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家人学医,是以身体为主体去证悟,而不是脑袋为主体去证悟,身体为主,脑袋为辅。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系统的特殊训练或者行气导引,让身体感受到中医经典所讲的东西,经历过了,就知道是什么了。而是不是脑袋里面记忆一大堆的知识,逻辑里面认为是那么回事儿。”通过身体实修导引所证出的人体经络脏腑间气机的真关系,我称之为导引体证气机论。
此图的吸气后引起的身体的变化可证圆运动只强调肝升肺降之错误。大家可以立马试一试,此图中吸气则肺气往外扩张如升,那么吸气是肾纳气、肝肾之气下纳而肺气升,此即肝降肺升是也。
而圆运动只强调肝升肺降为顺为好,而以肝降肺升为逆为病,明显错得离谱。而对肝阳敛降则肺阳升、肺阳升则肺阴(汗敛)更未梦及(此为吾之导引体证气机论中 ,每单个腑脏皆分阴阳,每脏每腑之阴阳是相反运动的,等下会详细说明)。
而时有不效有效者,经验之效,未必如其所述那么运动也。清代丹道和中医兼通的实修大儒刘沅刘止塘先生说“黄坤载(元御)亦有可采。在言脾胃。然不知先天。岂有不明先天。但治后天。可以为法者。伊处处有胃。由此去悟。元气在胃。一个阳藏在脾阴。岂非元气。下通肾。岂非由下而上之先天。如何专以胃逆为言?且天道用逆。人身则顺。性功以逆为贵。以合天道。医道亦以逆为贵。以象先天。此言培养之法。非是已受外邪然。上下相通。治法亦有治往下者。但非黄氏所谓耳。”
本人自小好道,上面二图为我呼吸吐纳行气导引时所实证出来的一部分,极其实用广用。但是也只是指的是脏腑之间的阳气而为提及阴液。下图则是导引体证气机论的比较详细的示意图
图一时看不懂,则看如下导引体证气机论的详细解释:把每一个脏腑再细分阴阳,阴阳相对运动,如:1,脾阳升时脾阴降,胃阳升时胃阴降,脾阳降时脾阴升,胃阳降时胃阴升;2,脾与胃本身就是对阴阳,那么他俩的升降相反,则:脾阳升时胃阳降,胃阳升时则脾阳降,脾阳降时胃阳升,胃阳降时脾阳升;3,把1和2结合起来就是:脾阳升时胃阳降,然而胃阳降时胃阴升,那么脾阳升时就等于胃阴升,从而推出脾阳与胃阴同升或同降,从而就推出内经“脾(阳)为胃行其津液(胃阴)”同理,胃阳降时脾阳升,然而脾阳升时脾阴降,那么胃阳降时就等于脾阴降,从而推出胃阳与脾阴同降或同升。也就是:脾阳胃阴同升时则胃阳脾阴同降,反之亦然。
4,论广,把其他脏腑归纳进来,把与脾同升降的脏腑放到脾这边,把与胃同升降的脏腑放到右胃这边,即:(肝肾)脾之阳与(膀胱心肺胆大肠)胃之阴同升时则(膀胱心肺胆大肠)胃之阳与(肝肾)脾之阴同降。反之亦然。
以上是导引体证气机论的总论概论,渐渐揭开气机秘传的真面纱,可知经络脏腑的真关系,可指导一切修行、医、武、道中各招式机理之所以然,一通多通,不可轻视,稍用心则很简单。导引体证气机论用于解释脏腑机理举隅(参考我发的图的箭头来看):
1,对呕吐机理的简释,呕吐是胃中的食物(阴),是脾阳挟胃阴上逆(此时胃阳相对降),而大多人只粗粗说胃气上逆,是胃阴和胃阳都上逆吗,那为何还用生姜温胃止呕?其实可以是胃阴盛胃阳虚寒无力以升,则脾阳相对升、挟胃阴上逆呕吐。生姜是温胃阳使胃阳升而胃阴(食物)降则呕吐止,胃阴和脾阳同升降,生姜对脾来说偏入里温里,且有旁散之性,脾阳能运化旁散了则对于脾阳原来直冲之势来说等于降了(胃阴也降呕止),而且脾阳能运化胃阴食物旁散呕自止,而半夏更是直接敛降脾阳,则胃阴亦降,呕吐止。为何说脾阳胃阴同升同降?内经说脾为胃行其津液和看我发的图的箭头自然明了。2,对大便机理的简释,上面说了脾阳能挟胃阴上行,同样脾阳也能挟胃阴下行。我们大便就是脾阳挟肠胃之阴(大便)下行,则大便下出。当肝脾之阳炎上太过,则胃阴(大便)也上而不下且燥,那么用大黄等泻一下肝脾之火,则脾阳相当于下行,引脾阳下行则胃阴大便也下出。看我的图箭头很明了。还有我们大便时仔细体验一下我们的呼吸,我们大便出来时大多是吸一口气然后往下憋,吸气则脾(阳)气下降于肾、纳气,此时胃肠之阳气往上收肛门上缩,此时胃肠之阴大便往下拉出(实是缩吸之脾阳之气往下推动),拉出后会呼出一口气觉畅快。3,对出汗机理的简释:汗是什么,汗为心之液,即心肺胃膀胱之阴,出汗是肝脾肾心包之阳挟心肺胃膀之阴往上往旁升散过猛而汗出。如何证明,呼吸肝与肾,我们吸气等于肾纳气,呼气等于肾不纳气则肾之阳气上浮而出,我们跑步等剧烈运动之后,气喘呼呼,吸少呼多,呼气则肾气(肝脾肾之阳)往外发越,即肝脾肾之阳挟心肺胃膀胱之阴(汗)往上往外而出。看我的图很形象,那么桂枝麻黄发汗的机理也一样,麻黄桂枝等能升散肝脾肾之阳,则肝脾肾之阳挟心肺胃膀之阴(汗)升散而出。说深一点,心阴升散则心阳相对降缩,心阳心脏空间收缩,则往外泵出心阴营血而升散汗出。那么止汗的机理也简单了,龙骨牡蛎附子等降敛肝脾肾之阳,则肝脾肾之阳挟心肺胃膀之阴(汗)而降敛则汗止。说深点,既然心阴降敛,则相对于心阳升扩,心阳心脏空间扩张则心阴(汗)营血回流于心脏而汗止。所以说,桂枝加附子汤能治疗发汗太过而汗出不止,为什么要加附子,单桂枝汤不行吗,不行,因为附子偏温里能降纳阳于里于肾。而众多解说说附子实表之类,附会粗说罢了,要说对也转了个弯了,没有在脑子成像透解其机理。