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获得诗意的境界
有“诗佛"之称的唐代诗人王维官场失意,在远离市尘的蓝田辋川别业隐居,他喜欢独坐,在《竹里馆》诗中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可见其“独坐”时与竹林琴声月色相伴啸咏的逸趣,他又有《秋夜独坐》诗,首句“独坐悲双鬓”表达对飞逝的光阴与韶华不再的悲叹,感悟到“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是说相信佛家言事物不生不灭而能忘怀得失而解脱!还有他的《过感化寺》诗,有“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句,写出夜晚闲坐时山寺空寂与秋风之萧森。
其实,"独坐"也是文人的随性的生活方式之一:明人何景明夜坐有句"万山秋叶下,独坐一灯深"(《十四夜》),明代画家沈周也好独坐,他的《落花图》中画的独坐江边者正是他!画面中的书童正抱琴来到。沈周多次画《夜坐图》,在夜晚的隐秘处,听来自心灵的声音。他在一篇小品中说:“夜坐之力宏矣哉!当孤坐于长夜烛下,因以求事物之理、心体之妙,此即修己应物之地,将必有所得也。”
语云:平和人生最可喜!信然!独坐正是多思时,可以从容思过、谋划,或读书、品茗、观云、临水、冥想,以远离名利场,摆脱“心囚”,从此不怕冷雨凄清,与岁月相视一笑,淡泊谦和,获得诗意的境界。(卢润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