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物语︱麦子用馒头表达感恩

小麦面粉可以蒸发面馒头,也能烤制面包。于普通人家而言,馒头属于主食,跟寻常日子相依相伴;面包只是面点,尝鲜即可。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别呢?我猜,这得从麦子的一生说起。

皖西北的颍淮大地,盛产冬小麦。头年深秋,庄稼收割完毕。北方的冷空气不断袭扰,一天比一天凉了。树落叶,草枯萎。柴草归垛,粮食归仓。小动物们施展各自的本领,做着越冬的准备;人也开始缝制御寒的衣裳。此时,农民把小麦种子播撒下地。

十天半月的工夫,就在那一天寒似一天的气温环境下,小麦种子内部,孕育着一个伟大的构想和行动。那一粒细小的、椭圆形的种子,一端冒出根须,寻找着合适的含有水分的土壤;另一端的上方,吐出稚嫩的麦芽。向下的根须,使劲地向下,企望汲取更多的水分和养分;向上的麦芽,使劲地向上,它要破土而出。

老辈的农民知道,小麦种子的力量是巨大的。它的根须,能扎到地底下一丈多深的地方。有人在地里挖土井,沿着井壁,能清晰地看到,那根须一丝一绺,延伸到井底。而麦芽破土的时候,不论那土是否松散,哪怕有的硬如石头似的“渣巴头”横在最上方,它都能迎着风,迎着光。

别以为农民把麦子种下地,就把它当做野孩子,扔给了寒冷。不是的。打从种子下地,农民的那颗心也跟着下了地。他得查看麦苗的长势,隔几天就得看一眼,在心里记下,追肥的时候有个数。他还得看一看地里的杂草状况。来年开春,除草要多个心。当然,农民对冬天的麦苗,一定不娇惯的。他知道,冬天的麦苗经得起折腾。脚踩,车轧,都没事。

农民还会在冬天,默默祈祷,老天爷啥时候下雪。麦盖三床被,头枕馒头睡。那是说,下雪与小麦收成的关系。天阴了,下雪了,他就踏实;一冬无雪,他就悬着心,揪着心。

过年前后,落了雨雪,该是农民最开心的事。热闹过年的同时,他一定不会忘记给麦苗追肥。播种时,撒下的是底肥。底肥够量,小麦前期长得好。但开春追肥更少不得。开春后,小麦开启另一段生命的旅程,需要肥料这个动力。把肥追下去,农民才能长舒一口气。

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就植物而言,该是麦子最先感受春意的。它的根须扎得深,它一定最先感应到地底下温暖的涌动。它开始加快分蘖的速度。我以为它的分蘖是平方级的。祖父曾说过,春天小麦的生长,有声音。夜深人静,附耳倾听,就能听得到那沙沙的响声。我在晚上睡觉前,听过,没听到。但我相信,那一定是有声音的。头一天麦秆才这么高,叶子才这么长;第二天,麦秆就那么高,叶子就支棱棱地那么长。那是一个生命拔高的过程,某种响动,该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麦子拔节前期,是麦田除草的关键期。此时,阳光已有一定的温度,麦子跟麦子之间,还有缝隙。农民手握锄把,前腿弓,后腿蹬,身体前倾。锄头在麦垄间熟练地翻转。一棵棵杂草,瞬间与泥土脱离,留下的都是麦苗。麦田除草,没有人不是小心翼翼的。那全神贯注的神情,就像长辈给孩子掏耳屎,或者在孩子头发丛中逮虱子。

清明前后,麦子开始扬花。清明不见穗,土地爷有罪。颍淮地面上,农民都这么说。田园踏青,冷不丁就会见到一株麦穗。尽管很少,但那一株麦穗并不孤单。它的左邻右舍,都开始打泡。麦秆上方的那一截,圆圆的,鼓鼓的,孕育着果实,它自己的果实,也是农民日思夜念的果实。也只几个昼夜,出穗了。一拃长的穗头上,挤满淡淡的白色小花儿。

扬花的同时,麦子的灌浆期开始。那是一个神奇的、史诗般的质变过程。麦壳渐渐成形,它汲取土壤、水分、肥料和人工料理的精华。因为太阳的光合作用,产生麦浆。麦浆充盈麦壳的所有空间,然后硬化,成为麦仁儿。这就是麦粒了。每年农历的四月下旬或五月初,春末夏初时节,来自南方的干热风送来一个好消息,麦子成熟了。

接着,就是收割,脱粒,晾晒。然后呢,那圆滚滚带着亮色的麦粒儿,在面粉机器的肚子里,紧赶慢赶地走上一遍,出来后就改头换面,成了面粉。至此,麦子历经严寒,杂草,初夏高温,甚至病虫害、水旱灾害,这些九九八十一难的磨砺,才算功德圆满。

粉,是麦子对人的回馈,它可以拍成粑粑,擀成面条,还能做成别的面食,比如面包。但以馒头的面貌示人,该是它表达感恩的最重要使命所在。粑粑筋拽,面条又太细;面包里面都是窟窟窿窿的,太虚。惟有馒头,它是实心的,寓意实心实意。馒头还给人以美感。立体馒头的每一个边角,每一个面,都那么柔和,透着那么一股子朴实的诗意。

(0)

相关推荐

  • 图说丨海原打场六步曲,带你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04 . Jun 在禾场上将收割的麦子.稻子.高粱等脱粒的过程叫打场.场地要选在向阳.通风的地方.这样把脱粒后的粮食摊开,蒸发快,粮食容易去掉水分,以利于存储.生产队的打麦场上一般堆有夏田作物和秋田作 ...