所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能涩精和止汗就不用多说了吧。为什么涩精,龙牡降敛肾阳,肾阳降那么肾阴精液自升而不下流而涩也。这能在脑中成像透解的,而不是跟风而记其效,对其机理不能形象演练。4,对温脾摄血机理的解释,人们都说脾摄血脾统血,但是只流于记忆,对于如何摄血怎么在脑中成象透解其机理则茫然。脾之阳升 则脾之阴血降。脾之阳降则脾之阴血升。故用炮姜甚至炒黑一些,炮姜能温敛脾阳,炒下微黑,苦能敛降,脾阳温降则脾阴血升而血不下流。附子能温降脾肾之阳故黄土汤用之也能止血,再有,脾阳降敛,而心阴(外溢之血也能)降敛,为什么看我的图的箭头。5,对小便机理的简释:父母让婴儿小便时多用嘴吹出气来 嘘嘘嘘的吹呼出气以让小孩快点小便,人小便出来的时候一般是呼气为多(小便时自己感受),所以有种功法是小便的时候牙齿紧闭以防呼气泻气太过。大便时候吸气多而小便时候呼气多,亦可证大小便时气机是大致相反的,为何小便呼气多,呼则相对肾不纳气则等同肾阳气上升,则肾阴(小便)往下尿出来。(可看我图上箭头参证)又可推出小便和出汗机理有些相像,因汗出也是人肝肾之阳外升,人运动后为什么会气喘嘘嘘而出汗,盖脾主四肢,气喘呼出多,如脾肾阳气升散于外,脾肾阳升则(心胃膀胱阳降)则心胃膀胱之阴(汗)升散于外,而汗出。故亦可推麻桂升散脾肾之阳则能发汗,而附子、龙骨牡蛎能纳降脾肾之阳而敛汗,所以桂枝加附子汤能治汗出不止,所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也能用于治疗出汗盗汗多等。茯苓利尿(肾阴)降,则有些等同于能升脾肾之阳之意(有点类似桂枝,故有个经方桂枝去桂加苓术去湿也能解表),故茯苓能去(降)脾肾之湿,白术甘苦,有降意,能降脾阳,则相对能降胃阴(胃湿), 故白术能降胃阴去胃湿。能降胃阴(大便)故有报道多用白术也能使得大便增多,此又一证明。题外话,人忽然受惊恐之吓会出现心悸心砰砰跳,恐则下气,脾肾之阳降则心阴降敛(心阴营血猛得回流触心,心脏如受一击),受吓那么人体需要立马反抗调节过来则使脾肾之阳升(或用桂苓助)以使心阴(血)升散加快则心跳加快砰砰跳。脾肾之阳升,则肾阴(尿)降,此时可能吓出尿。那么同理,为什么一些降敛肾阳之品如缩泉丸能缩尿,因为肾阳降敛则肾阴(尿)升,故而尿缩。为什么?看我的图的箭头自己去演练,很简单。当然也有降敛之品本经说利水的,比如芍药,芍药其实是补津液敛了津液使得,尿的源头津液增多,膀胱有尿,显得多了些。转了个弯而已,其利尿作用应不是很强。6,嘴巴牙齿紧闭鼻子猛的一吸气口水会增多的机理简释:马上做个试验,舌不抵上颚,嘴巴牙齿紧闭鼻子猛的一吸气,口水会增多,如闭着的嘴也往里一缩吸,口水马上出来会更多,为什么口水道家说是长生酒?看我的图,吸则,肝脾肾任脉之阳降敛,(心开窍于舌)心肺胃膀胱之阴液,由浮散而变得凝聚聚集,口水变多。7,人饥饿时机理简释:我这些天考虑了人体 吃饭 的气机变化,人饿是人体什么气机在起作用,人吃饱了不饿了又是什么气机在起作用。很有意思。可以联系到糖尿病。联系到龙骨牡蛎铁落 代赭石 这些坠重药。看我的图。人的吃饭进入胃里 就有如胃阴进入胃里。就等于胃阴降,我以前推出过的,胃阴降则脾阳降。那么要胃阴升发敷布出去,那么就需要脾阳升发,来消磨食物(胃阴),脾阳升则胃阴升,人之所以会饥饿,是因为胃阴(食物营养)少,不足以更多得再胃里因重力原因使得胃阴下降,降敛脾阳,那么脾阳则相对升发,脾阳升发,则出现饥饿感觉。出现饥饿感则需要胃阴(食物)吃进来下降。吃食物到胃里,食物(胃阴)下降 则脾阳得下镇(而不饿),而脾阳又上升以消化食物(胃阴)使得胃阴(营养)上升敷布.代赭石这种或者说 龙骨牡蛎为什么能镇潜肝脾肾之阳,其实也简单,这些重坠之物(胃阴)进入胃里有如,重力大有如胃阴易降,胃阴降则脾阳降,肝脾肾之阳得以镇潜,。8,中下焦寒浮热降论及肥胖机理:其实也是简单的阴阳变化的道理,打个比方一个脾寒湿,人但知脾寒湿则脾阳不升,而少知脾寒湿阻也会造成外面之阳难下降于脾而脾阳不降纳于肾而成阳浮。也就是说寒湿可以使升降都出问题,或者说使功能缓慢而使得升降缓慢弱。可能造成(阳难归脾)脾阳难归而浮,也可能造成脾阳不升而敛。但是脾之升降功能已弱。也就是说可以是脾阳难降又使脾阳难升而稍稍浮于半空。故遇寒则脾阳降而往下但又难降敛、则又反冲上于半胸,则脾阳挟(心下)胃阴(饮)上冲呛心而咳。故小青龙治外寒内饮。多用升发脾阳之药而使得饮散又使表闭得解而减少外压而使得脾阳易降(抑扬之道),脾阳得降则心下胃阴(饮)难上冲而咳止,若用上附子等则直接使得脾阳降纳于肾,而麻桂等随是向上发散药 开了表闭之压一样能使脾阳降,所谓是殊途同归。注意需有病阻则并挡之。平时用之慎重,莫犯虚虚实实之弊,此变细微化之机不可不知。脾路变成肝和肾也差不多。再补:同理脾寒湿(肥人)遇外热则易出汗,乃是因脾寒湿弱阻,阳难内归,使得脾(肾肝)阳浮于外,遇到热则阳更浮,脾(肾肝)阳浮则挟心胃膀胱之阴(汗)而出则汗多,此又是肥人之多汗之义,那么又有人说,阳出于阴(阳浮)则醒,可肥人阳浮为什么还大多还喜欢睡或者容易睡着,要知此虚阳弱阳浮也,再加意念稍牵引则易昏睡也(前已证脾寒湿升降都偏弱也,此取升难而偏降)此又肥人多汗之义也,以上看似矛盾之处实又能统一以贯之也,不可不细辨之。