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山者说
一、《文化三经》的来源
从企业文化咨询中讨生活,倒逼着必须对得起收下的企业文化咨询费——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企业家问:在你的指导下,企业文化会有效果吗?何以见得?能否先化化我的一个员工,先别说化我的整个企业。
探索文化对人的影响过程和规律,进而解开“文”的内在结构和“化”基本步骤,并在基层岗位、班组、部门、企业,以及不同种类的企业(厦烟、龙烟、奇瑞)乃至家庭和个人(朋友们)反复尝试,证明,这条道路还是走得通的。
二、《文化三经》有什么
首先,《文化三经》列出了影响人的那些因素,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分析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当于列出了“文”的配方。
其次,《文化三经》设计了影响人的步骤,相当于设计了“化”的工艺流程。
再次,《文化三经》展示了这些“配方”和“工艺”应用的结果。相当于推出了产品的基本系列。
总之,就像生产技术一样,当我们也掌握了文化的基本规律、工艺后,她对人的影响也是基本可以稳定预期的。文化生产不再是神秘的“黑箱”。
因为脱胎于企业咨询,所以里面的工具带有明显的企业场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这些“配方”和“工艺”列出后,环顾“古今文化界”,居然还有点“首创”的感觉,仿佛从“地水火风”到“元素周期表”。
三、新故乡——《文化三经》应用场景的新尝试
偏远贫困乡村的问题堵上眼前,完全是机缘巧合。再一次倒逼我们思考:既然文化能促进企业这类组织的发展,为何不能用于另一类组织——乡村?
而两者之间的确也有相似原理。
譬如,企业生存难题,首先源于看不清市场需求。乡村的贫穷,也是首先源于看不清市场需求,而全球化的背景,又的确带来全新的机会和可能(原理见《文化三经·功篇》视野和思维对战略和发现市场的影响)。以此原理,实战了韶关、桐城、恩施、密云等项目策划。
再譬如,企业利润问题与乡村利润问题,离不开开源节流,“开源”则直接源于产品“能否卖得掉能否卖得好”。这都需要不停地发现、强化价值点(亮点,原理见《文化三经·功篇》文化对市场的影响,强化需求、巩固需求)。以此为原理,一个村庄、民宿、农产品等都得不断发现、并推广“价值点”。
又譬如,企业人才与村民的问题,人的驱动力是一个组织发展的源动力。哪些人愿意干活?如何不断提升能力、遵守秩序(偷抢都是破坏秩序)、激活欲望(志向、境界)(原理见功篇文化对团队的作用,八步)。以此为原理,一是要找到对乡村有动力的人(乡愁者),二是需要在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分配价值过程中,完成对村民的引导升华,而不是异化(曾经在密云亲自操刀这个模式,但是历时三年先后受种种因素影响没有完成)。
但是,最头疼的是,企业与偏远贫困乡村最大不同,企业是个责任清晰、有强大组织力的独立法人,而乡村不是。所有的策略、方法,企业有人有团队有制度有计划可以实施,但是乡村责任主体不清晰。如何在弱组织甚至无组织状态中,完成这些策略,这是极大的挑战。某法也没解决。历朝成功的农民运动,都以重分蛋糕(直抢)为吸引完成了强大的组织整合,干翻了对手,但是又败在抢完后的组织失效。
好在,我们遇到了互联网。
结论:
对于文化三经、企业文化与新故乡,相同的是:都在运用文化促进企业发展的基本原理,来促进乡村这种另类“组织”。
不同的是:我们还要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方式,承担起乡村的“弱组织”、“无组织”的职能。好在,已经有众多的互联网平台成功的案例在前。他们的本质也是无边界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的运作、经营和管理,将无数个个人、个体户、工作室、兴趣者,组成了一个庞大无边界的有机组织系统。
恰恰也是这个“不同”,是我们这群年近五十的“老骥”们不擅长之处,需要更多的资源加持。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的人类、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父老乡亲,在期待什么,我们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为此鞠躬尽瘁、矢志不渝。
刘孝全
2021.5.25夜·北京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