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会河教授治疗乙肝自制方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以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和肝功能受损害为诊断依据,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为准。本病自觉症状似比其他肝炎为轻,但其缠绵性又似有过之而无不及。肝功有正常者,亦有肝功破坏甚大而致肝硬化腹水者,笔者从医接触此类病人为数不少,认为以下两方尚有蛛丝马迹之疗效可寻。
1.清肝解毒方(自制)
柴胡9g,赤芍15g,当归15g,半夏9g,黄芩15g,生牡蛎30g(先下),板蓝根15g,土茯苓30g,白茅根30g,重楼(蚤休)9g,蒲公英30g。
[病例]
(1)张某某,男,32岁。因接受健康检查时,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澳抗)阳性,经几次复查,均未改变,遂被定为乙型肝炎。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高出常值,自觉肝区有疼,眠食如常,惟疲困特甚。求治于笔者,投用清肝解毒方。服药40余剂,转氨酶已恢复正常,乙肝表面抗原亦转为阴性,观察半年,未见复发,现已照常工作。
前排左二为印会河教授
(2)孟某,男,40岁。1992年6月8日初诊。主诉:肝区胀痛4个月余,今年1月外院行胸腹联合切口肝右叶部分切除术,手术和病理确诊为肝癌,术后右侧胸水不断,每天抽胸水250ml,呈暗黄色,伴双下肢水肿,肝区胀痛,低热37.5~37.8℃,每日大便4~5次。西医诊断:肝癌肝右叶部分切除术后黄疸。舌红苔微黄,脉弦细。中医辨证:肝经瘀积。治宜疏肝散结,清热解毒。
处方:柴胡12g,当归30g,赤芍30g,生牡蛎60g(先煎),桃仁12g,郁金15g,川楝子15g,川贝母10g,玄参15g,泽兰15g,茵陈30g,栀子12g,地骨皮15g,黄柏15g,青蒿15g,生石膏45g(先煎),土茯苓30g,土贝母15g,白花蛇舌草60g,半枝莲30g,半边莲15g,金钱草30g。
二诊:1992年6月18日。病情好转,黄疸减轻,纳可,下午水肿甚。外院X线示胸水已吸收,胸膜粘连。舌脉同前。原方有效,效不更方。
三诊:1992年8月17日。精神好转,黄疸已完全消退,肝区疼痛、下肢轻度水肿,大便每日3~4次,要求制成药丸长期服用。
处方:取柴胡100g,赤芍300g,当归300g,生牡蛎300g,郁金150g,桃仁120g,川楝子150g,土鳖虫120g,川贝母100g,玄参150g,海藻150g,昆布150g,海浮石180g,土茯苓300g,土贝母150g,白花蛇舌草300g,半枝莲300g,半边莲300g共研末制蜜丸,每丸10g,每日服2次,每次3丸。
四诊:1993年7月26日。除有时右胁痛外,症状已基本消失,肝功能及血清胆红素均正常。1993年7月23日B超复查示肝形态不大,内回声粗糙不均,表面呈小回声结节,左肝较大,符合肝硬化改变。舌红,苔微黄,脉弦细。继拟疏肝解毒散结治疗巩固。
处方:柴胡10g,当归30g,赤芍30g,生牡蛎60g(先煎),郁金15g,桃仁10g,川楝子15g,土鳖虫12g,蒲公英30g,虎杖30g,白花蛇舌草60g,半枝莲30g,半边莲15g,土茯苓30g,土贝母15g,夏枯草15g,海藻15g,昆布15g,海浮石18g(先煎)。
按:本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为肝癌,术后恢复差,出现胸水、黄疸而来求治。笔者仍守中医“标本兼治”“治病求本”的原则,一方面以柴胡、当归、赤芍、桃仁、郁金、川楝子疏肝理血,茵陈、栀子、黄柏、金钱草利胆清热退黄,青蒿、地骨皮、生石膏清热,生牡蛎、玄参、川贝母、海藻、昆布、海浮石软坚消癥,土茯苓、土贝母、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清热解毒。使胸水、黄疸均消失,体力恢复,从初诊恶病质到最后随诊健如常人,短短一年,判若两人。
2.清胆解毒方(自制)
水牛角15g,广郁金9g,黄连面3g(冲服),黄芩15g,栀子9g,丹参15g,蒲公英30g,土茯苓30g,白茅根30g,重楼(蚤休)9g。
另牛黄解毒丸,每次用药汁送服1丸。
[病例]于某某,男,52岁。肝功不正常已7~8年,检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已定为乙型肝炎。经用清胆解毒方30剂后,肝功恢复正常,乙肝表面抗原已转阴性。用清胆解毒方巩固疗效,已半年余,病情从未反复,除有时右胁隐痛外,已无症状可言。现已停药1年余,早就全日上班工作。最近去党校学习前,做一次健康检查,其肝功已全部恢复正常。
扫描上方二维码一键折扣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