变化之机、运用之妙,在乎一心。9论气难旁流:人除手足之外实如一圆球也,唯留上下七窍,七窍之中孔窍大者唯上面之口鼻与下面之肛门。人受伤寒外感等以至于人球之表闭塞,气难以旁流于人球之表,则所聚之气自会往球之上下孔窍走,气往上窍之口鼻走则可能鼻鸣或呕吐,气挟津上出则成涕,挟胃中之食上出则呕吐。 麻桂小柴等汤是也, 气往下窍之肛门走,则可能成拉泻。葛根、芩等汤是也。导引体证气机论对生活中各种人体机理的解释暂时说这么多,有何疑问再做解答。今人多执彭黄圆动之说粗论升降、硬搬五行地支,只知脾升胃降之重要而不知脾降胃升之重要,但知脏腑是对阴阳,而不知脏犹可分阴阳、腑犹可分阴阳,不知分中有合,对彭黄圆动矛盾处多含糊带过。大多数人暗里用之多年,一下抛弃,又暂沒有一个新理论出来运用,所以就那么偶尔用着圆运动思维去解释一些机理。其实有时侯未必如圆运动那么运动,但也有效多是经验。经验之效,未必如你圆运理论那样动,比如有的人经验就套条文。见效了,你归纳机理认为可能是那么运动的。因与吾之导引体证气机论有点接近(即反对元御胃上逆就不好,认为胃阳逆脾阳降有时也好)的人已经仙逝了,他就是清朝火神的祖师爷(郑倾安)的师父一代儒释道都通的大儒刘沅刘止唐先生。尽管他没有提出我说的升降新论,但是他以懂丹道实修的修为来提出只一根筋脾升胃降的片面不合理之处,也算是知音了(但他徒弟所创火神一派也未必明了)。下面是他的原话:“黄坤载亦有可采。在言脾胃。然不知先天。岂有不明先天。但治后天。可以为法者。伊处处有胃。由此去悟。元气在胃。一个阳藏在脾阴。岂非元气。下通肾。岂非由下而上之先天。如何专以胃逆为言。且天道用逆。人身则顺。性功以逆为贵。以合天道。医道亦以逆为贵。以象先天。此言培养之法。非是已受外邪然。上下相通。治法亦有治往下者。但非黄氏所谓耳。”圆运动只重左升右降、肝升肺降。那就等于只呼不吸一样,我批判了多年。人们以太阳东升西落为反驳,以为坚定不移之理。然人之内脏有五而太阳只有一个。如以太阳应肝,月亮应肺,那么太阳出则肝气升,太阳出而月亮落则肺气降,此为肝升肺降。那么傍晚太阳落肝气降,月亮出肺气升。多少年来说肝升肺降左升右降就好的,真是太粗太迷糊,…·大家想想我刚刚的话颠覆中而有致理。此不明何以言升降出入,何以言实修养生、丹道修行,乃至易筋洗髓、脱胎换骨?每见有人强调“左升右降,肝升肺降”才对之时,我就觉得粗陋到极点,此说不知何时所起,于中医中流传甚广。然不能说他们不会看病,方证对应经验仍可取效但未必如其所想那么升降。左升右降肝升肺降乃阳气浮散,呼气耗精之说也,于瘦硬多郁之人尚适合,而于精耗阳浮之软人肥人只能加重不适合。也能说明其不知用实修导引、不知用身体经络去印证也。取太冲穴不是引肝气下行吗?何老以肝升才对而言之?而众多中年虚肥、皮肉松软之人,无不是肝气升耗精大过(则肺气升之不足)之人。其于经络上的表现是大脚趾侧的脚掌厚肥更明显(肝经所过处的大脚趾太过升旺)手小指无明指侧的手掌厚肥明显(小肠经厥阴心包经三焦经所过处的小指无名指太过升发,其经气过旺)而手食指拇指相对短无力(肺大肠经处过之处的拇食指不旺,着力不多,因为被肝心包三焦经过旺之经气所盗耗过多)。肝木旺升发太过则耗精,则肺大肠经的气升之不足。肾的精气不敛,被肝木耗散,肝阳浮而少收,收束力不足,肌肤松弛而软,虚浮肥肿不复年少精足之精致紧致也。肝不升其实乃肝郁之别称,肝郁久反反抗而郁发,仍会肝气过升,此时之肝升不过乃解郁之别称,解郁后,仍能使肝气透而复降也。何为力,能负重者为力,负重多则力大,能收束(负重)地升发方为有力地升发,为硬为力。肝气能扛着收敛(负着重)去升发方为有力地升发,如肝气收敛(负重)不足,则其升发终是无力地升发,乃虚阳,虚而无力之浮阳也,难以负重扛着收敛而外发,应之皮肉亦松驰。故健身房负重煅炼亦是此理,负重扛着重物而能动,是为有力,使身体气力凝集(收敛则气集凝聚)凝聚地外发,把重物扛起来发动起来。故龙牡、钙片之流同是此理,涩敛凝集精气则骨亦密,气亦密足。所谓重可治怯,重(龙牡等质重之品)可敛浮气浮阳,使肝气可负重凝聚地外发,密集地而发,则气力自足,因能负重故有力,力足则硬足而不软,则自然不怯弱也,此“重能治怯”之俱体形像之机理是也,而非徒然死记不究其所以然者也。然本是虚阳而浮之人、其阳本虚不足,骤然一敛,则其表处他处之阳反更弱,发之不足。而己收于里反增滑泄,此时当桂枝甘草之品益其气发其阳,与龙牡等收重同用,则一收一升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故此中之微,不可不辨。故“负重收敛地外发”才是力,如阴阳相吸,有吸引力。
再次用到上面两个图,用吾之导引体证气机论解伤寒论“丹田有热,胸中有寒”这个条文,此条 多被妄解。
当今很多站桩或练拳的气入丹田后不知如何密固,不知收丹田之气以上充于肺。肚子少腹越练越大,还以为丹田气足了,其实是气不密固了。练成丹田有热陷、气散了,胸中心肺之气下陷反气不足寒了。
为什么,因为丹田气要上调到肺胸才行。肺阳气升则相对于肝肾阳气下敛。也就是说肝肾脾之阳气往下敛纳则肺胃大肠丹田之阳气往上而升(看上图吸气之时)方为丹田气密固、肝肾阳气收敛,而肺气充足。否则肝脾肾阳上浮则肺气下陷于丹田少腹,则丹田阳热陷而胸肺寒,故很多中年虚肥之人,少腹丹田外凸而软,胸肺反凹,胸口常冷汗而凉,手心反温(手心心包盗肺气外散)此绝对的真理啊,今为透解。
