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豫让桥到底在哪儿
有几位朋友看到我写的“邢台豫让桥”后,认为我写的不详细,问:邢台豫让桥到底在哪儿?
当时我写这篇文字之前,走访了几位老邢台,询问那座老的豫让桥到底在哪儿,但都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说法,大都认为是在现在的豫让桥路上,或北关北口。所以我写这篇文字时,只是把邢台《顺德府志》及《邢台县志》的记载罗列了出来,并没有指出我对此的疑惑。
这些记载有的把豫让桥(国士桥)与豫让祠及鸳水桥相连,有的单列,如下:
1、乾隆年《顺德府志》坛祀:三贤祠在府治东相传即板桥故处,旧为豫让祠,明通判张啤重修,合祀魏征、宋璟,故更今名。而县志坛庙、寺观都说:豫让祠在文庙后,北向长街(另一说:对北门大街)。
县志所说文庙,在府治(清风楼西侧)西北,位置在现今的政府所在地内西侧。乾隆年长街即北长街(没有南长街)。说豫让祠“北向长街”,应该是在北长街南头。此说倒与府志所说“在府治东”相符。
另一说:豫让祠在文庙后,对北门大街。北门大街即北长街。此说与上一说就不符了。但“豫让祠在文庙后”此说应该可信。府志曰:……乃又为祠,于学宫(文庙处)之东三楹祀豫让。
2、府志流寓载:豫让本晋人,为智氏报仇于桥下,相传今豫让祠旧为板桥,是豫让所伏以伺襄子处。这就把豫让祠与豫让桥视为一处了。
府志所记,可能为豫让祠曾迁移过地址。
3、再说桥。光绪县志说:
鸳水桥,城北四里,光绪五年经历庄佩兰重修,改名响水河桥。
国士桥,城北五里,附载唐胡曾豫让桥诗。(因称豫让为国士,故以名桥)。
府志桥梁说:
鸳水桥,城北四里,旧名豫让桥。乾隆十四年制府桐城方公以勘道过此,特为考正,因改名鸳水桥。徐知府景曾“顺德五泉记”:“达活离城西七里,野狐离城西北十里。二泉汇流至北门(即北长街北口)曰鸳水。”
鸳水桥自在鸳水之上,此“城北四里”的鸳水桥与“城北五里”的国士桥即豫让桥就不是一座桥了。
县志在国士桥条下附上唐胡曾豫让桥诗。即认为城北五里的才是豫让桥。
豫让桥所在位置的条件:
1、城北五里;
2、对北门大街;
3、老邢台人称豫让桥为五里桥的习俗;
光绪县志卷之一乡镇说:永大社翟村,(离城)五里。这样我们可以推定,清代时,如果豫让祠由“文庙后”迁至的豫让桥处,那么就与豫让祠“城北五里”、“对北门大街”的说法相一致了。
翟村在“城北五里”,又南“对北门大街”。故豫让桥应是在现今的泉南大街之北、人民大街之南的翟村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