  • 【岁月流金】割麦/张桂荣

    我十二岁的时候,为了一天能挣到4分的工分(当时按年终集体决算,一个工分折合人民币一分钱),常常跟随母亲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麦收时节,我特别欣喜的劳动是参加生产队割麦.长着不足一米高的麦秆瘦弱而稀疏, ...

  • 一颗麦子的成长轨迹和它的伟大使命

    (朗读者:自洽) " 我常对小朋友说,吃饭要"一粒米都不剩",孩子只机械的知道粮食得来辛苦,但并不懂得怎么个"辛苦"法.所以作为亲历过种植的人,我想讲 ...

  • 童年,那一方麦田

    童年,那一方麦田 文/沙漠里的天 从电视新闻上,或是手机朋友圈,看到南方的小麦又成熟了.麦浪滚滚,一望无垠,遍地金黄.机声隆隆,马达声声,到处都是丰收的喜悦.童年,那一方麦田,就会清晰地展现在眼前:童 ...

  • 谭喜爱:麦子情缘

    麦子情缘 谭喜爱 在我童年时期,人们处于半饥饿状态.农民为填饱肚子,到处开荒种粮.我家屋后的光厅山从未闲过,冬春是麦子的幸福时光,夏秋是红薯的缠绵岁月.他们与山下水田的稻子遥相呼应,烘托出一幅乡村生机 ...

  • 老农连续3年用肥,小麦亩产1300斤,村里人却不买账,啥原因

    这位老农是河南济源的,今天顺道去看了他,因为他说过他的麦子连续种3年了,前两年都亩产超过了1300斤,而同村的麦子亩产也就是1000斤左右,这让我非常感兴趣去看一看. 这是老农讲述这片地增产300斤的 ...

  • 贺赵丁:老翁忆旧2——麦子

    2.小  麦 小麦对谷子玉米等而言,俗称细粮,在六七十年前的农村,属高级粮食,用它加工成面粉(俗称白面)后,可做成各种各样的熟食,多成为商品,非一般人能常享用. 小麦在赵县种植已久,何时引入赵县,我不 ...

  • 北方散文||张海峰:麦 香

    麦 香 文/张海峰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农谚,让人在大地深蕴的暖意里,感受到丰稔的希冀.冬雪多,墒情就好,冬小麦便滋滋润润地生长.不过,在我的家乡,田野上即使捂再多的雪被,也看不到这种景 ...

  • 村庄物语|麦子的味道

    时令到了寒露.皖北农谚说,寒露种麦正当时.小麦下种的时节,又到了.此时,想起了麦子的话题.具体说,就是麦子的味道. 想起老家村里老辈人的话.他们说,现今的麦子,还是那么饱满,可抓一把闻闻,过去一股子扑 ...

  • 村庄物语︱倭瓜花记

    2018年下半年,因为脱贫攻坚,我被派到到沿淮余庄村,围绕扶贫工作,做些走访摸底的活.这个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了解群众的想法,听听他们的意见.我们一行六人,两人一组,分别负责若干个村民组. 我和金融系统 ...

  • 村庄物语︱2020美学指南

    这是 村庄物语 第309篇原创推送 时间的伟大可能在于,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它行进的步伐.任何力量在它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 2020如期而至. 2020年的第一天,"2020"这一 ...

  • 村庄物语︱矂(sāo)

    这是 村庄物语 第295篇原创推送 这个"矂"字,我是借来的. 我用"sao"的拼音,寻字.在某一个拼音输入法的字库里,一个一个地找.我的目光,定格在了&quo ...

  • 村庄物语︱戳(chuǒ,chuó)

    这是 村庄物语 第294篇原创推送 皖北农人那里,"戳"有两个音调:chuǒ和chuó.它们用在不同的语境中,而表达的意思,相近似. 音"chuǒ",较为典型的 ...

  • 村庄物语︱赚(zuàn)

    这是 村庄物语 第293篇原创推送 百度百科上说,"赚"字,有诳骗之意.皖北农人评价某个人的"赚",差不多该就是它. 怎么样的人,才配得上一个"赚&q ...

  • 村庄物语︱嗮(sài)

    这是 村庄物语 第292篇原创推送 我在网上查到的是-- 嗮,口气字.无定义. 但在皖北村人那里,"嗮"是有着特定含义的.就在上个星期天,我还跟它打了照面. 那天,我带着给岳母买的 ...

  • 村庄物语︱竖(shuǒ)

    这是 村庄物语 第291篇原创推送 从前,皖北农人用的农具,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基本上以使起来顺手,使得上劲为制作的标准. 其中有一些长形的,比如挖地用的锹,锄地用的锄,耙地用的木耙,还有架车子的车架 ...

  • 村庄物语︱刁(diǎo)

    这是 村庄物语 第290篇原创推送 乍一听,"刁"含有显眼的贬义.刁难,刁钻,刁猾等等,作为对一个人的评价,都不是好词.把这些词,安在任何一个人身上,保管他都一百个不乐意. 但皖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