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篇)
中国文字朗朗上口。就在于节奏和韵律。
“似花还是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最早的韵律感很多来自诗经。经常听到要你背诵唐诗,必会吟诗。可是读诗经,朴实直接的节奏和韵律会让你着迷。这点我是赞成孔子他老人家的。
喓喓(yao)草虫,趯趯(ti)阜冬(这个冬,下面还有两个虫字。)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
很多时候,都是重复三段。这个不例外,是诗经召南的草虫。读起来就像唱歌。为什么都是重复三段?完全遵守易经的规律,或者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到的三生万物。
三后面是无穷。不可控。因此三,往往给人安定,但又无穷的预感。往前一步是深渊,退后一步,吉祥!
诗经,需要传唱。当然是平缓或者在人的情绪的控制范围。不然会引起不适。
那么就违背艺术的初衷。
赤裸裸的表达任何情绪。毫不避讳的大声的唱出来。
“思春”、“挑逗”,恰好证明你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
没有这些挑逗,我们早就灭亡了。
所以安排我们晚上睡觉,继续变现挑逗。
书很多,但是好书不多。
诗歌很多,经典的,也可以找到源头。
后面很多诗人,写了很多诗歌。也就是宣泄情绪。
体会文字的妙处,读诗经是享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