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点等孩子睡了,咱俩喝一个吧!”

昨晚,看到两位妈妈的聊天记录,越来越能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辛酸和不容易……
很多网友问:为人父母,这辈子让你忏悔最多的事情是什么?
爸妈们一致的回答是:陪娃写作业。
一位妈妈感慨道,下午从孩子放学到晚上睡觉,我的情绪过程可谓是波澜起伏:
兴高采烈地迎接——柔声细语的引导——渐渐消失的好心情——夹枪带棒的威胁声——狂轰滥炸的呐喊声——武器装备亮相——上床时大家都红了眼眶。第二天循环,第三天再循环……
父母们的呐喊:这娃我不要了,别再让我陪他写作业!
陪孩子写作业陷入死循环,原因是什么?
一位妈妈跟我说,我到现在都想不明白,孩子的作业其实并不多,明明五分钟就能够搞定的事情,他偏偏要搞出五个小时来。
每次只要一拿出作业本,他的注意力就开始分散起来了,边哼着歌、边叹气,一会儿要撒尿、一会儿要拉屎,不是发呆就是玩笔、弄橡皮擦,平均不到5秒喊我一次,喊得我火噌噌直往外冒。
一位爸爸每次给娃辅导作业的时候都把自己的手绑在身后。看完这个图,你是心疼孩子还是心疼这位爸爸呢?
据这位爸爸说,之所以这样做,还不是实在没有办法。跟儿子反复讲过的题,他还是一遍一遍的错,担心自己忍不住动手。说他笨吧,平时脑袋也挺灵光,怎么一到写作业就变傻了呢?
孩子不是真傻,那就是故意气人?不,他们也是无辜的受害者。
以下这样的场景有没有很熟悉?
孩子刚放学回家,准备休息一会儿,妈妈喊:“赶紧做作业去!”
爷爷奶奶关心地问:“宝贝,作业多不多啊?”
爸爸下班回来,又来一句:“儿子,作业咋还没做完呢?来,爸爸瞅一眼。”
每天来自家人的问(ci)候(ji),谁又不想逃避呢?
陪孩子写作业酿成的人间悲剧
看完网友们的集体吐槽,父母们终于找到组织,这件事似乎也没那么可怕,甚至有时候还成为甜蜜的负担。
可是,如果处理不好自己的情绪,也会变成人间悲剧。
陕西一位正怀二胎的母亲在家辅导孩子写作业;孩子把妈妈的话当作耳旁风,三番五次不改,气愤的孕妈痛打孩子头部多次,导致孩子重伤身亡。
最后,这位母亲被判“过失致人死亡罪”,有期徒刑3年。一个完整的家庭就这样被毁了,这位母亲更是欲哭无泪、追悔莫及。
深圳的刘先生,每天下班回来他都会辅导3年级的儿子写作业。
有一次一道题他给儿子讲了无数遍,孩子还是一脸懵。暴怒中的刘先生觉得胸口有点痛而喘不上气。于是,换做孩子妈妈来接力,谁知还是鸡同鸭讲,一旁的刘先生本来想站起来继续跟儿子“战斗”,突然胸口一阵绞痛……
第二天去医院检查,刘先生被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俗称“心梗”。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机体在接受某种刺激过多的时候,会出现自然的逃避倾向。当一个人受到的刺激过多、过强或者时间过长,都会引起不耐烦或者逆反心理,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孩子自己虽然意识不到,但是从行为上,已经开始了逆反行为。
关于“超限效应”的经典故事

有一天,大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一位牧师演讲。

刚开始牧师讲得很动情,入情入理,听者们备受感动,马克·吐温当即就想捐款。

10分钟后,牧师继续苦口婆心地讲述,不少人开始有些不耐烦了。马克·吐温也听烦了,决定少捐一点钱。

又过了10分钟, 牧师还在絮絮叨叨地讲。

还没讲完,马克·吐温就已经决定一分钱都不捐了。

牧师终于结束冗长枯燥的演讲,很多人都散去了,马克·吐温也怏怏地离开。

不仅没捐一分钱,还恶作剧般地从盘子里拿走了2块钱。

从一开始马克·吐温被牧师的话打动到后来越来越不耐烦,再到后来觉得索然无味决定不再捐钱,最后恶作剧式地“偷钱”,生动体现了“超限效应”带给人的心理和情绪的急剧变化。

从“超限效应”来看父母辅导孩子写作业这件事,父母是刺激者,孩子是被刺激者;同时,在双方情绪难以自控、到达一定极限之后,很有可能做出伤害自己或对方的行为。
前两年曾经报道过一名12岁的女孩坠楼身亡,她在遗书上留下一行字:我恨你们,快把我的作业都撕了吧。爸妈们扪心自问,她讨厌的是作业吗?
9月底,一个六年级的女孩子因为写作业的事情与妈妈发生争执,她赌气说:“还不如死了。”
同样生气的妈妈随口回了一句:“那你死了就死了吧。”让人没想到的是,女孩乘妈妈没注意转身就从楼上跳下来,当场死亡。
从心理学的角度,长期、频繁的负性情绪累积,不仅给人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更可能造成实际的破坏性后果,比如:
自伤或者伤害对方;
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引发信任危机;
压力环绕,情绪紧绷,无法放松下来;
变得越来越敏感,情绪起伏大;
冲动之下做出不利的决策;
……
父母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将亲子关系扼杀在作业里?
1.避免过度关注。
日常关心孩子是正常的,也是父母对孩子爱的表现;但是,边界感的缺失,会导致对孩子的过度关注,会给孩子一种无形的压力。
前段时间一个14岁男孩报警求助称父亲要在自己房间装监控,当警察来的时候,孩子却遭到父亲的严厉批评:“你多大”、“你有多少隐私”、“我是你什么人”、“都是为了你好”……
爱也要掌握分寸,这种满足自己控制欲望的爱对孩子是一种伤害;这种没有时间、空间、心理边界的爱,只会让孩子失去呼吸的自由而引发重重压力和窒息感。
父母需要有自己的事情可干,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追求,而不是整天盯着孩子的作业和考试成绩不放,给孩子独立的成长时间和空间,他们主动承担属于自己的功课和责任。
2.有效察觉负性情绪。
当你发现,自己面对孩子写作业时的情绪反应总是过激的,可以将自己的情绪与事实进行对比和核实,检验事实与自己表现出来的情绪强度是否相符合。
比如,不妨问问自己以下问题:
为什么我总是忍不住想发火?
我想要改变的情绪是什么?
什么原因导致我的负性情绪?
我对事情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最糟糕的后果可能是什么?
事实上发生了什么?和我的想象一致吗?
我该如何做出改变?
接下来,就是付诸行动了。
3.寻找支持系统。
面对来自各方面压力的父母,需要与支持、关心自己的人保持联系。
比如,文首提到的两位妈妈,晚上约着喝个酒、按个摩放松放松心情,互相沟通一下生活、工作的心得,吐槽吐槽最近遇到的各种烦心事,等等,都能很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闺蜜、哥们能在你为了孩子付出的时候也对你好,而不是要求你去符合社会性别角色来增加你的生活压力。
4.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父母或孩子的负性情绪、心理压力在一定时间内持久的挥之不去,影响到正常的社会功能,比如,孩子无法正常上学、家庭矛盾愈演愈烈,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医生的帮助。
作者:M  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