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中的舒适来自于哪里,是看对行情,还是赚到了钱?

交易中的舒适来自于哪里,是看对行情,还是赚到了钱,或许都有。

  交易中的痛苦来自于哪里,是看错行情,还是亏损了钱,或许都有。

  赚,春风得意。

  亏,日月无光。

  交易者总是会经历这些场景,又难以避免。

  赚,是自己的能力,还是市场大势的配合,无从得知。

  亏,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市场大势的因素,无法推论。

  人都是厌恶风险,厌恶损失的存在,再严重一些,将亏损与自己的能力结合起来,二元对立思维,非黑即白。

  不赚就是自己不行,亏更是自己能力不足,继而联想到更多,在交易中此类想法不应出现。

  交易只是交易,抛开交易来说,盈亏和个人的人格没有丝毫关联,和个人的品性也没有多大的联系。

  错误的认知,带来的是变形的操作,亏损后急于回本,继续交易,从概率来讲,每一次的交易都是独立随机事件,亏损之后还可能是继续亏损。

  在交易中的一切都是概率问题,这个概率不是下一笔手中单子的概率,是一个整体概率。

  交易难以成功的问题在哪里,只因为市场是一个混沌的领域,充满反身性。

  这一刻的开单,影响市场,下一刻的变动,又反作用于自身。

  什么位置是好的位置,本质来说没有这样的位置,原因在于整个市场的诉求并不一致。

  一个分时的拉涨,在更大的周期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波动,一个大的周期的波动后,很可能陷入漫长的震荡,开始了小周期的波动。

  每一个位置都会成交,代表双方互相问候过,完成交易。

  市场的交易,考虑的是整体的诉求,总会有持筹群体或持币群体站到一个优势位置的时候。

  每一个无序波动的过程,就是彼此力量消耗和积蓄的过程。

  这个市场唯一能保证的就是分歧永远存在,在交易中也要明白,不存在一个既定的点位,计划中的点位。

  任何的波动,都是在博弈中观察,在资金拉升和筹码派发中感受市场情绪,再不断调整计划。

  赚钱的交易,个体来说多半都是需要一个大的上升趋势来赚钱。

  万丈高楼平地起,低位的品种,买到高位,是一个赚钱不变的路子,不管是股票,还是价差博弈,都是做多为正道。

  做空,在没有套保的情况下,很考验技术和判断。

  手中没有筹码,开空单是纯粹的投机仓位,衍生品的本质是转嫁风险给全体市场,而非盈利之道,空单多用于锁定出场价格。

  空单的波动速度要比多单快得多,拉升完毕就是资金兑现,这个过程直接抽掉了梯子,想吃到这样的波动需要不断摸顶,被迫止损的情况自然很多。

  行情走出之后再看,处处是机会,看指标,当时应该进,应该卖,这些都是后视镜理论。

  身处场内的时候,多空分歧,没有答案,指标具有滞后性,又可以钝化,事后推断,灵敏无比。

  究其根本是人只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从而忽视那些不灵敏的时候。

  想开仓的时候,就处处充满交易信号,不想交易的时候,大好的机会也会和自己说时机不对,再等等。

  交易是一个截断亏损,放飞利润的过程,五局赢下三局,输的两局也可能磨掉大部分的利润。

  最后堪堪赢下一局,如果亏损的比例大一些,反倒是胜率很大的情况下,陷入亏损。

  大数定律,不以单次盈亏作为基准。

  为什么股票看到很多好的企业,不愿意持股待涨,因为未来都是未知,漫长的等待,难以确定会不会带来回报,人厌恶损失,也害怕踏空。

  对于未知的抗拒,对于亏损的厌恶,经常表现出持仓拿不住,亏损不愿意砍掉。

  由此人人都说交易是反人性。

  即便是不反人性,人人都会交易,也一样难以盈利,只因为任何领域都会因为容易,简单而导致收益回归均值。

  交易不需要太大的门槛,也没有交易大师可言,人人都相同。

  不管是大V,知名分析师,还是交易多年的老手,如果没有改变流通盘的能力,没有能够影响价格的大量筹码,不能让上市公司配合发布利好、利空消息,那么本质来说,和任何场内群体没有什么区别,仅仅都是会买卖的交易者而已。

  交易中不必把别人想的过于复杂,也不可想的过于简单。

  巴菲特icon一生的导师格雷厄姆对投资的总结非常经典:投资这件事,有一个特征不为人所知:一般人、外行的投资者,想要获得平均水平很容易,不需要太多努力和能力,只要买指数就行了。

  但是,想要提高这样容易获得的业绩,却需要极大的努力,极高的智慧,如果你只想靠一点儿知识和聪明,击败市场,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但无法超越平均水平,反而会获得比平均水平更差的结果。

  超越平均,战胜市场,这个事,看似简单,实则难上加难,多少聪明人,专业的投资者,用不同的方式尝试过,都失败了。

  这个市场从不会青睐谁,伟大的利弗莫尔先生也说得很明白:市场总会愚弄大多数人,让所有人失去耐心。

  交易是一个虚拟的领域,在虚拟中,就要找寻真实的参考来帮助自己。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