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降低大班比例,教学质量将得到保障

教育部: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降低大班比例,教学质量将得到保障

2021年7月2日,教育部官网刊发了由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该意见,鼓励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降低大班额比例,改善农村办学基本条件,从而更好的提升农村薄弱地区的办学条件,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

一、办学的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做好规划

义务教育既是适龄儿童和少年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义务,因此义务教育来说,就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让适龄儿童和少年能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也能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因此,在办学上,要对重点的部分,突出执行,做好整体规划,对于人口流动的变化趋势进行提前的研判,提出解决生源变化的情况,从而更好的最好学习的合理布局。

2、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

义务教育阶段主要针对适龄儿童和少年进行基础教育,对孩子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很重要,因此,应该进一步改善学校基本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让学生有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的基本要求,应该予以优先满足,对于学生的基本的生活需要,应优先帮以解决,从而让学生能安心学习,静下心来学习,这样,就可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3、省级统筹资金,向欠发达地区倾斜

义务教育的资金和项目,实行省级统筹,根据各个地方义务教育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做好工作目标规划,制定合理的工作任务,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对于欠发达地区,由于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资金使用上,可以适当倾斜,这样,可以更好的解决当地义务教育的实际问题。同时,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地市规划要结合县份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对于项目的规划,要做好有序推进,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1、农村教育的现状

对于农村义务教育来说,由于就读的学生相对较少,而且学校也在乡镇上,甚至在村镇,因此,环境相对较差,基础设施也较落后。

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农村学校存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学校教学设施较差。同时,对于课程的改革不重视,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由于农村学校位置一般都比较偏偏,教学设施简陋,对于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而新教材的内容对于农村教学的不重视,导致农村教育和教材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轨,导致课程改革实施难道大。再次,农村师资力量匮乏,晋升机会较少。第四,农村教育区域差别大,对于中心学校,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较好,而对于乡村学校,由于就读的学生较少,师资力量也很弱,这导致一些地方的教育教学根本无法达标。

2、改善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

根据《意见》的要求,针对农村办学的薄弱环节,按照“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要求,做好学习发展的整体规划,对于教育教学和生活等基本条件,优先给予改善。对于农村教学最基本的配套设施,加强对教室、宿舍、食堂基本设施的建设,加强对清洁能源进校园的建设,改造学校基本的卫生条件。

3、改善农村办学的设施建设

对于寄宿制学校,应当进行宿舍的建设和改善,对于边远山区就读困难的学生尽可能让入住宿舍,对于留守儿童,优先安排住进宿舍。

改善办学条件,各个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室,增加图书馆建设等基本设施,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和学习的问题。

三、加强网校建设,让网络教育和课堂教育深度融合

做好线上线下课堂教育,加强网络课堂建设,改善学校的网络教学设施和设备,将名校网络课堂和名师课堂相结合,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推动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动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缩小城乡教学质量差距。

四、做好学校科学布局,引导学生合理流动

按照《意见》要求,到2025年以前,降低56人以上的大班班级比例,对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很多农村家长都在城镇就业和务工,而且,城镇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设施相对来说,比农村学校好,因此,很多家长也将孩子留在城镇上学,而城镇的教学资源是有限的,而城镇要满足义务教育需要,容纳过多的学生,因此,一些地方出现了学生过多的大班现象。因此,按照《意见》规划,大班情况会得到有效改善。

规范目标教育发展,您的学生合理流动,根据《意见》要求,各地要做好适龄儿童的监测,提前做好科学布局,引导学生向合理方向流动,规范民办教育的管理,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引导适龄学生向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就读。对于符合条件的地区,鼓励进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这样,更好的便于教学质量的监测和管理,从而改善学校教学质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