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眼观察】影视行业一周语录品鉴(第1期)
电视台
对不同类型节目的制作功底和市场需求的取舍眼光,都是作为制片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江苏卫视副总监、节目中心主任王希
在经济下行的时候,一般来说,观众看剧会看得更投入。在经济非常高涨的时候,其实观众没有清晰的观剧偏好上的主流。
——TVB节目及制作副总经理杜之克
未来中央级媒体打造的是一个全能型旗舰媒体,省级媒体要建立一个省级的公共服务平台,地县级媒体要发展地方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而行业媒体要着力建设自己本行业的综合服务类平台。
——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
视频网站
《延禧攻略》是中国影视行业发展的一部标志性的剧作,它的火爆充分向市场印证,当好的故事、优秀的演员、精良的制作相互影响和作用,定会获得行业的认可和用户的喜爱。它的成功也为当下影视行业面临的明星高片酬的压力带来全新的拐点和新的机会。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制作精良,以新人演员、实力派演员担当主角的大剧相继出现,为市场、为用户提供更多精彩的内容。
——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
内容制作
要想在危机中求得发展,只有坚持“内容为本”,始终以内容为引领,扎实做好头部剧,并在此基础之上,打通渠道,多向输出精品,才是险中求发展的王道。
——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抒
不能说市场上火什么,就去模仿,这样出来的剧作难免“悬浮”。所谓现实主义,需要源于生活的再发掘,是对生活的归纳提炼。
——编剧王之理
去尊重内容本身,去找到所谓的发自内心的热情,我觉得这是对于制作方来说永远不能或缺的原则。
——制片人黄澜
作品不是无源之水,一定要看到当下。不只是中国,整个东亚影视作品雄性形象的弱化,这是很要命的。
——导演张黎
作为一个影视剧,就要有吸引眼球的事件,有冲突、张力,有起伏、跌宕。
——导演汪俊
原著改编成影视剧,最重要的是在于导演能不能把握原著的灵魂。
——IP作家天下霸唱
影视IP改编,最忌讳的是不能正确区分原著粉丝和普通受众。
——制片人刘宁
今年大多还是延续了去年的“大IP+流量”,大家都在跟风,所以没有特别新鲜的东西出来。我觉得平台现在标新立异来一部带有色彩的正能量剧,是一种尝试。
——制片人铁佛
拍戏时,思维必须要清楚。把故事讲清楚,把表演合理化,把人物关系梳理清楚。
——导演惠楷栋
导演才是真正去把创意赋予生命的人,创意跟导演的生命完全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
——导演陈嘉上
到了什么年龄,就得演什么年龄的戏。
——演员孔琳
人还是要做符合自己年纪的事情,我觉得这也没什么不好。很多时候,你要接受现实,接受当下的自己。有时候演员一味地迎合,或者妥协,其实是自讨苦吃。
——演员秦岚
媒体真正的使命,除了揭示真相还应该促进沟通。
——媒体人王志安
做一个个人IP,是有章可循的,具体来说可以三步走:一是通过真诚来形成和用户的共振;二是通过对受众需求的理解来形成独特定位;三是通过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来形成优势。
——媒体人曲凯
要有所取舍、花心思和用巧劲儿。才能在有限的预算里拍出高级感。
——制片人张伟
对于戏剧来讲,我们同时存在主观也存在客观,一方面主观地去表现我们戏剧的思维跟我们创意的目标;但另外一部分,你必须客观来看,要去解释,这些东西到底恰不恰当,合不合适,不能老是离地三尺,该落地就要落地。
——台湾制片人陈希圣
“真实可信”是基础,“专业精到”对于拍摄而言则是难关。一旦“不专业”就极容易造成虚假、不真实的感觉,之前做出的所有努力都将会随着信念感的坍塌而付之东流。
——导演张前
行业发展
互联网就是电视的新存在方式。原来说媒体融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在的媒体融合其实必然升级为“你即是我,我即是你”。早先是融,现在只能是合,合二为一。
——CSM媒介研究副总经理郑维东
资本是趋利的,资本在趋利的过程中,把我们在经济发展中的一切非规范的潜规则都发挥到影视制作这个行业里。所以演员的高片酬成了他们的标的物,假数据也成为了他们的标的物,这些都是买卖。它非规律化,非规范化,不能称其为市场。相反的,应当说它不是市场机制,它是破坏市场机制。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尤小刚
年轻人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只有一个点就是“我喜欢”。只要喜欢他就可以买单,只要喜欢他就可以给你点赞,要让年轻人做他们喜欢的话题给年轻人看。
——耐飞联席CEO、兔子洞文化创始人卢梵溪
观众现在更倾向于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在此之上加一点虚幻的东西就是锦上添花,但如果是走纯架空的路线,大家可就不会买账。
——导演老算
能在国际化的IP,国际化的项目当中能够有中国文化价值观的体现,我觉得也是中国走出去一个好的方式。
——阿里影业联席总裁张蔚
热门头条推送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