故气沉丹田应改为气缩丹田方对。伱看小伙子精足都是少腹不肥凸,反而中年房事多或者饮食不节身虚肥精气不足之人少腹肥凸大腹便便。太多站桩练各种拳的把丹田越练越大,气反收不住而不固秘了,故判断一个人练得对不对,看气小肚子大不大,大则气过于浮散,胸中有寒肺气不足也。
不明导引体证气机论,不明身体经络脏腑之间的真气机真机理,则不知各种招式为什么要成为那姿式,如果会,则会用丹田气,则明经络,知各家招式之所以然,乃至可自创招式。我还发现丹田气一固密则肺气充,肺经大肠经所过的大拇指食指也会气力贯充。
人五指中大拇指最短,此人之先天金气有所不足,如天不足于西北是也。故无论呼与吸时,少腹丹田缩密则精会自 会渐充,肺气足,辅以大拇指食指力贯,则精气可立即补充,神完气足,清爽非常,立返年轻种种妙觉,立杆见影,立可验证。久之易筋换骨,返老还童不在话下,大道致简也。
如反其道做个实验,如人不停呼气到不能再呼,则看看自己身形,会胸中气陷于小腹而腹凸,胸下凹而背陀,呼乃肝肾阳气浮泄太过。故世每强调以肝升肺降方对之言,可笑之极。不知何为逆为仙,何为易筋洗髓?今发此秘,有心者当会领会。当然还有更高层次的呼吸吐纳与手印之法,但是深研吾之导引体证气机论后,也会渐渐推导而出,因为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其实我认为气所到最深的脏是肺,肺虽表面最上主皮表,此言其阴。而肺气其实是所吸进的气下纳到肝脾肾再一连转弯上升到肺。 故敛肝肾之气则能升补肺气。深吸气能升补肺气而胸扩张。而人不停呼气,则肝肾之气升浮而肺气下陷,此时则肺胸凹背为之陀,不信自己作实验。所以总算明白仲圣言肺萎为何物了吧。肺萎就是呼气太过,肾少纳,肝脾肾之气浮而肺气下陷而萎迷不振。试想一个人泄气太过如皮球泄气扁萎。故干姜温里以纳气于脾乃至肾。甘草滋津。还有其他治肺萎方不提了。此观点够雷人吧?但近理。知人体经络真升降,则会知各招式各推拿手法之所以然,知所以然则不会停留在死记照搬上,甚至可改良,其趣难言表,精微处非三言两语所能尽。其实小儿推拿同样适用于大人。触类旁通。
以上几个图,虚肥人与精瘦(皮紧精壮人)手指之比较。
中年虚肥人多小指无名指侧的手掌肥厚着力偏多(肝心包三焦之经气过旺、阳浮太过)而拇食指虚壅尖短少力(肺经大肠经气不足而气下陷,以为内被肝心包三焦经的经气盗升而去)
精壮精瘦人则小指无名指那侧手掌不肥厚收的好,而拇食那侧相对精健而长着力偏多,(肝不旺升,肝之阳气收敛足,肺经大肠经的经气反升冲而足)阳敛精气足。
一眼过去,一目了然。……很多时候我们忘了肝旺肺寒了。故有时只需屈小指无名指即能淸敛肝气肾精,伸拇食指用力即能补肺气。即成道家剑指之手势或耶的手势。
人如气球,肝旺把气球吹大吹肥后,再减肥则气球多少有些撑大。执一味温阳或一味清热都不合适。温药有温肝阳和温肺阳之别,天壤之别,有的升阳有的敛阳。阳气岂只是升而已?很多中医对西医有优越感是觉得中医会用热药与透法,然别忘了肝热。故西医未必全坏。此境非深悟人体真气机者不到,还有更微妙的,难以尽言。
心急或紧张则气急气浮而少纳则精伤(三焦肝经经气过旺,无名指小指气多),从容稳健则气聚气纳足精足(肺经大肠经经气足,拇指食指气力多)是以体质影响心情,心情又影响体质。很多病是心情问题,很多心情又是体质问题。什么壮火食气多只停留在口头,其实可用人体经络验证。即人拇食指用力时则无名指(三焦火)小指必着力少。而人无名指着力多(肝气三焦心包经的经气过于浮旺精气耗)则人拇食指着力必不足。此二者形同水火,此消彼长。是壮火食气绝不是停在口头口号,其实可落在实处。壮火肝心包三焦阳升太过则肺气陷。而肝气敛,阳纳足则肺气升充。是以各武术有拇食指虎口张开力贯之势,一二指禅亦是练拇食指为主,从无有练小指无名指的,也练不成,练小指无名指升发太过只能越练精气越耗升,而练拇食指则敛肝肾之气以充升肺气,则肝肾之气发也有力有源也。另丹田尾椎更……(略)胆气要温升,肝火要降。所以有温胆汤之说。枳实等清降肝则胆自(温)升。故千金方取名温胆汤、而其中无什么温药。为什么我想的和常规几乎相反。所以几乎不想不敢交流医理了。怕打乱人们常用之理而无所适从。但殊途同归。他们认为降胆升肝,那么方对证也会效,只是未必那么动。故殊途同归………,然孙真人何以温胆而名之。则吾说相应也!接下来更激进更实用更有说服力的观点,足以证明圆运运只重肝升肺降的片面,因为一样用我们的手指经络可验证体证。
用经络再扒只强调肝气升 肺(胆膀)气降的片面谬论的皮,其实肝气升肺气降是人呼气元阳浮出、汗出的状态。外感排邪时还可。而肝气降肺(胆膀)之气升反是(肝)气收敛而肺气胆气升充、底气充足之表现。
以经络论,下面图中扎马步时为什么拇指食指张开而中无名小指弯曲?拇食指为肺大肠经所过,伸张开则气力易贯注于肺大肠二经。肺大肠之气易升张贯充。是为肺气升则等同于肝气敛于下焦丹田。少腹缩敛如有腹肌般气密。中指无名指乃心包三焦所过,弯曲,敛厥阴心包肝经之经气于下,则肺气自易升充。他们升降相反的。肺又主气,下丹田亦气之海。此手势扎马步会有全身力贯的感觉。此为知其所以然也,而不是只跟风。知原理甚至可自创招势而达锻炼増气之效。
