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庙碑》等9件国宝,为何成为“年度中华文明标识”?

△ 《国家宝藏3》第10期,讲解员张国立守护C位国宝

一枚国宝印信,如何在九座享誉世界的中华文明遗产间传递?何谓华夏?何以中国?近日完结的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3》给了我们答案。

10期节目、27件国宝一一呈现后,历史文物专家专业科普和与宝藏今生命运紧密相连的文化工作者将《颜氏家庙碑》等9件国宝评为“《国家宝藏》年度中华文明标识”,并将国宝印信随之落户。

西安碑林博物馆:《颜氏家庙碑》

△ 西安碑林博物馆 ,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艺术宝库,陈列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

理由 :

碑林是文字的宗庙,《颜氏家庙碑》则是宗庙的横梁。

笔画勾抹在方寸之间,下至人心,上通宇宙。

颜真卿书写了汉字和华夏文明的本色,方正笃定,横平竖直。

在每一位华夏儿女拜访时,抚摸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文字,与先祖的血脉将在一瞬间贯通。

介绍: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里,有颜真卿44岁的书法,这件书法之后的3年,因举平叛安史之乱大旗,颜家30余人全部被杀害。

△ 《颜氏家庙碑》

56岁时,颜真卿那年刻下的石碑内容,表达他对官场谄媚之风的鄙视。

63岁时,因直言进谏,被贬官到了抚州。

71岁时,他为曾祖父颜勤礼刻立石碑。

经唐德宗同意,颜真卿立家庙。72岁时,以其父为圆心,向颜氏家族的满门忠烈树碑立传,立于长安家庙之中,碑文历数了颜氏满门忠烈上百人,德风操行,一脉相承。

三年之后75岁,颜真卿奉命平叛,但不幸被叛将缢杀。这方《颜氏家庙碑》也成为颜真卿最后一件碑刻。

附:拓展阅读

古人不认为颜真卿书法“美”,为何他还有这么高地位?| 文化讲堂第1期

中国书法界的大人物颜真卿,是“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吗?| 文化讲堂第2期

如何解读最近热展的《西亭记碑》| 文化讲堂第3期

西藏布达拉宫:《清代布达拉宫红宫修砌图》

△ 西藏布达拉宫,1961年成为国务院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理由:

《清代布达拉宫红宫修砌图》描绘了数千名工匠修建红宫的过程,巍峨的宫殿、层台耸峙、气势磅礴,依靠山势修筑的藏式建筑伟大结晶,克服了地理的束缚,更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曾经难以逾越的天险已被天路化为通途,后人的建设不需再挑战自然。

布达拉宫这座奇观,将永远诉说着曾面对险阻创造的伟业。

△ 《清代布达拉宫红宫修砌图》

介绍:

布达拉宫的资料非常丰富,以建筑文献艺术和科技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了历史、地理、哲学、宗教、考古、语言、文学、藏医、藏药、天文历算、音乐、舞蹈等多学科性的文化。

敦煌研究院:莫高窟第200窟

上世纪80年代,樊锦诗让敦煌从抢救式保护到数字敦煌,从计算机数据储存得到启发,将每个洞窟的彩塑、壁画、洞址记录下来,最后做出小则几平方米,甚至40多平方的洞窟。现在敦煌研究院也完成了瓜州榆林窟、西千佛洞等200多个洞的资料采集,形成了一个数字敦煌资源库,永久保存。

△ 敦煌莫高窟,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理由:

敦煌莫高窟因供奉家窟而兴盛,220窟更是对美的极致表达,黄沙难掩,名传万里,壁画之下隐藏着过往盛世,中华民族宏大的精神世界。

这里描绘着故事流传着事迹,一幅幅壁画将仙乐奇景带到人间,一尊尊雕塑为丰神俊采落下真身;

先人留下跨越时空的华美思绪,推动着后人在艺术中塑造我们今天的模样。

△莫高窟壁画在100年间消逝的对比

介绍:

莫高窟第220窟在初唐时由翟氏家族开凿,从唐到北宋,翟家后人300年来不断在窟中活动。特别是在北宋时,窟内又抹了泥层,画上了壁画,等剥落后才看到初唐时期的壁画。

因此,走进第220窟,首先能看到宋代甬道;接着是五代和中晚唐壁画;四壁则是贞观年间的大型经变画;南壁描绘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场景,里面有短裤、V字领的T恤衫;北壁是药师七佛;下方是宏大的乐舞场景,所跳的舞可能是当时唐代盛行的胡旋舞;而窟顶是宋代的千佛像;佛台下方还能看到翟家窟的字样。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陵铜车马》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之兵马俑

