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慎檀:《道德经》释义四十七章

大家好!

这一章讲到了“知”的重要,而这里头我们先把字面的意思串一下。不走出家门就可以知道天下的情况,不从窗户向外观察,窥是观察窥视,牖是窗户,不窥于牖,就是不从窗户向外看,就可以了解天道法则。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就是不懂得这个天道的人,走出去的越远,对整个的世界的本来面目的了解就越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是以圣人不用出行就可以知道天下,不用眼睛去看就可以知道天道。所以圣人不用眼睛去看,而能知道天道,不妄为就能做成大功。

这一章讲到了,是关于真正的大道是如何获得。这里头字面的意思简单,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们来看看我们的知识体系。当我们知道我们知识体系以后,就可以理解,老子绝不是让我们闭门造车,在家里死读书,甚至不读书,就自己在家里呆着,就能够知道天下一切,那是胡说八道。但是,确实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那么这个中间到底是如何平衡和理解呢?

我们来看我们所学习的东西。事实上大家慢慢体会,我们从小到大到工作以后不断的学习,我们所能从外界得到的知识是有两类的。百分之十到二十,甚至更少,是规律性的道理,而百分之八九十甚至更多,是现象的描述,所谓的知识点。

什么是知识点呢?比如说:李白是唐朝的诗人,他号称诗仙,他写过哪些作品,这种就叫知识点。再有,比如太阳从东边升起来,从西边落下去,这是现象,这也是一种知识点。高深一点的知识点,比如说血液的运行,比如说发动机的中间的某一个特殊的结构,喷气式的流体力学的某一个公式,这些都是知识点。四库全书包括经史子集,这些全是知识点。我们现在的很多的所谓的智力比赛,其实比的都是这些知识点。 这些,我们现在叫知识点,古人称之为名相,就是万事万物,它的名称,它的相状。这些是枝末。就像一棵智慧大树上的叶子一样,有意义吗?有意义;是根本吗?不是根本。

我们能学到的另外的10-20%是道理。这种道理用来让我们形成如何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什么是世界,什么是人生,什么是价值。所谓哲学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有事物运行的规律等等。当我们有时候会说:“唉呀,真是太难得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你这个时候听到的那一席话,一定是关于道理的话,而不是关于知识点的话。他的那一席话,让你能够有一个道理,把很多疑问解了,把很多现象串起来,你才会觉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所以我们能学到的道理,要重于知识点。

而这些道理,我们听了以后记在心里。记在心里的这些道理,我们反复的思维,就会形成我们判断事物、决定自己作为的这种智慧。到了思维和智慧这个层面,就不是别人能教我们的了,而只能是我们自己去做。勤于思考的人,他的智慧相对就会深一点;懒于思考,别人说什么是什么,那么他的智慧就会浅薄。下面我们再看,这些智慧又分成两类。

一类是关于万事万物的智慧,是向外观的智慧,往外看。比如说发动机是如何转动,如何推动的;血液是如何循环的……这个时候你有这方面的智慧,你就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你能够非常理解电子运行的规律,理解某一种程序运行,你可以成为一个好的程序员。你能够理解身体的结构,你会是一个好的外科医生,等等。但是,这一方面,我们人的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是不可能成为全才的,这个就是成为各个领域的不同的专业分工。每个领域的专家,等他真正到了这个领域凭智慧而有的专家的时候,它一定是有它深层的智慧体系的。但是这仍然不是重点,最重点的是内观的智慧。

什么是内观的智慧?内观的智慧的特点是:深妙但是简单。就是我们真正的理解人,我们自己,是如何安身立命的,我们是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一切的事物运转的根本规律是什么。这就是《道德经》里所讲的大道,这就是佛法里头所讲的般若智慧、根本智。而这些,其实不需要你往外走,甚至因为它是内观的智慧,恰恰你在修内观智慧的时候,是不能往外走的;而是要沉下心来,要内观,要内省,要自我觉知,自我反省,要透过重重的现象去看到它的本质,要能够不被各种各样的事物所纠缠。所以老子讲,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要无为,要清净。佛法里头讲,要安住、要持戒、要修定,都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实际上是要静下来,要反观自己,要从反观的思考中,去体会出那个核心的清净简单而深妙的根本智,然后再用它,去通过书籍的历史,或者身边的事物,去验证它。

因此,你拿到这个根本的智慧,拿到这个天道的大道的规律的时候,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以不出于户,不窥于牖,这是让你内省来得到这个智慧;以知天下,以知天道,这个是让你能够通过这个来验证和理解。并且,它放之四海而皆准,你用它去驾驭外界,你体会以后用它去驾驭外界,你完全可以驾驭。所以才是在讲“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因为真正的根本智,是你清静无为、反观内省才能得到。你越是向外跑,所谓心外求法,你越找不到这个根本智,所以才说其知弥少。

因此圣人强调“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强调的都是这种根本智,这种真正的大道至简的核心的智慧。

好,下面我们一起把这一章再读一遍: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好,今天的国学今年每天读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我们明天见。

(来源:丹阳论道)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47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第一部分:这一章为另一个阶段的转折,有一个大原则我们必须把握住,道德经下经讲德.讲用,不是讲体,但是用不 ...

  • 《道德经》如何理解道可道非常道

    怎么理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常言道,就是通常普遍意义在道,道理,被别人走过的路,别人成功的经验. 无常,事实无常,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事物的变化是阶段的,是变化的.运动的.发展的 ...

  • 什么是一切智,一切种智,道种智?

    "一切智"是说什么?一切智就是通诸法性,就是根本智.知道万法皆空,知道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这是属于一切智,根本智就是一切智. 第二种"道种智".道种智怎么讲法? ...

  • 汉族具有宇宙思维,天道文化?我提出五大建议弘扬天道文化

    我认为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天道文化"!古人思想理论有宇宙思维 中国古代的思想理论是一种"天道"文化,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古人有对"天地&q ...

  • 道德经第二十章:为什么你是俗人不是圣人?原来这些道理你不明白

    道德经第二十章:为什么你是俗人不是圣人?原来这些道理你不明白

  •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户

    老子在这一章提出了在当时看来,是属于比较超前的,在当下看依旧如此. 先贴下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不出门即可知天下,不看窗, ...

  • 《道德经》四十七章《不行而知》悟读述杂【47】

    《道德经》四十七章《不行而知》悟读述杂【47】

  • 《道德经》四十七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老子的思想总是让世人头疼 ...

  • 足不出户知天下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七章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 不窥于牖,以知天道. 其出也弥远, 其知也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 知天下,指知道天下是否"有道",是 ...

  •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①,见天道②.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③,不为而成④. [译文] 不出门户,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他向 ...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四十六章

    大家好,现在是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请给自己的心灵十分钟,我们一起来学习古圣先贤的智慧,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道德经>的第46章,请大家一起把这一章的原文读一下: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 ...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四十四章

    大家好! 现在是我们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道德经>,请大家给自己的心灵十分钟,我们来体会古圣先贤的智慧.今天我们学习<道德经>的第44章,下面大家一起把 ...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四十三章

    大家好! 现在是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道德经>,现在我们学<道德经>的第43章,下面我们一起把这一章的原文读一下: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 ...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四十二章

    大家好! 现在是今天的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请大家给自己的心灵十分钟,我们一起来学习<道德经>,体会古圣先贤的智慧.今天我们学习<道德经>的第42章,下面大家一起把这一章的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