱼水情佳话的“馏”渐渐在当地盛行,成为元宵节独特的待客风味美食,这习俗代代相传、沿袭至今,成为宁海南乡东岙一带特有的民风民俗。

关键是宁海的元宵与全国的日期为什么不同步,均在农历正月十四过,俗称“十四夜”起因于何时,已无资料可考,晚清诗人王吉人,他在《日吟小草》里写道:“元宵增得畅怀无,游兴将阑复共娱,一阵衣香人似蚁,倩谁绘出太平图。”此书是按日期顺序写的,正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这一天写的,可以证明宁海在晚清时,也是与全国一样时间过元宵节,没有特殊的日子。至于何时变异。却无从考证,只有众多传说:

1、相传在明嘉靖某年正月十四,名将戚继光所率的“戚家军”在海边重创一支入侵的倭寇,倭寇无船出海逃窜,只得向内陆溃逃。逃到黄岩时天色已晚,他们像丧家犬一样到处乱窜,有的躲进橘林,有的藏身民房。戚继光率军赶到,百姓纷纷拿出元宵用灯点灯燃烛,帮助戚家军搜索残敌。一时间,城里城外,每间房屋,每片橘林,到处灯火通明。倭寇无处藏身,全部被消灭。为纪念这一事件,百姓把元宵节改到正月十四夜,并在房前屋后、橘林内外点灯燃烛,当时宁海属台州也列其内。后来相沿成俗。

2、关于孝子改节说。秦鸣雷中状元后,开始担任翰林修撰等中低级文官,这样的职位要改变州级区域的习俗,似乎影响力尚嫌不足。54岁时,秦鸣雷担任南京礼部尚书,权力是大了,而其母却已亡故20多年了。再则,传统的节日除了元宵、中秋外,并且以八月十六为中秋的区域远比以正月十四为元宵的区域大,两者为何不同?从流传的区域和权力影响力来考证,谢铎、方国珍、刘敖等的孝子改节说均证据不足。

3、也是在元朝末年,宁海人和其他南方人一样,饱受蒙古统治者的侮辱,被列为最低等人。为防止造反,元朝统治者将五户南人编成一个连,每个连立一“址界碑”,禁止互相往来。正月十四那天,南人共举义旗,杀掉胡人,烧掉址界碑。为了纪念起义,宁海地区就都在正月十四过元宵,并有“炟址界”的风俗。在宁海,正月十四要燀址界、喝胡辣汤。具体的做法是:黄昏,一人手持樟树枝叶沿着家里旮旯走,嘴里反复地念“燀址界,燀址界。燀燀樟树梗,银子哗哗响;燀燀樟树叶,银子叠打叠;金银财宝燀进界,腌躜晦气燀出外。”并阖家在一起喝糊辣羹。糊辣羹,一般也是十四夜吃的食品,先在锅里炒好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蛏干、香干丁、油豆腐丁、川豆板、菠菜等,米粉用水调匀后,混在一起烧开糊状即成糊辣羹。

不过类似的传说尚有数种。和其他地方大同小异。但都不能确切解决宁海在正月十四过元宵节的原因。只知道今天的宁海“十四夜”是隆重的。闹热的。元宵节各地的习俗大体相同,闹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放焰火。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浙江省、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叶寒

□ 图片:网络

(0)

相关推荐

  • 明天就是元宵佳节!除了吃汤圆,上海人还有哪些节日民俗?

    元宵节溯源 "元宵节"又名"元夕节"."上元节",是流行于我国各地的重大民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晚上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故名. ...

  • 樟树人为什么有在铁路沿线烧冥纸的习俗?

    樟树人为什么有在铁路沿线烧冥纸的习俗? 我猜想故事是这样发生的. 当年(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官府修铁路,附近的人肯定有人参与了修铁路,那个年代,没吃没喝的,难免有力气弱的,身体差的,出现伤亡在所 ...

  • 南通作家朱一卉:南通人过年的那些事儿

    酒水长,田野黄,老树望,糕点香,年关里飘着浓浓的暖意. 年就像一个蹲在时间深处的老者,发如雪,须如弦,眼如泉,依偎在村口的老树下,久久守望. 年,只是一种文化符号,情感标记,是岁月长河浣洗后让我们回归 ...

  • 元宵观灯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元宵观灯 作者:谭桂昂 欢闹元宵节,祥和团圆年.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 ...

  • 应可军 | 宁海灯史

    宁海灯史 文/应可军 在我未得病前,总往农村跑,碰到不少宁海乡土者,不知怎么回事,他们收集了不少农村老物品.总想建立乡愁展览馆.非常惭愧,我没有为她们提供较好或系统的文字稿.这几天,忽然想到写点文字, ...

  • 应可军 | 小偷帮忙送元宝

    小偷帮忙送元宝 文/应可军 话说白溪流域山脚有一家农户,夫妻俩勤俭节约,生活过的比较丰裕.   一日黄昏,夫妻俩在床上聊天,一个小偷正潜入他家准备行窃,发现他们在聊天,他也静静的躲在一边偷听.只听见男 ...

  • 应可军 | 宁海名人绝粮时故事

    FLO 宁海名人绝粮时故事 文/应可军 史载:孔子离开陈国到楚国,途经蔡国被围绝粮几乎致死.孔子离开陈国到楚国,陈国亲吴派害怕孔子辅佐楚昭王楚国更强大,便派说兵胁迫孔子改道,不让孔子去楚国.孔子在蔡国 ...

  • 应可军 | 文化名人与宁海

    文化名人与宁海 文/应可军 文化名人主要是指在文化生活中特别突出的人,对于人类的进步与人们文化境界的提高都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他们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影响.流行名人主要是指那些在社 ...

  • 应可军 | 宁海照相史话

    宁海照相史话 文/应可军 我们这玩地方文献的群体,对老照片的喜爱是难以言表的,可惜存世的老照片实在太少了.老照片作为一个建筑.一个人一段时期的特定影像记录,有着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特点,就算发展到今天 ...

  • 应可军 | 周恩来与宁海

    周恩来与宁海 文/应可军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 应可军 | 闲谈宁海染坊

    闲谈宁海染坊 文/应可军 "世界博物馆日"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创立.1977年5月18-29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 ...

  • 应可军 | 孙中山与宁海

    孙中山与宁海 文/应可军     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quo ...

  • 应可军 | 陈其美与宁海

     陈其美与宁海 文/应可军 陈其美(1878-1916),汉族,字英士,浙江湖州人.近代民主革命志士,青帮代表人物,于辛亥革命初期与黄兴同为孙中山的左右股肱.陈其美与蒋介石关系密切,为蒋介石拜把之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