再一图我提及了,人手指与脚趾是相反对应的。即人大拇指对应的是小脚趾。小脚趾乃膀胱经所过,肺膀又相别通。故加强手拇指之气则自然也会加强小脚趾之气,也就是小脚趾也更容易力贯注。小脚趾在人体最外侧,小趾力足则马步自然会更稳。故有的人马步时双脚微微内扣,其实是为了使小脚趾更容易受力。
咏春拳马步内扣得更明显。此为知其所以然了。小趾力足则升降自如,手拇指肺经也易力贯升扩,肝气敛于丹田底气足。则发力时更有源。上下贯通。此为知所以然。可实证是也。故武术佛道中各种手势深有旨趣。有时一个简单手势即可调气。不虚也。熟经络升降之妙,简单几个姿势不用药也可达到补气之效。
故多竖大拇指补气之效不下黄芪。且紧张时能使气沉而定。当人看到振奋的事,会竖起大拇指,则自己也会气足。被同化到打了气的感觉。其实亦深含至理。或许最初是被振奋到打了气自发竖大拇指。久之成一赞人的手势了。其余十指之妙不一一细说了。此皆实证而非空说,古语云不明经络,动手则错!
卫气分营血分,不关圆运动一点事情,这是圆运动超致命短板,比如肝三焦肺经等气分热用栀子黄芩百合等,而营血分热用丹皮双花紫草等。这气血分的区别能用圆运动解释吗,跟肝升肺降有何关系?关于药性以后用“发””传"说再细解,因为同是凉药,有凉上和凉下之别,所入不同,区别很大。以上几图,又为吾以前日记所发之图。人虽都有十指,但每个人的手指长短的比例不一样,造成了每个人的不同体型与体质。其中五脏气血精气的旺衰可一望手指而知的,大道至简,可切实地去用好的。经络就派上用场了,很简单。不明经络动手便错。但是知经络所在而不知脏腑经络的真升降,仅知圆运动的肝升肺降而不知肝降肺升的重要性,则仍是迷糊硬记,迷茫百猜什么六经茫茫沉沦讨论,可为一叹,到不了一通多通的层面,更别说随时随地行气导引运用自如了,当然死记可能有偶有所效,终难一统一简。举一小例,比如越虚肥或肤软精耗之人的食指很短,比无名指短。因为食指大肠经(金)所过,无名指三焦经(火),是为肝心包三焦木火过于升旺克肺大肠之升,肝心包三焦木火升发太过则人膨大虚肥,纵不肥也皮肤软散少力。反之瘦人或肤紧精壮人的食指相对长,和无名指一样长或更长。则食指大肠经气足,金精足,皮肤收束好。气力足,………,就这么简单到不能再简单,那么理明,则导引行气也就很自然地也很简单了,不展开了,应还是少人懂,放不下以前的知见。至于手指与脚趾的对应更有趣。拇食指对应小趾无名趾,大肠经对应胆,肺大肠经经气不足则胆气也会不足。肺大肠经气升发不足,胆气升发也不足,则肝升过足,这不是圆运动的肝升肺降之说吗,反不好?对,肝气过升肺气过降是升发太过而精气肺气过陷,乃气不足的的表现。由导引体证升降论,又可以推出吾之阴阳脉法如下一段(可以跳过不看)我发现自古流传的常规脉法有误不全面,对应脏腑很多都对应反了,或者说他们未细分阴阳,比如肾分阴阳,左尺应肾阴,右尺应肾阳,这没错,那么其他脏腑为什么不分阴阳,我认为也可以。比如常规脉法说的对应只是脏腑的阴,左寸应心包我认为只是应心包之阴,右寸才应心包之阳,而右寸应心肺,我认为只是应心肺之阴而左寸应心肺阳,左关应肝我应为只是应肝阴而右关应肝阳,右关应胃只是应胃阴而左关应胃阳。为什么这么对应,现实上也看得出,比如表闭无汗高烧的病人,往往右寸浮而左寸不浮或没那么浮,右寸应心肺阴汗,(也应心包之阳)心肺阴汗聚于表而出不去反应在脉上右寸浮。还有一种情况,如热邪陷里的,心包肝肾之阳热内陷的往往右寸不浮没那么浮而右关右尺很浮数,而左寸浮。这种情况我临床也遇到过,往往是淤热陷里,皮肤瘾疹,后用连翘升麻等升陷(血分热则加生地等)透邪,病解之后则右寸始浮,而左寸平。且右寸浮的发热耳多不红(肝肾),右寸不浮而右关尺(肝肾之阳)浮数是邪热内陷之后耳反红(肠阴与肝肾阳热陷),透邪后右寸浮后耳红亦解。此吾临床所见所验。(肝肾心包)阳浮者往往反应在右寸而非左寸,中年以后肝肾下虚阳浮很多人右寸大于左寸,除非阳热陷。吾之阴阳脉法,有点颠覆,大家常说的常规脉法我认为其实对应的是脏腑之阴,而阳则需颠倒,即左关常规应肝,我觉得应肝阴脾之阴,即右关应胃阴(肝脾之阳),左关应肝脾之阴(胃阳),左寸应心包之阴(心肺之阳),右寸应心肺之阴(心包之阳),左尺应肾阴(大肠之阳),右尺应大肠之阴(肾阳)。要明阴阳脉法,并加以运用,必须先明吾之导引体证气机论 ,也许有黑板当面演示讲解会更形象透彻易懂吧,其实内容文章虽常,但是理解后是极简单而实用。吾批圆运动之片面,可这会波及伤及大多数学中医的人,因为他们大多有意无意中是在用圆运动理论解释经脏气机升降的,除此以外他们找不到更合适的理论,所以只有选或默认圆运动理论了。所以当说到他们常用的圆运动理论大部分错到离谱时,他们会无所适从,有的甚至是德高验丰的老师,因为我说其理论不好,但又没提出详细的对的理论,所以在此文比较详细地写出。而且全用身体去验证的,有如内证,用切实的身体经络感受去验证。且能很好地指导临床与养生调息导引。当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人们让为他是叛道。但我要说明朝以前无圆运动之说,禸经也未提及,伱们认为呢?弄中医不懂补气为何物(死记补气药不算懂要深知身体补气后的感觉与大致形象地运行轨迹才行)是有点可悲的。越来越发觉经络脏腑的重要,真的,药乃杂气不能那么精纯地到某经脏。