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高中地理:如何进行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一、进行区位选择需坚持以下原则

1. 可持续原则

这是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该地区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区位因素,以寻求这种布局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它强调经济发展首先要与资源、环境协调,工农业生产布局完成后要能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要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2. 主导性原则

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要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如装配工业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动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商品粮基地的主导因素是优良土地和水热条件;花卉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和水源;宁夏平原水稻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南疆长绒棉种植主导因素是昼夜温差大。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和把握区域特征。因此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

如以农业为例:

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制约因素是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多发洪涝灾害。

3. 因地制宜原则

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的基本方法。如“珠三角”的区位优势是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武汉的区位优势是“九省通衢”,对内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内需性产业;上海的区位优势是具有中国“大地理中心”的位置——长江流域出海口、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对内、对外均有无限优势,发展内、外需性产业均可。

4. 因时制宜原则

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例如,某个工业地域的繁荣、衰败等皆由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引起。又如,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大约每十年“飞”一下,二战期间主要在美国,20世纪50—60年代主要在日本,20世纪70年代主要在亚洲“四小龙”国家,20世纪80年代主要在我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20世纪90年代主要在我国沿海省份,21世纪初主要在我国的中部省份。

二、区位分析的—般方法

1. 分清区位分析的对象

区位分析的对象一般有两种:某个区域的区位和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例如“简述上海港在我国水运中的区位优势”属于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简述东北商品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属于某个区域的区位。

2. 掌握区位分析的要素

影响区位的因素大体分为位置因素、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三个方面。把握好这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各要素与所要分析的地理事物的联系,再抓主要方面进行重点分析。

3. 明确区位分析的要求

区位分析的要求大致有四个方面:全面分析(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对比分析(分析找出两者的相同与不同因素)、优势分析(通过全面分析找出在同类因素中具有优势的因素)、主导因素分析(指在各区位要素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4. 理清区位分析的要点

交待其位置(包括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分析自然区位;分析社会经济区位。

三、区位因素表解

自然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农业区位

地形、气候、水源、土壤

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政策

工业区位

土地、水源、矿藏

原料、动力、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信息通讯

政策、国防、个人偏好、环境

交通区位

交通线

地形、气候、水文

经济状况、资源状况、交通状况、技术

政治、军事、战略

港口

地形、气候、水文

经济腹地

依托城市

航空港

地形、气候、地质

交通

与城市距离

汽车站

地形

交通

流动人口

商业区位

商品生产能力、市场、交通

城市区位

地形、气候、河流

资源、交通、科技、旅游

政治、军事、宗教

四、区位选择

1. 农业的区位选择

区位因素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因素

气候

世界农业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和降水条件配合较好的热带和温带地区

地形

平原——种植业,地平土厚,有利于实现水利化和机械化生产

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和立体农业等

水源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物生长、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农业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河谷、湖畔、山麓地带

土壤

世界各大洲的温带草原和肥沃的冲积平原,多半是农业发达地区

经济因素

市场区位

城区和工矿区周围将重点生产蔬菜、肉、蛋、奶等,并发展园艺业

市场需求量

供不应求时,刺激生产;供过于求时,压缩生产

交通条件和保鲜、冷藏技术

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弱,使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成为可能

社会因素

政策

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措施的影响

2. 工业的区位选择

(1)不同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

工业类型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则

原料指向型工业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

甜菜(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

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指向型工业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

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等

接近消费市场

动力指向型工业

需要大量能源的工业

冶金(炼铝厂)、钢铁、化学等工业

接近能源基地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指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集成电路、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2)社会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社会因素

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举例

国防需要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三线”工程

改革开放政策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解决就业

将工厂设在不盈利区

个人偏好

华侨对家乡的投资

工业惯性

保留区位不合理的工业

(3)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工业部门

污染类型

区位选择

水泥厂、酿造厂

大气污染

将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

水源污染

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化工厂、炼油厂

既污染大气,又污染水源

综合以上两条

发电厂、钢铁厂

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布局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3. 城市区位选择

(1)地形与城市区位选择

地形

城市区位选择优势

举例

平原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设投资

世界上大多数城市

热带地区的高原

凉爽,适合居住

巴西的多数城市

山区的河谷、低地

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太原(汾河谷地)、西安、咸阳(渭河谷地)

(2)河流与城市区位选择

河流位置

城市区位选择优势

举例

河流水运起点或终点

便于货物运转

赣州

河流交汇处

人流、物流在此集散、中转

宜宾、重庆、武汉

河口位置

河流腹地宽广

上海

河曲度较大处或河心岛

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

伯尔尼、巴黎

(3)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选择

城市

区位选择因素

英国伯明翰、美国匹兹堡、大同、抚顺、鹤岗、淮南

依靠煤炭资源发展起来

英国阿伯丁、大庆、玉门、克拉玛依

依靠石油资源发展起来

南非约翰内斯堡

依靠金矿资源发展起来

鞍山、包头、攀枝花

依靠铁矿资源发展起来

石家庄、蚌埠、郑州、宝鸡、株洲

铁路枢纽城市

扬州、济宁

京杭大运河

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

首都(政治中心)

麦加、梵蒂冈、拉萨

宗教中心

桂林市、黄山市、承德市、张家界市

依靠旅游资源发展起来

美国“硅谷”、日本“硅岛”

知识与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