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

铺天盖地的朋友圈,昨晚十一点半才发的求助推文,今早阅读量已逾十万,无数同在广州或者不在广州的中大人,都像微弱的烛火一样,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苦苦进行一场爱的接力。
故事的主人公是罹患癌症的师兄,和相恋五年不离不弃的女友。才子佳人,回顾他们相爱相知的过程,如同所有爱情开端的模样:美好、甜蜜,直到疾病突然来袭,撕裂般的痛。
默默看完,复制文案“【帮转】中大师兄……”,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长叹一声,屏幕往下滑,却瞥到教授刚发的关于师兄今早已经离开的噩耗,那一刻,犹如五雷轰顶。
怎么会这样呢,怎么会呢???
这种感觉,就像走在幽长暗黑的隧道,好不容易看到一点点光,头顶却突然坍塌,顷刻间漆黑不见五指。
斯人已逝,从10月30号确诊癌症,到12月3号离开,不过短短三十四天啊。三十四天的苦苦挣扎,一个鲜活的生命,永远不在了。于活者——他最爱的女友,以及家中父母,一定是剜肉剔骨般的痛。
我仔仔细细在字里行间搜索和女主人公有关的蛛丝马迹——我和她同级,她本科的学院,是我研究生时就读的学院,我们大一大二,共同生活在中大珠海校区,在好多次的擦肩而过里,一定见过。
我听过、也见过、经历过许许多多关于死亡的故事,但这一次,给我缓冲的时间,实在太短太短了——上一秒我还在转发求助消息,下一秒故事的主人公已经不在了。
而且是永远不在了。
我能做什么呢,只能默默删掉刚刚转发的消息,匆匆带上书本,和组里的同事,赶往行政楼继续今天的工作,做完了分内的工作,又赶回办公室写这篇随想。
电梯间里和前辈提起,他说了下面这段话:

所以说,这件事告诉我们什么呢,人最重要的东西,是健康,是生命。这件事给你的冲击,可能最多一周,毕竟主人公和你不认识,人还是要回归到自己的生活的。很久以前,老教师跟我说过一句,人年轻时赚下来的钱,不过是为了老了以后用来买药。我当时就觉得,啊呀他的人生观怎么这么消极呢,但我如今人到中年,昨天体检完,熬夜太多血压升高了,突然明白了老教师之前说的那句话。我们好多人,真的是现在拿命挣钱,只为以后拿钱续命。
——前辈说的对,人类的共情能力实在有限,校友的故事,我们也只能无奈哀叹一声“怎么会???”然后继续匆匆奔赴自己的前程与人生。
我也终于再次明白:关于生命最好的教育,是死亡。
刚刚有学生过来找我,跟他们说了两位校友的故事:现在知道了吗?老师之前跟你们一直说的那句:“生命第一,学习第二”,真的是肺腑之言。
而我以后,也会认认真真地珍惜自己的生命,少熬夜,淘炼钝感力,不随便生学生的气,不折磨自己。
人生一旦涉及到生死,就是此题无解。而关于这个故事,除了默哀已经化作天上星星的师兄,我也好心疼他孤身一人的女友——她在接受了男友病房里的求婚后,说“ '无论健康与疾病’,第一次体会到了这句话的酸楚”。
好姑娘,希望你未来是明媚的、灿烂的、被人捧在手心里宠爱的。
“深情若是一桩悲剧,必将以死为句读。”——简祯

想了想,还是再次转发了那篇推文,只是改了配文:
深圳今天阳光很盛,冷风也大,生生死死,发生在人间的每一个边边角角,生活还是要继续,生老病死这件事,能怎么样呢,没有答案的。

于我们旁观者,只有晏殊一千多年前的这句作结:

满目山河空念远,何不珍惜眼前人。
莫师兄R.I.P.

莉莉保重

Shine于学校办公室
相关推送:
莫雨和张莉莉的故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