如到肺经肺脏。而我们直接通过我们的意念把气引到经络引到肺经肺脏上,这是很纯的。或直接在肺经上针灸,加强其经气。而用补肺气的药,不一定只入肺,更可悲的是很多中医不知补肺气为何物,补肺气时这个气是怎么运动的,谁来谈一下,用圆运动也有解释一下补肺气是哪个升哪个降。肾气也一样,那笼统地说补气又是什么?这是你只要用了补气药,脑袋中必然会有那么一想的,说出来,难道也是含浑含糊,再简单一点补气是什么,怎么升降的?补气补的哪脏之气?还是不考虑升降而可升可降补的是全身之气? 更可悲的是,不知脏腑经络之间的升降相制的联系…… 又会引伸到吾发现的内经中几乎失传的“发”“传”表里别通开合枢学说了,后面的文章再细说。比如肺经別通于膀胱,升降又同向(为何同向,以后细解)那么补膀胱经也能补气,如肺经过大拇指,而膀胱经过小趾。所以马步时小趾内扣气贯,而大拇指也易气贯。所以合谷穴也能补气。与之x对应的,足临泣也能补气,很多全息的地方。导引体证气机论很重要,当你明白机理,指导实修,正确有效的导引后体会到年轻时的感觉时,久之你会移形换骨,但要维持住,要时间和功力的,我初尝甜头,尚需行持,否则易倒转。因为自己身体通过很简单的调息导引经气后发生过变化,每天注意几秒,一两月时间少腹从凸软肥大到变小,身边人有过小惊讶,说沒以前那么粗肥了(尽管现在脸仍一脸胡渣肥),人身不同经络中气的多少比例的不同也会造成不同心境性情,我是通过导引后以自身经络的切实感受(类似内证,不内视而内视)入门的,然后你渐渐会发现很多与常规中医理论有区别的实用理论,自成体系。等于由丹道入医道(虽暂非纯高级的丹道,但我们以意引气到各经脏时,身体和心境是有变化的,也类似内证丹道了),会发现常规流传的中医理论哪些错误哪些有不足,因可用身体去验证,人生无非一口气,看你怎么把这口气用好,慢慢你会用身体开悟,而不是只用心开悟,要自身身体有感觉,较旺的气导引到不同经络时身体的感受是有力无力,心情气息是浮是定是急是安稳?一般心悟后身体也会渐悟,或反过来,或同时出现。相依的。其实很简单,你身体体验了气足的感觉,是什么经络较旺。那么看到气不足的病人,你就把你那感觉复制到病人身上,怎么复制,通过调一样的经络,就这么简单。自身身体未感受气足时经络的感觉,而去治气不足的病人,只有用意识根书上所说去猜去治,偶有所中,但是不深刻。中医袪邪治明显的外感等病容易,真正调形使肥者瘦、瘦者肥、弱者壮,老者年轻,经络骨肉长短变得美容,是做得到,但是稍难。为什么?因为邪去,身体正气与经络长短旺衰非立马就协调,要点时间!玩自己身体是最有意思的,捏大捏小捏成何样?要知方法就有意思了,但具体方法日后详谈。且这个捏不是用手,而多是用意用气或不用意!捏到自身满意定型为止,乃至不捏而捏。也等同修道,祛病邪只是修行的基础,开始,只是辅助修行的前提,所以叫《辅行诀》。而吾之导引体证气机论也许有黑板当面演示讲解会更形象透彻易懂吧内经中濒临失传的“发”“传”表里别通(开合枢)论
本是内部交流的内容,知道的人越少也无妨,揭秘内经隐传的“发”“传”学说,是解开经方真相和人体真气机的秘钥。当初刚发现“发”“传”论之后告诉了某位道门老师,他提醒别把自己发现的内经“发”传“(表里别通开合枢)论轻易地公布出去,但我是一想,都是古人的智慧,那就公布大部分吧。有缘有心当知其妙。 “发”为相表里,“传”为相别通,为什么?待下文细细道来;经络脏腑相表里大家都知道,而经络脏腑相互别通,其实开始叫脏腑相旁通,据记载,“脏腑旁通”最在见于《孙氏思邈五脏旁通明鉴图》,可惜是仅仅只有一个名字,却没有留下传世版本,因此内容也不懂写的是啥,只说知道在唐宋时代开始有“脏腑旁通”一说。而“脏腑别通”,是台湾针灸名家杨维杰给起的名字,因为他的著作畅销于全球,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所以现在基本大家都称“脏腑别通”了。到了明代,李梃的《医学入门。卷一脏腑。脏腑条分》提出了五脏穿凿论解析脏腑相(别)通理论:"心与胆相通;肝与大肠相通;脾与小肠相通;肺与膀胱相通;肾与三焦相通;”(少了个心包与胃通),如果初看,以为是无规律相通的,其实我通过用三阴三阳的卦数体系已经如数学一般严谨地推出了相别通之真意,其严谨完善让人惊讶,完全与内经隐传的开合枢体系一脉相承,而开合枢又是一阴一阳三阴三阳各自相别通,也就是说开合枢历来被误解用错了地方。数年前我通过卦演三阴三阳后(推演过程另作文章细讲,此处略过),发现开阖枢完全对应“脏腑别通”论:今天本来想用卦解释开阖枢,如下图解完后,突然发现竟然完美对应的是脏腑别通理论。后世对开阖枢似乎用错地方了,且割裂了。比如肝别通大肠是可现实验证的,泻大肠能泻肝浊肝淤肝毒。刚开始是想到这里,然后把肝和大肠转化三阴三阳,发现明足厥阴肝和手阳明大肠,完全是厥阴阳明主阖嘛,六经的开阖枢是两经两经一起看的,后世很多分开割裂单独来看,厥阴主阖什么什么,阳明主阖什么什么。其实厥阴阳明为阖是要一起来看都主阖,而且他们相通。但是他们相通是手经对应足经的。那么其他几个脏腑翻译成三阴三阳过来,发现也完美完全地符合开阖枢对应脏腑别通。比如手厥阴心包对应足阳明胃,那么一查别通,果然心包别通于胃。胃之阳热郁热会扰心包而失眠甚至谵语,看酸枣仁汤也能证明,知母清胃而酸枣仁入手厥阴心包。