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产品NDA受理,乐普生物商业化箭在弦上
7月5日,乐普生物PD-1单抗普特利单抗(HX008)用于二线治疗黑色素瘤的上市申请获得CDE正式承办受理。普特利单抗是乐普生物首个申报上市的创新药物,预示着乐普生物即将加入商业化阶段创新药公司的行列。
乐普生物是乐普医疗董事长蒲忠杰博士于2018年1月在上海注册成立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公司自创立之初就专注于肿瘤免疫治疗领域,致力于成为一家以同类首创及同类最佳药品满足癌症患者医疗需求的平台型创新企业。运营3年多来,乐普生物通过自主创新、并购控股、战略合作等方式快速构建了一条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产品管线,打造了3大技术平台,随着产品开发向后期推进也在同步加强产能建设和着手销售和市场队伍的搭建,前瞻性地与海外公司进行授权合作,可以说,目前的乐普生物已经具备了平台型创新企业的雏形。本文从产品管线、技术平台、产业化和商业能力等角度对乐普生物做一简单分析介绍。
普特利单抗:差异化的I-O管线基石
以PD-1/PD-L1为代表的肿瘤免疫疗法目前已经成为肿瘤临床治疗的基石。目前国内已经有8款PD-1/ PD-L1药物获批上市,围绕适应症、价格、产能、医保等因素展开激烈竞争,这对PD-1/ PD-L1后来者的差异化潜质以及相匹配的治疗潜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普特利单抗本身的优势在于采用了延长半衰期的设计策略,创新性采用差异化抗体工程技术在Fc区引入突变,有望减少给药次数、降低治疗费用,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
来源:乐普生物招股书
除了黑色素瘤适应症接近上市目标之外,乐普生物还将在下半年提交普特利单抗用于MSI-H/dMMR实体瘤的上市申请。此外,普特利单抗针对胃癌的临床开发也到了III期阶段。
整体而言,虽然乐普生物在国内PD-1/PD-L1市场上没有显著的先发优势,但在细分适应症上仍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能成功拥有一款成功商业化上市的PD-1药物,对于乐普生物后续的业务拓展而言意义重大。一方面,PD-1/PD-L1药物已经算是肿瘤赛道玩家的标配,即便是手里没有PD-1产品的公司,也会向拥有PD-1产品的公司积极寻求合作,探索各种联合疗法的治疗潜力。另一方面,普特利单抗可谓是乐普生物商业化运营的敲门砖,可以帮助乐普打通研发、临床、申报、生产、销售全链条的产业经验,为其后续ADC、溶瘤病毒药物的开发和商业化铺路。
ADC产品组合:多款具备First- in-class潜力
围绕肿瘤免疫治疗方向,乐普生物首先以PD-1产品奠定了一个业务上的基本盘;其次则通过控股和引进打造了国内首创甚至全球领先的ADC药物管线,领先布局了EGFR ADC,CD20 ADC、TF ADC等多款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项目。
MRG003是乐普生物/上海美雅珂开发的一款靶向EGFR的ADC药物,其最大的临床优势是有望克服小分子EGFR TKI药物治疗而继发的多种获得性耐药突变,满足诸多EGFR TKI耐药患者的临床需求。此外,基于ADC药物的作用机制,EGFR ADC药物有望实现靶标的降解,对于EGFR突变阳性患者的早期治疗潜力也值得关注。MRG003目前处于II期阶段,也是国内唯一一款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EGFR ADC药物,在国内同类药物中的开发进度可谓遥遥领先。
全球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EGFR ADC药物 来源:NextPharma数据库
MRG001是一款靶向CD20的ADC药物,拟开发用于治疗CD20阳性复发或难治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乐普生物在血液瘤领域的重要布局产品。CD19与CD20抗原组合几乎覆盖B-NHL的各种肿瘤亚群,在全球首款CD19 ADC药物上市之后,CD20 ADC药物有待突破。针对CD20,全球更多的药物主要集中在特异性双抗和CAR-T细胞疗法上,CD20 ADC药物竞争较少。实际上,基于ADC药物的作用机制,MRG001有望克服广泛出现的CD20靶向药耐药问题,特别是对于利妥昔单抗联合标准化疗不应答或有耐药性的存在原发性、获得性耐药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国内目前仅有2款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CD20 ADC产品,MRG001具备全球First-in-class的潜质。
全球在研CD20 ADC药物 来源:NextPharma数据库
MRG004A是一款靶向TF(组织因子)的ADC药物。TF在多种实体瘤中高表达,与肿瘤患者的预后不佳密切相关。全球范围内尚无任何靶向TF的药物获批上市,在研TF ADC药物更是少之又少,开发进度最快的是Genmab/ Seagen联合开发的tisotumab vedotin,已经向FDA提交了上市申请。国内目前公开披露的TF ADC药物仅有乐普生物的MRG004A产品,研发进度上同样领先。
