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365】如何引导孩子学习?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画:焯焯
案例——
孩子初一,成绩还行;初二开始明显下滑,开始看小说;初三疫情上网课,我们在家全力辅导。一开学,成绩非常不错,到了班级前5名,随着在学校的时间越长,成绩逐步下滑,又开始偷偷看小说。中考前还买了几本。一模成绩较好,二模已经下滑,中考成绩出来惨不忍睹。成绩刚出来难过一天,又开始沉迷侦探小说。我们给她报的辅导班也是走个形式,成绩很差,每次课前测10分只得2分左右。作业不认真,自己潦草,作业都是应付。辅导班结束了,让做些高一课后的习题,也是在应付,不看课本,随意写写,几乎都错。我几乎都没有办法了,不知道怎么去引导她学习了。
解析……
当父母把握父母的身份,做到父母该做的事儿的时候,孩子才会去做属于孩子自己的事儿。
父母除了照顾孩子衣食起居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和激发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养成独立自主这件事。我遇到不少和案主一样的家长,发现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也是每个家庭妈妈最经常遇到的情况,而孩子的反应也是大同小异,如出一辙的反应,这种状况就像魔咒一样困扰着一个又一个家庭,而且有继续壮大的趋势,根本停不下来,而往往是父母一声叹息之后,故伎重演;孩子沉默不语,故作无情。这也是一种冷暴力的现象,只不过父母们不觉得罢了,虽然心里苦,觉得咬咬牙也就过去了,可是几年后觉得终于可以解脱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这些年把自己搞丢了,失落与孤独瞬间爆发,这就是所谓的更年期了。
事情都有它的发展规律,孩子今天这个状况不是一两天的养成,我们不但要知道这个真相,还要认真的对待这个真相,才有可能把自己和孩子引导回来正轨,这就是关系大于一切的概念。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儿,我相信父母和老师都会认同的,那么,为什么却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要干涉,而不是支持和陪伴呢?这种干涉已经是控制了,而且已经超出了孩子承受的范围,有的孩子直接反抗,无论是言语还是行为,都会表现出来对父母对于学习的干涉,这种情况被父母们定义为“叛逆期”,而且除了学习这件事儿,别的都不重要了。试问,你的工作从早到晚,从周一到周日,从月初到月末,从年初到年末,无休止的由孩子来监督管理,你会是怎样的工作状态呢?而且还不能有任何的抵触和反抗哦。另外一种呢,就是案例中的孩子,看小说,打游戏,玩牌赌钱,抽烟喝酒,谈恋爱,搭帮结伙,除了学习什么都干,除了争吵,什么都说。这是孩子的一种自己保护意识,当然,也可以理解为逃避模式,因为他们知道和父母说不通,也不愿意无谓的争吵,但总要有个释放的出口,这些“第三者”就是平衡他们避免和父母冲突而出现的,是自找的,也是父母“逼”的。
父母都是做过学生的,我经常听到青少年的父母抱怨和诉苦:我们那时候学的哪有这么难啊;我们那时候哪需要父母跟着屁股后面催着学习啊;我们那时候有书读就不错了;我们那时候……试问,你思考过时代变了,大环境变了,一切的因素都在变化着,中国的高考才恢复几十年,很多教学资料也都在变化,为什么孩子就一定要和你们那个年代的学习状态一样呢?所以,合格的父母应该是了解了孩子真实的学习生活再去给到孩子支持和陪伴,才是真正尊重孩子,帮助孩子的,学习这事儿孩子自己都控制不住,何况任何人!更有师者只为完成学习任务,根本不考虑孩子的个体心理健康情况,悲剧一次次的上演,仍一意孤行,美其名曰:孩子太多顾不过来。这种师者真是汗颜啊!还好是少部分的,但是家长不幸遇到这样的老师,还需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真不是拿来拽文的,实践出真知,更是亲子关系的润滑剂。
总结,不要想着去改变孩子,要求孩子,控制孩子,除非你完全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洞悉孩子,否则,害孩子,伤自己,毁关系,严重的家破人亡也不是危言耸听。愿天下父母保持慈爱之心,当你做到了父母该做的事儿,孩子也就能做好自己的事儿,哪怕不是你关注的,因为,你不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