那么我们来看枢,少阳少阴为枢,其实是手少阳三焦别通于足少阴肾(故三焦为元气之别使),足少阳胆别通于手少阴心,所谓的胆火扰心。那么我们再来看开,太阴太阳为开,手太阳小肠别通于足太阴脾,足太阳膀胱别通于手太阴肺,所以宣肺一样能解太阳表,如果你还不信,我们看看足太阳膀胱经经过小脚趾,而手太阴肺经经过我们的手大拇指,而我们的小脚趾和大拇指都是五指(趾)中最短的,这也太完美符合了。对人体经络也有所对应啊,对经络针灸也很有用啊。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比如少阳少阴为枢,足少阳胆别通手少阴心,手少阳三焦别通于肾(此三焦为元气之别使的真义),觉得太巧了吧?这样脏腑别通还真可以有助于望诊。后来一百度,发现董氏针灸还真以脏腑别通理论为主打。至此可知内经开阖枢被后世割裂说啥少阳为枢少阴为枢。另外,太阴太阳为开,可以指我们的手脚最外侧的经络主开,比如手阴肺过我们大拇指,手太阳小肠过我们的小手指,而拇指和小手指都是在我们手掌的最外侧,他们要张开整个手掌才能张开,脚掌以此类推如图另外,厥阴阳明主合,历来难以解释明确,我用三阴三阳的数术体系已经破译之,这里仅提一点,厥阴主合,合的是阴而开的是阳,如足厥阴肝合藏血而开升阳气,至于手足之经的差别另文专述。阳明主合,合的阳而开的是阴,如兑卦金,上一个阴爻而中下是阳爻,乃阳被阴郁之相,与秋天天凉阳气收敛亦相应,严谨如数学,这里不再做详论,以后另有文章专门论述。那么有人会说,你发现这有什么用,死记哪几个脏腑别通就行了嘛,要那么复杂干什么?但是我想说你死记多麻烦,如果一时忘记了又要查书,又谈何快速运用,我发现的方法可以快速口算出脏腑别通了,因为主要知道任何一个脏腑,那么我们就翻译成三阴三阳,那么再想一下开阖枢,就马上知道别通哪个脏腑了。比如我们说肺别通于什么,一时打顿忘记,那就这么想,肺是手太阴主开,而太阳也主开,手对足,那么自然就对应足太阳膀胱经了,如此只需要两秒钟就出来了。如此就可以自由运用,辅助辨证了。这就是开阖枢的运用方便之处。现在别通之来源,开合枢弄清了,那么接下来就来谈什么是“发”“传”了。
“发”“传”学说:“发”为相表里,“传”为别通。内经“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曲隐在女子为 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短短几十个字,很多人对其中的“发”字其“传”字一眼带过,或者不解。其实其中藏着极严谨的玄机,如二阳为阳明,足阳明胃发_相表里于脾,脾传—别通于小肠,小肠发- 相表里于心。故足二阳胃发于心脾。心再传胆、胆再发肝,肝又传大肠子宫。再有不得曲隐(房事或其他)肝郁,肝传大肠子宫(女子生孩似da bian )故在女子为不月。足阳明胃其传-别通于手厥阴(风)心包。故“其传为风消”(中上消)心包再发-表里于三焦,三焦传肾(其传为息贲),而为肾消下消。久之,肾之阳要脱时,冲喉息贲“死不治”(人将死之时喉中痰鸣)。…多少年来解此条如此环扣贯通的没见过吧。结合人生时气运,你会惊奇于什么叫知未病及已病,如某人生于丙寅初之气客气少阴君火,足少阴肾别通于三焦,手少阴心别通于胆,其人儿时就有肾结石,足胆经所过之大 腿两侧有凸出之红疤。女子吃避孕药后,肝脾有瘀,脾传-别通于小肠。则会在脸上小肠经所过处颧骨附近起雀斑、脾本经经过处鼻准起雀斑。还有除别通为传之外,还有两个特殊的传即肝脾相传,因为肝经脾经同起于大脚趾。如心经与小肠经同在于手小指,他们相表里。另,更巧的是,仲景所说的阳明属土无所复传,人们大多只停留在语言难知其所以然。而我通过脏腑别通理论与相表里(传与发)来演练脏腑间发与传的关系。真到阳明胃时无法五行相生地传下去了。(仲景说阳明属土,而足阳明胃带士金二性属土,应是指胃。)而是胃别通(传)于心包(心包不属金),而成逆传于心包了,五行来看等于往回传了。图我就不发了。比如从肝开始看其别通相表里(传发)。肝发(相表里于)胆,胆传(别通)于心,心发(相表里于)小肠。一发一传交替。是为肝胆(木)生心小肠(火),心发小肠,小肠传脾,脾发胃,是为心小肠火生脾胃土。但接下来有趣的到了,胃发脾,刚刚胃发(相表里)已经说了,所以另一途经是胃传(别通),胃传(别通于)心包,心包发三焦。胃传心包,心包非金,五行不相生是为逆传。心包发三焦,三焦传肾(故三焦为元气(肾气)之别使,水道出焉,故少阳三焦有郁,不但气、津水也会郁焦成水饮,少阳三焦郁会发心包,心包郁会胸闷,乃至失眠,心包又传胃,也会影响胃不和)三焦传(别通于)肾,少阳三焦环耳而肾又开窍于耳,肾发(相表里于)膀光,膀传(别通于)肺,肺发大肠,大肠传肝。又到了肝,为一循环。别通很有用,哪脏别通于哪腑似乎很难记,其实不然,可口算,一秒即知。开合枢就显作用了,开合枢简单吧应知吧。比如说肺别通于哪,一下记不到,那就把肺转化为三阴,肺为手太阴,而太阴与太阳主开,太阳出来,手对足,足太阳出来,足太阳是膀胱,故肺别通于膀胱,所以宣肺也同于宣太阳膀胱解表。是不是一两秒就知任何脏腑的别通了。如不少人对君相二火理解有误,仲圣少阳病多看成胆,其实主要还是三焦少阳三焦表里于心包,心包别通于胃,所以少阳三焦有郁,也会影响到心包胃,心下或胃脘紧硬。