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蹭、拖延、学习没动力甚至说谎,我的孩子怎么了?

罗大伦博士 今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罗玲的空间,作者罗玲

一位妈妈给我私信描述:儿子二年级,成绩90上下。好学校,所以成绩在班里中下游。爸妈上学时成绩都不错,所以这个成绩不太好接受。

妈妈觉得孩子懒,生活、游戏、学习各方面都是。没有好习惯。没有自觉性。感觉孩子心思都用在怎么磨蹭拖延,好能把学习这事给拖黄了。学前各种陪伴,共读,都好。一上学,家里的气氛就变了。
父母不算很严厉的。但是期末孩子对成绩撒谎,这样,本来比较放松的爸爸,也开始消极严肃了。
孩子妈现在也很矛盾,不希望自己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但是觉得一旦放松不抓,孩子就会越落越远,会完全跟不上的。目前盯着他做到的,都是课内最基本的,没有拔高要求。家长本来只是想能让他养成各种好习惯,有专注认真有毅力有上进心等好品质。但日常,看到问题,就想说教一番,已经不能像小时候那样愉快地交流了。孩子说讨厌学习,因为一学习就要被训……
    ☘️  回  复 ☘️
1.  对孩子有全面的了解,全方位的养育规划,不是仅仅看成绩。学校教育、考核有很多不完美之处,成绩只反映孩子的一部分。成绩以外,孩子性格、爱好等其他方面,家长也要看到。另外,低年级的成绩更是不能完全预测他未来学业成就。低年级的重点是,保护学习兴趣,养成好习惯,做好自我管理,以及在学校练习交往、处事等。
2.  知道男孩在很多方面成熟较晚。有些女生四五年级就比较懂事了,男生或许要到初中才“开窍”,就是有自己成熟的规划打算。在此以前,带动孩子读书、运动、开阔眼界、动手操作……这些先做着。我觉得学业上不求完美,大致做到就行,发展他的兴趣热衷点,这个挺重要。小学的很多学业和纪律要求,对男孩来说不是很合理。当然这不是说可以不做,标准不要太高就是了。
3.  最重要的一点——不断指出问题、批评、说教,这些做法,和培养好的习惯品质,是背道而驰的。真正能得到想要的结果的做法,最简化的两招:A,根据目前水平提出一点具体要求,监督他做到(一次一点就够。我曾说过,我提要求通常都是以夸的方式提出的。先肯定他这个方面最近做好的,由此,提出一个新的标准要求,这要求,是给他支招的方式提出的,这样做,他这方面就可以更加厉害了);B,肯定他做到做好的地方,发现闪光点就去指出来,看到他表现出好习惯好品质之处,立刻指出来,真诚表示赞赏。就这两招循环着用。不要盯着问题!
4.  家长对孩子不要控制过多。小孩,只要智力没问题,大脑正常不是反社会人格,就不是那么容易长成坏孩子的。不要总是担心,一旦自己不怎样他就会怎样。他不会的。留出点空间。家长自己表现出洒脱乐观、有生活热情,而不是垂头丧气地养孩子,好像他处处是个败笔。大人的状态影响孩子。他要相信,90分天也没塌,他还有未来。孩子永远不可能和家长所希望的完全一样,他要偶尔有点调皮捣蛋的点子,做不完美是正常的。
5.  对男孩,现在很多家长养育过于精细,不注重锻炼他们的身体和能力。孩子各方面是相通的。他磨蹭、没积极性等,和平时其他能力也有关。比如,运动、分房睡觉、自理、做点家务、参与一点家庭规划、动手能力、适应不同环境、读点英雄的野外生存的故事……5/6岁以后,要给他一点任务让他完成,而不是百般呵护。如果这些没有,上学就要求学习完美,把孩子按在桌前要他做到,他们就会看起来蔫蔫的,缺乏活力。与成绩比起来,让孩子有活力更重要。
总之,我觉得家长太紧张了,要放松下来。知道做什么,以及不要做什么。
学习上,要注重的不是成绩,而是——
1.  最基本的习惯,比如听课、整理物品、规划学习任务。(这个,家长说教唠叨或者替他做了,都没用。有用的是你提出具体要求,在看到他做到时说,这个做得不错啊,你可以啊!)
2.  注重过程中的思路,带领他思考,启发他自己去想,把比较关键、基本的知识搞懂,而不是仅仅命令他做到这个那个。不在于量,基础知识,真的彻底明白了,后面才会顺利。一二年级没有太多很难的吧。
3.  知识面。多接触课外知识、生活体验。这些以后学习中都有用!.
补充一个提醒:
7-9岁孩子的一个特点是,他们在身体和语言上,能力提高很大,说话听着像是大孩子了,但心智成熟度又是另一回事了。他的行为会时常让家长惊愕:你是五岁吗?!而这时,上学了要求突然提高了。所以不要太高估他,对幼儿的一些带动激励办法可能对他仍有用。十岁以后又不同了。
道理都认同,为什么做不到?我分析:
1.  家长的心思全被成绩套牢、占据了。
2.  没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所做的都是凭本能在反应,好比孩子哭闹就想打他。
3.  太希望他和我理想中的一致了,好像在走钢丝,有一点不一样失控的,就会全盘皆输。也没有看到,从现在到成年,之间还有很多可能性。
家长别总是从负面来看待孩子的行为——问孩子问题,孩子在想怎么回答,被看作“居然敢不回应”;孩子想和爸爸妈妈合作做事,被看作“你怎么不能自己做都这么大了”;孩子有自己的观点,被看作“太不听话了”,有自己独特的做法,被看作“太不虚心了”,或者是“真是故意捣乱”,有好奇心、想象力,有各种小乐趣,统统被看作“就想那些没用的,有那功夫背俩单词多好”……大人理应比孩子更懂得换位思考,懂得每个人眼里的世界是不同的。放下我们的各种预设判断,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读懂他,这本身就会给他的成长增添力量。
问我问题的家长说:“全中,跟孩子吼时就是这么想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