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VS“管理思维”,两个我都想要!

01
楔子
良有方的朋友群聊开通以来,良子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面对同一个话题,地产设计管理者和设计院的朋友,反应往往不太相同,甚至冲突激烈。我从一个“管理员”的角度冷眼旁观:这些朋友都是受过不错教育的,也在不错的甲、乙方单位工作。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是不是认知边界的局限呢?
好像也不是。
那是不是思维方式不同导致的呢?
也许是吧。
一直以来,都存在着“管理思维”和“设计思维”之争,理解了思维方式的不同,也许你就能和“他人”和解了
今天这篇文章我就是试图通过学习不同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不同的现象和未知的世界。
02
定义
首先来了解下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定义。

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是以人们生活品质的持续提高为目标,依据文化的方式与方法开展创意设计与实践。
它既是积极改变世界的信念体系,也是一套如何进行创新探索的方法论系统,包含了触发创意的方法。
发展历
A. 早在1973年,Robert McKim的一本书《Experiences in Visual Thinking》就讲到了视觉化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
B. 到了八九十年代,Stanford的教授,美国著名的设计师,设计教育家Rolf A. Faste (1943–2003)把Mckim的理论带到了斯坦福大学,他在Stanford办了Stanford Joint Program in Design。
C. 1987年,哈佛设计院的Dean,Peter Rowe写了一本叫做《Design Thinking》的书,描述了建筑师和城市规划者在做设计的时候用的设计方法论,Design Thinking这个词算是定下来了。

D. 到了1991年,David Kelley创立了IDEO(也是他后来创立了D.School),现今全球最大的设计咨询机构之一,用Design Thinking为其核心思想,贯彻落实到了IDEO的工作当中,成功商业化。
管理思维
管理思维:是指与管理行为相伴而生的思考活动,是管理者在履行管理过程中的思考活动。
管理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既定的目标,对团队与组织进行人员调配、资源分配、制定计划、实施修正、跟踪检查,对其结果与计划进行对比,总结出经验,找出差距,改进修正,预防措施等一系列的活动。
关于管理思维的体系和理论浩如烟海,大师多如牛毛。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有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的彼得·德鲁克,有扩展阅读需要的朋友可以自己找些书,这里就不展开了。
03
案例
理论往往很抽象,不太容易被理解。还是通过举例的方式,大家一起来看看。
第一个例子,发生在良友方的群聊里。
有朋友发了一个户型图(上图)到群里,但是他没有对这个户型做任何的说明。
这时候,有些朋友就从“动静分区”上开始抨击了,有些朋友从“动线”合理性上开始质疑。
更有手快的朋友,直接在电脑上圈圈点点,发上来优化图了。
其实这张图应该是旋转90度(如上图),这样你看这个户型是不是顺眼多了。原来所有西晒的房间都变成朝南了;东西厅采光也能接受了。
后来还有群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大都会这个项目是按照斯特恩做的新古典立面,内部功能空间让步于外立面形式。户型是按照西方的生活习惯设计的,你可以觉得没有阳台,各种东西向,不通透也好。这里的户型平面让步于立面形式。

杭州的大都会项目,现场复刻的是上海大都会,也许有很多问题。所有的讨论是基于一个已有的前提条件进行假设,一切不合理的行为是有个相对合理的解释。突然拿出个平面,不讲前因后果,这种讨论其实意义不大。

这段评价很说明问题,很好的体现了管理思维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如何优化这个户型,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从群友们不同的反应,我看到了“两种思维方式”的碰撞。
设计思维关注人的体验,关注设计本身;而管理思维关注的因素更多,受到的制约也更多,总是在权衡利弊。
所以网上经常抱怨的 “我都改了10遍图了,为什么我的甲方还不满意” 的现象,就很容易解释了。
第二个例子
1975年发明第一台数码相机
感光界当之无愧的霸主
胶卷时代占据全球2/3市场份额
巅峰时期全球员工达14.5万人
1997年2月市值最高310亿美元
130年攒1万多项专利

这家曾经辉煌的公司叫做柯达,现在已经破产了。

柯达公司的高层并未意识到数码影像记录的趋势性。人们使用胶片亦或数码照相机都不是最关键的,最重要的是这种记录能多大程度上改变人与记忆的关系
很显然,数码照相机在存储、传播等方面有着胶卷无可比拟的优势,这就是趋势。而没有及时抓紧这一市场机会的柯达,自然就在市场角逐中败下阵来。
从表面上看,是技术的革新导致了柯达的没落。但从思维方式上说,是因为设计思维的缺失,导致无法真正理解客户的需求是什么?
就像客户和你说:“我要一匹更快的马”
如果是管理思维的人,他就会去找“马”,可能汗血宝马跑的快,那就是它了。
而设计思维的人可能会洞察到客户需要的是“快”,那就来辆汽车吧,可比马跑的快多了。
在科技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的时代,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明白消费者的需求,“你问消费者需要什么?”也许,他永远都说不出真实的需求。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
Frog Design 公司的设计总监曾经说过:“我们一直强调以用户为中心,但是我们到底是在满足用户的本质需求,还是在满足他们的欲望,设计师的职责应该是去服从用户,还是去服务一个群体以及社会?”
同样的遭遇也发生在曾经的手机巨头摩托罗拉和诺基亚身上。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范围内很多创新型的小企业,凭借独特的思维和创新势头,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比如Uber、Facebook等。
这些创新都是设计思维的体现,但无一不是基于对“人”、对“人与周围事物(人物)关系”出发的反应机制。
04
区别
设计思维 强调“以人为本”,将人放在首位。解决问题要从人的需求出发,多角度地寻求创新解决方案,并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设计思维被普遍认为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的性质,能够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能够催生洞察力及解决方法,并能够理性地分析和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Design Thinking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和步骤。(如下图)
管理思维一般是以问题为出发点,重在对问题本身的分析和应对。
对于两者的异同,我援引了Alexander Osterwalder先生做的一个分析,表格如下。
从”解决问题的途径、确认方法、获取信息的方法、阶段性成果、关注点、沟通的工具、团队和工作模式“等不同的角度对两种思维进行的对比,大家会有直观的感受。
05
总结

管理思维在工业经济时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而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探索各种可能性的时候,设计思维往往更容易发现“机会”。
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的区分,只是应用场景不同。
管理思维和设计思维二者充满着不同,二者并非完全对立。一般而言,管理思维能力出众的人,艺术思维的能力会相对较弱,而设计思维就像是二者之间的平衡点。
我们并非不需要逻辑,毕竟商场如战场,我们需要找到逻辑和直觉之间的平衡点
我们并非不需要秩序,而是要找到秩序和混乱之间的平衡点
我们并非不需要控制,而是要找到控制和激发之间的平衡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