全球在研TF ADC药物 来源:NextPharma数据库 全球在研TF ADC药物 来源:NextPharma数据库
除了上述3款颇具特色且具有较大领先优势的ADC药物之外,乐普生物还储备有HER2 ADC药物MRG002,以及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研究的靶向CLDNI8.2 ADC药物CMG901。此外,乐普生物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上海美雅珂、合营企业KYM与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以及康诺亚生物等外部机构展开合作,继续开发包括MRG004A、CMG901等在内的创新性ADC产品。
就整个肿瘤产品线而言,除了PD-1、ADC药物之外,乐普生物还拥有在中国内陆、香港及澳门开发、制造和商业化权利的溶瘤病毒候选药物CG0070以及与业务伙伴联合开发的OH2,并探索ADC、溶瘤病毒与PD-1药物HX008或PD-L1药物LP002的联合研究。由此可以看出,乐普生物已经完成了多瘤种、多维度的肿瘤产品布局,可以在多领域开展不同产品之间的联合治疗研究,持续深挖肿瘤免疫治疗潜能和市场潜力。
来源:乐普生物招股书
技术平台:可持续的新药项目产出能力
如果说具体的产品管线能够体现企业在一定时期的实力,那么技术和平台就代表了企业远期发展的潜力。乐普生物目前拥有ADC技术平台、抗体发现平台和分析开发平台,完整覆盖了抗体和ADC药物开发的流程。
来源:乐普生物官网
乐普生物全资子公司美雅珂从Synaffix引进了先进的GlycoConnectTM定点偶联技术和HydraSpaceTM极性间隔技术用于开发ADC药物。乐普生物的ADC技术平台能够持续在抗体、链接体及有效载荷的工艺开发技术上进行完善和优化,实现对DAR(药物抗体比率)的精确控制,完成对抗体、连接子及有效载荷的优质分析及评估,提高偶联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乐普生物也构建了强大的抗体发现平台,包括已经建成的1011级天然全人源化抗体库,借助噬菌体展示技术大幅缩短创新候选药物的开发周期。此外,乐普生物基于纳米抗体和scFv等蛋白结合域构建了三特异性抗体T细胞连接器平台,解决T细胞实体瘤响应不足等问题。强大的抗体发现平台,不但能够帮助乐普生物快速、高效的发现和开发先进的抗体药物,同样也会加强其ADC产品发展速度,可谓相得益彰。
抗体、ADC药物的开发,必然离不开抗体的培养、生产、分析、分离和纯化,乐普生物的分析开发平台正是基于这些考量而建,用于支撑最具成本效益的批量生产能力。通过构建符合GMP的细胞库,持续改进产品的分离和纯化工艺,开发相对应的生物药特征分析方法及检测技术,相信对于创新产品的开发,犹如水到渠成。
这些技术平台为乐普生物持续开发创新性抗体和ADC产品提供了基本支撑和保障,也就让公司具有了长远的竞争力。
商业化保障:产能稳步扩张,团队能征善战
在新药产品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时,除了直观可见的临床数据和价格比拼之外,产能保障、商业团队都会成为每家公司未雨绸缪的因素。
乐普生物2019年在北京建成了2000L抗体生产线并已投入使用,用于支持产品的内部开发和GMP标准下的临床药品制造和商业生产。在溶瘤病毒生产方面,乐普生物引进了领先的无血清悬浮培养技术和ATF灌流培养技术,搭建多种溶瘤病毒工艺开发平台,建设设计产能200L溶瘤病毒药物生产线。
同时,公司正在上海建设生物园一期工程,包括12000L产能的生物医药生产线以及配套的实验室等,预计将在2021年底投产使用其中的6000L生产线。
在公司核心团队方面,乐普生物相比诸多科学家创立的Biotech公司可能具有天然优势。首先,乐普生物创始人蒲忠杰博士已经在产业界打拼数十载,见证了中国医药行业的整个发展历程,为乐普生物制定了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这一点在乐普生物现有的产品管线和技术平台上也得到验证。蒲忠杰长期积累的商业资源和渠道网络对于即将进入商业阶段的乐普生物来说也是一笔隐形财富。其次,翻开乐普生物高管团队的履历,在公司战略、新药发现、临床开发、药政注册等关键职位上的成员无一不是行业征战多年的老兵。最后,作为乐普生物大股东之一的乐普医疗具有成熟的药品研发和商业销售经验,积累了丰富的市场注入和市场分销资源,和乐普生物的新药产品商业化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这无疑会让乐普生物的商业化能力建设事半功倍。
结语
乐普生物虽然不是肿瘤治疗领域的先行者,但是从公司业务发展情况来看,能够一直保持“通过医药创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初心,立足肿瘤免疫、围绕先进疗法,打造了极具潜力的创新产品管线,尤其是在ADC药物领域,已经储备几款颇具潜力且进度领先的潜在First-in-class产品。此外,从创新产品布局与开发、技术平台搭建、商业化准备等一系列动作也能看出,乐普生物也在肿瘤治疗做“纵深”发展,正在从Biotech公司向BioPharma企业演化,而得益于充足的产能保障和管理团队的丰富经验和资源,乐普生物的商业拓展前景也较被人看好。中国未来肿瘤药物市场的版图上,必然会有乐普生物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