理由:

七国纵横,铁衣交错,战国争鸣的尾声,迎面而来秦汉大一统的战车,秦扫六合,汉并天下,为持久而惨烈的战争画上了400年的句号。

华夏民族依赖着尚武的民风和发达的手工业,缔造出华夏文明进程的第1个高峰,大秦因此不朽。

古老文明的记忆中,铜车马搭载着万是不辍的理想,永远奔驰向前。

△《秦始皇陵铜车马》

介绍: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有5次大规模的巡狩,以安定四方。据文献记载,始皇帝坐的是6马系驾“金根车”,文武百官分坐在后面的81乘属车。

1980年12月,陕西省考古队从秦陵封土西侧的泥土中,清理出了3000多块碎片,历时近8年修复后,这段文字记载的“金根车”——《秦陵铜车马》得以重见天日。特别的是,两辆铜车马上的各种链条可以灵活转动,门窗能够开闭自如。

△1号车“立车”

《秦始皇陵铜车马》为2辆车,分别是1号车“立车”,用于警卫开道的警戒车,车上装有武器;2号车“安车”是主人乘坐的。另外,车上有个铜杆叫“策”,用来戳马屁股让其加速,后世的“鞭策”一说也来自这里。

孔子博物馆:《三圣像》

△孔子博物馆, 2019年9月6日正式开放

理由:

《三圣像》 成仁取义,坐忘通达,学不厌而教不倦的孔子之后,数千个春秋。

诸子百家,智者仁人,推演五德终始,穷究天人感应,辩论天伦人欲,磨练知行合一;

只为将一个平天下、均天下、开万世太平的宏愿,自万古长夜的曙光中,传递到后世。

这份理想是标尺,是人心,是华夏千秋万代孜孜以求的圣人之道。

△《三圣像》

介绍:

《三圣像》上写有“大德三年仲春 吴兴 赵孟頫谨写”题款,但经文物鉴定专家鉴定是伪款,应该是某位明代画家所作。

虽然创作者已不可考,却是所有孔子画像中特别的一幅:画面中间的人物是孔子,神态端庄安详,目光凝视前方,两边是孔子的两位得意门生,颜回和曾参,秉手垂立,侍立两旁。而三人衣服上用工笔小楷书写了整部《论语》。

殷墟博物馆:《YH127甲骨窖穴》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1961年3月被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理由 :

沿着熟悉的方块字,上溯几千年,人类社会最神秘晦涩的探源之旅,对于中国人而言反而是清晰的过去。

这一切都有赖于华夏文明的创生之叹:文字。

从刀耕火种的年代开始,先民就虔诚地在甲骨文上刻下文字,呼唤他们的祖先。

三皇五帝和大禹治水已是遥远的传说,而数千年后的我们依靠考古工作者,反复印证着传说中的真相。

——这是一份独属于华夏儿女的神秘情怀。

△甲骨片

介绍: 1936年6月12日,考古队员意外发现了YH127甲骨窖穴,成为殷墟考古史上最大的奇迹,时至今日依旧没有能够与他比肩的大发现。其中Y是指殷墟,H是指灰坑(古人用来倾倒垃圾、储存生活用品或埋入祭品、殉葬物等的凹坑)。

坑内共出土了刻字龟甲17096片,占殷墟发掘出土甲骨总量的一半以上。这些甲骨出自商王武丁时期,使用的乌龟是全国各地进贡而来,其中就发现有6版来自南方的特大龟甲。与平常理解的龟甲不一样,这里使用的是乌龟肚子的龟腹甲。

当时这批文物出土,是将甲骨连周边的土层整体切割,重达5吨,运回了南京的“史语所”,但还没来得及整理和编号,抗日战争就爆发了。

于是,这批文物辗转运至长沙、桂林、昆明,又从四川回到南京。最后1948年,由李光宇、高去寻、石璋如、潘悫带着YH127甲骨随“史语所”迁至中国台湾。

三星堆博物馆:《青铜纵目面具》

几千年前,三星堆的古蜀人就有飞天的梦想,在出土的文物里有很多鸟形器,比如一号青铜神树上就有9只鸟,还有青铜的鸟身人面像......几千年后,在三星堆的发源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就坐落于此。

△三星堆博物馆,2020年5月入选“第十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的“十大精品”奖项名单

