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诗情融会一炉 ——曹操《龟虽寿》赏析

肖旭/文

曹操不但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杰出的诗人,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他靠着镇压黄巾起义,发展了自己的势力。献帝初年随袁绍伐董卓,后迎献帝迁都许昌,自己做了大将军和丞相,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曹操接受了农民起义的教训,采取打击豪强、抑制兼并等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政策,同时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在自己周围聚集了一批人才。因为采取了这些措施,他得以逐步统一北方,且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打击豪强和统一中国是曹操一生中的两项主要活动,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魏书》)。《文心雕龙·时序篇》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魏书》说他“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可见,他酷爱文学,尤长于诗章。曹操的诗今存二十余首,全是乐府。一部分诗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的苦难。《薤露行》对何进误国、董卓殃民有很真实的描绘。《蒿里行》揭露初平元年袁绍等人兴兵讨伐董卓,内部混战的情形,突出地写了军阀混战所造成的惨象;“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  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苦寒行》和《却东西门行》描写征人的生活和他们的思乡之情十分逼真。

曹操还有一些诗歌表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对酒》:“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在《度关山》中他说人君应该勤苦节俭,省刑薄赋。

曹操另一部分诗表现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

《观沧海》和《龟虽寿》是乐府《步出夏门行》中的两章,也可以独立地看成两首。哲理抒情诗《龟虽寿》,便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力作,至今仍发出熠熠的思想光辉和催人奋进的鼓舞力量。

《龟虽寿》全诗十四句,除最后两句为合乐时所加,与正文无关外,其余十二句每四句为一节。这首诗一上来就接连运用三个比喻,到第七句才揭出主题。头两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是用“神龟”作比喻,第三句和第四句是用“腾蛇”作比喻,“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以上四句都是从反面作喻,“神龟”、“腾蛇”,均为传说中的神物。“神龟”以寿命长见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庄子·秋水》);腾蛇以本领高强著世:“飞龙乘云,腾蛇游雾”(《韩非子·难势》)。诗人以此两典从反面设喻,意在强调传说中的神物尚有死期,何况被称为“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的七尺之躯? 面对无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消极颓丧,还是奋发有为?这是每一个人必须认真回答的一个严肃问题。被誉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曹操(见《三国志·武帝记》),他对上述问题作了豪气超群的回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此处从正面设喻,为后两句张本 “烈土暮年,壮心不已” :胸怀壮志者,即使到了暮年也不会畏缩消沉。这四句是全诗主旨之所在,亦为全诗之脊梁。它振起了全篇,突出了诗的精髓,使横槊赋诗,沉雄慷慨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曹操写此诗时,已是53岁,诗中的话语既是对自己的鞭策,也是对志同道合者的勉励。据《世说新语·豪爽篇》载:晋朝王敦常在酒后吟咏“老骥伏枥”四句,用如意敲唾壶来击拍,壶口都敲缺了。

曹操的识见过人处,还突出地表现在他能运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去观察和剖析事物。在否定了当时广为流传的神仙长生之说后,他没有把问题绝对化,不认为人的生命只能听任自然的摆布。他说:“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一个人寿命长短的期限,不完全是由上天决定的,靠了精神乐观的好处,也可以延年益寿。这四句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两个矛盾方面的结合上,全面而又准确地回答了人的寿命这个人人关心的问题。诗人一反“死生有命”的宿命论观点和一般文人叹老嗟衰的老调,鲜明地提出:人们既应尊重自然的规律,又应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善于“养怡”中来延年益寿,以便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这些充满诗情与哲理的诗句,凸现了中华民族历代有作为的老年人的共同心声,抒发了他们为民族和国家奉献余热的抱负和理想。正因如此,这些掷地有声的诗句激励了后代无数的英雄志士,使这首诗获得了永恒的价值。

总之,《龟虽寿》告诉人们,不必为寿命而担忧,也不应因年暮而消沉。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最重要的,有了凌云的壮志,虽到老年也不显老。

《龟虽寿》直接抒发自己的胸怀,就好像是一声声喊出来的一样,节奏十分急促,顿挫非常分明,从反、正两个方面一句紧似一句地逼出一个中心思想,达到了全诗的高潮。这就是那四句有名的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该诗的高潮在诗的中间,高潮之后,诗人用四句议论来煞尾,这样就把满腔的热情都凝聚在一个哲理之中,显得非常稳重有力。

这首诗运用托物寄兴手法,通过对特定的客观事物的描述和评价,达到述理、抒情、明志之目的,使哲理与诗情得到了根好的结合。钱钟书在《管椎篇》中说:“词章异乎义理,敷陈形而上者,必以形而下者拟示之,取譬拈例,行空而复点地,庶堪接引读者,则'理趣’是矣。”《龟虽寿》“取譬拈例”,通过具体事物(形而下者)的“拟示”来说明深邃的事理(形而上者),从而“接引读者”把握作品的“理趣”。这些,都是这首古诗之所以能传诵不衰的重要原因。

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而又有自己的风格。《诗品》:“曹公古直,颇有悲凉之句。”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都正确地指出了他的特点。

文人学习乐府是从建安开始多起来的,它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五言诗的大量出现,而曹操是开此风气的人。他开始用旧题乐府写时事,对后代有很大影响。他不但五言乐府写的好,就连典雅板滞的四言也能运用自如。可以说《龟虽寿》是在四言诗历经长期中衰后所跃出的一颗明珠。沈德潜在评论该诗时说:“曹公四言,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古诗源》卷五)陈祚明在评论该诗时也认为:“孟德能于《三百篇》)外,独辟四言声调,故是绝唱。”(《采菽堂诗集》卷五)这首四言诗集中地表现了诗人不信天命,重视人力的积极见解。在如何对待人生的问题上,奏出了那个时代最为高亢激越的乐章,即使在今天,对我们仍不失其借鉴和启迪意义。

《龟虽寿》写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秋,是曹操率军远征乌恒途中所作。成诗年代虽离现在已有1700多年了,但岁月的流逝并未磨灭其深邃的诗情与哲理的光辉。今天,崭新的时代为我们老年人实现“壮心”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机遇和条件,这是古人所无法企及的。在我们国家,老年人被视为经验和智慧的象征,是社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受到人们的爱护和尊敬。从老年人方面而言,他们一般具有丰富的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有优良的传统思想和作风,有“老有所为”的热切愿望,又有充裕的时空优势,这一切无疑是当代老年人实现“千里”之志的极佳机遇和条件。“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月”,叶剑英元帅的这些诗句,既继承了前贤的思想精华,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是当代老年人理想与抱负、愿望与追求的生动概括。不用说,我们当代老年人当以这样的情志来迎接自己人生的“第二个春天”,使自己的余生更有意义,更放异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