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翱文原文、翻译及赏析
夏历十月十七日,周末的时间,难得手机清净一些,抓紧时间读书。东翻西翻,心里总惦记着下周的任务,一直静不下来。
公元1036年的今天,大文豪欧阳修也在读书,还写了篇读后感。
既然有现成的文章,那就偷一回懒,不用自己发挥了,学习就好。
读李翱文
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书。
我一读李翱的《复性书》三篇,就感叹这是对《中庸》的完美注解。智者要保持真诚,就应该读《中庸》;笨鸟虽然读不懂,也是可以尝试的。我又读了他的《与韩侍郎荐贤书》,以为李翱自己穷困时举世没有举荐自己的人,所以向韩愈推荐人才时反复叮咛,倘若他得志之时,恐怕未必会这样。文中他称赞韩愈犹如秦汉间豪侠行义的豪杰,对人的判断十分准确。最后我又读了《幽怀赋》,放下书久久赞叹,叹完再读,完全停不下来。恨,李翱不生于今世,我没法和他成为朋友;又恨,我不能生于他的时代,和他一起切磋学习。
昔日和李翱同时代的人,通晓大道而又能用文字表达的,只有韩愈。韩愈曾经写过赋,不过只是羡慕二鸟的光荣,感叹好日子不能长久而已。若是衣食无忧,他也不再说什么了。李翱独独不这样,他的文章写道:“众嚣嚣而杂处兮,成叹老而嗟卑;视予心之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又提到尧帝带一队人就可获取天下,而其后世子孙坐拥天下之力却保不住河北,所以要心怀长忧。假如当时的庙堂上,多几人如李翱一般,把成天哀叹自己老了位卑言轻的心思,转换成对现实的忧患,大唐的天下哪里还会乱亡呢?
幸好,李翱不生于今时,要是见到如今的事情,他一定会更加忧虑。奈何如今的人们一点都不担心呢?我走遍了天下,阅遍了人才,偶尔见到一人能有李翱这样的心智,却又远在江湖,其余这些光鲜亮丽不愁温饱的人,一听说对现状的担忧,不是说人家癫狂,就是说人家病痴,不仅不生气,还嘲笑对方。唉!在其位又不肯为将来忧虑,还不准他人思考,全部都在安享太平,实在可叹!
欧阳修的读书笔记,让人一口气读完,隔了近千年,那长久的忧思依旧发人深省。他可是生活在大宋最为光华灿烂的季节,身边环立着一个个至今名字仍在发光的绝世人物。
即使是他,仍有如此冷峻痛心之忧,况乎我辈哉?周末过完,赏完了花儿,努力搬砖去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