理由:

《青铜纵目面具》曾亲见蜀中金玉美器,冠九州之绝艺,百谷番庑、成天府之盛国,然一朝灭迹,板木无存,被土千载,典册罕闻,庑当世之发掘,或无重现之日。

观三星堆遗址,既见蜀中上古之辉煌,又见世间兴衰之无常,吾辈当以此为念,勿蹈古蜀之覆辙,更要世代砥砺前行,助人类奋飞不辍,传文明于后世,然灯火之天河。

现在四川旅游的宣传口号语“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其中的三九大就是三星堆、九寨沟和大熊猫。将三星堆排第一,也证明四川对文化重视。

△青铜纵目面具,宽1.38米,高0.645米

介绍:

青铜纵目面具双眼呈柱状外凸,达到16厘米;一双雕有纹饰的硕大耳朵,像翅膀一样向两侧扩展;嘴好像舌尖微露,含笑不语,却又威严四仪。

有记载,蜀候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因此青铜纵目面具可能是蚕丛,也就是古蜀传说中的第一代蜀王。而蚕丛最大的丰功伟绩就是教民种桑养蚕,才使得蜀锦、蜀绣得以传承,如此有名。

苏州博物馆:文衡山先生手植藤

△苏州博物馆 ,是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理由:

一株紫藤,见证着文人雅士将钟灵毓秀幻化作亭台影罅,以情丝千转,缱绻于柳月长虹,廊庑缓步,集锦绣于一隅,收流光至尺寸。

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审美风格的代表,千年姑苏之风雅,百景江南之气韵,将中华民族对人生的感悟,对自然的巧思,对美好的向往,全面地呈现在世界面前。

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不禁感慨,虽为人作,宛自天开。

△文衡山先生手植藤

介绍:

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带来的揭晓嘉宾是:苏州博物馆的“亲哥哥”,建筑设计师贝建中。

贝建中的父亲是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在85岁时设计了苏州博物馆。对他来说,在自己家乡建造重要的建筑,这种机会和挑战是无法拒绝的。苏州博物馆也是贝聿铭最后一件作品,被他称为是自己的“小女儿”。

在博物馆新馆里有一棵紫藤树,是贝聿铭设计博物馆时,特别从文衡山先生手值藤嫁接过来的。他说,这是为了要传承苏州的文脉,也是给苏博新馆赋予了灵魂。

故宫博物院:《金嵌珍珠天球仪》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并于12月17日成功采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首次实现了中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也是人类时隔44年再次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从月球取回样品的国家。也呼应了故宫博物院馆藏《金嵌珍珠天球仪》中,先人们对宇宙的探索。

△故宫博物院,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世界三大宫殿之一。

理由:

《金嵌珍珠天球仪》天覆地载,人居其中,天地人的平衡构建了协调的宇宙观。

我们是向往星辰的文明,在哲学中观测世界,沐浴银河;

我们曾在天文领域领先世界,又在近代化过程中饱经震动,中国人眼中几千年不变的星空该怎样与世界接轨?

天球仪中对今天的我们发出一声声的天问,唯有不断探索才是最好的解答。

△《金嵌珍珠天球仪》 ,我国流传至今唯一一件以黄金制成的天球仪模型;球径29.5厘米、架高61.5厘米

介绍:

金光灿灿的《金嵌珍珠天球仪》在诸多国宝中也许并不出众,当时内务府造办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给乾隆把玩。底座造型为9条龙,总共嵌有1320颗珍珠,每颗珍珠代表一个星星,珍珠越大代表的星星就越亮。而这个星球仪中的珍珠已属于恒星范畴。

△简平星盘仪 ,局部

它也是我国流传至今唯一一件以黄金制成的天球仪模型,按照乾隆年间编写是《仪象考成》所载:球体布列星辰,三垣28宿,368星座,1330颗星,同时球面还有黄道、赤道、银河、二十四节气。

上世纪90年代,《金嵌珍珠天球仪》保养整修过程中发现,其内部藏有非常精密的机械装置,会带动整个仪器的运转,来模拟天体的运转。 故宫博物院 现存700多件天文仪器中,这件是最具特色的一件。

拓展阅读:

《国家宝藏3》归来:沈腾、杨紫、冯小刚带你重读历史,共叙千年文明

*本文综合自央视网、《国家盛典:年度中华文明标识诞生》、文博圈官网等,配图均来自《国家宝藏3》节目截图。

编 / 刘珊珊 ,审 / 袁立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