又如此大肠癌肝转移可证肝与大肠相别通易相传。治此癌夹表证姚老又重视解表。我认为太阳膀胱传-别通于肺,肺发-表里于大肠,大肠又传-别通于肝,所以里之脏腑与表联系很大的。此案又反证了我重视的别通理论与表里理论的真实性。例1、男,49岁,类风湿求诊。2014年秋收前后左手中指近段关节肿痛,后逐渐扩展到其他关节,双肩关节着凉或劳累也疼,双脚小关节疼痛。脚底板发干,局部干裂。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阴天下雨加重,怕凉,面部紫红,满月脸,之前一直在吃私人的蒙药药丸(含激素),后知道含激素在一个月内逐渐撤下了这个药丸后全身出现了全身浮肿,关节疼痛加重,活动受限。浑身不定时发冷,厌食。平时纳饮正常。尿不频,大便1-3天一次。抽烟,不饮酒。脉偏数,舌暗红根苔腻。(包子:桂枝芍药知母汤合理中汤合当归四逆汤)骘晶简析:中指手厥阴心包所过,有闭郁风热散不开肿痛(防风),而心包 别通胃,胃热(知母)。太阳少阴又有寒(桂芍麻附)。手太阳小肠通足太阴脾湿(白术)。寒热错杂。激素耗肾阳动风起湿。是真案另外我破译南北政,研究出五运六气的口算法。快速口算气运,结合到人生时的气运,那么就知其大致体质,再结合时下气运与四诊,那么治病辨证更为精准,知病与体质之转归。易发传于哪易发于何处?此失眠案例,其实是我前年在某个中医群,有个自称为精通懂气运和经方的老先生笑我不懂五运六气,因为本来没有想说自己懂五运六气,后来我就在那个群首次讲了五运六气的一部分口算法和“发”传“别理别通。本来我被一帮人围攻的,后来形式急转直下。而且这个失眠的女孩,失眠到一天才睡个把钟,将要退学。在那个群的几个高手治疗下,没什么效果。然后那个女孩的亲戚让我帮治疗试一试,当晚,服一次药就一睡到天亮。但当时让其不要公布,当时群人私下向其问起,吾反暗里被称之为狂。其实治病是严谨的,谁都不能总是百分百立效速效,但是对人体气机透解,又参气运,会大大提高治愈率。此案即用到了我自己摸索出的平时用了多年的理论--导引体证气机论、“发”“传”表里别通论、五运六气口算(南北政),主要用到“发”“传”论和口算气运。简单说一下失眠的一部分病机,人们经常喜欢说,失眠,心肾不交什么的,其实心肾不交,这句话本身就有点错误,心应该改为心包才妥。心包别通于胃,这个很关键,胃有郁邪郁热,胃之郁热会影响到心包,反之亦然,所以仲景有条文说,胃不和则卧不安,而且枳实壳 正好入心包和胃,开通心下之郁,金匮胸痹篇胸痛也用到过枳实。此人生时又客气湿土,胃又表里于脾,故又加了去湿之药。再,心包又表里于三焦,三焦又别通于肾。其实少阳病更多的说的是手少阳三焦为主,心包有郁又会影响于少阳三焦也郁。三焦又别通于肾。故三焦又为(肾元阳)元气之别使。心包之郁用枳实厚朴解,也有利于三焦之郁火的的解散,其火扰心包则失眠,三焦又别通于肾,故又用了肉桂。另,《内经》说过,肾合三焦膀胱。所以我们要知道条文的所以然,用我的发传表里别通学说可完美地破译肾合三焦膀胱,因为肾表通于三焦,而肾又表里于膀胱,所以肾合三焦膀胱,这是条文的真正用意,所以一个理论圆融,几乎去哪里都行得通,要知其所以然,不用死背,不然看了也是一带而过,不理解。再比如为什么内经又说,三焦为元气之别使,水道出焉。元气之别使刚刚说了,三焦别通于肾。那么水道捏,三焦别通于肾,肾又表里于膀胱,肾与膀胱都是 水液的排泄渠道。从小便或者从汗。我们只有如此弄明白,就能如看见人体的脏腑一样,不内视而内视,毫不含糊,而要透彻。再者,有的人从不失眠,然郁怒后也会偶尔失眠,我几乎从来不失眠,唯一一次,因不平之事暴怒后,失眠了,怒则郁发,肝心包火郁发,从这里也可以知道某些失眠的机理,柴胡其实入三焦比较多,三焦又表里于心包,心包又别通于胃,郁闷 然后想冲开郁闷,而发怒。我们先搞懂自己的身体的气机神机,再去谈外来的气立五运六气。人体的气机是根本。虽然我破译了五运六气的千年疑难南北证,气运口算法!朋友更多的是说我精通五运六气,虽然吾之五运六气足以成书,醒人耳目,还实用。但是我更喜欢的是把人体的气机先弄明白,所以我反复强调 导引体证气机论和“发”“传”表里别通论!自己的身体气机不甚明了,立谈 五运六气又有何益?而且五运六气也是对我们的身体的影响,始终要落到我们的身体上。枳实还可治某些皮肤病,本经“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枳实,入肝大肠(大肠别通于肝)故大承气汤用枳以通肠。又泻肝风,而大肠又相表里于肺,肺又主皮(因肺别通于大阳膀胱表)故本经又言能治风在皮肤中痒。泄大肠肺膀皮肤中之肝风。故本经药性不假,又可反证脏表里别通理论也不假。故千金漏芦连翘汤用枳实以治皮肤病。枳实又入心包胃(因心包别通于胃)故金匮胸痹篇用枳实以治心中痞痛,因心包与胃在心中与心下。而正是枳实入心包与胃所以有时可解胸心下闷,心中痞痛。所以我们弄明白了可以洞见我们的脏腑,不禸视而内视,可重注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别出一翻实用之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