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报复父母,18岁少女跑去坐台!
一位父亲带着女儿来做心理咨询,父亲说孩子之前特别叛逆,后来送到某“教育学校”教育了一年,回家后不跟父母对着干了,但是一句话都不说,每天逃学,早出晚归的不着家。
在跟女孩交流的时候发现,原来她从“教育学校”出来之后就拼命地找那种按摩店去坐台。
“我接待过十来岁的小孩,也接待过五六十的老头,谁都可以来,我就是要报复我的父母!”说到这里,女孩的眼神中满满都是恨意。
她父亲崇尚“挫折教育”,喜欢“摔打”孩子,通过给孩子制造“挫折”,言语羞辱来让孩子变得坚强。
孩子小的时候还好,被挫折“摔打”得很乖很听话,但是在进入青春期之后,父女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直到变成如今不择手段也要报复的“仇人”。
粗暴的“挫折教育”。
“爸爸去哪了”是一档热播的亲子综艺,第六季在海外播出后,杨烁和他儿子杨雨辰的相处方式让我记忆犹新。
从下车开始,杨烁就对儿子的衣服、背包甚至走路方式都极其不满意,训斥、冷嘲热讽甚至咬牙切齿。
选房子的时候,杨烁想选1号,但是杨雨辰选了5号,因为孩子说5号是他的幸运数字。
不幸的是,5号房子比较远,1号房子比较近。
杨烁是怎么处理的呢?“你不是说5是你的幸运数字吗?太棒了”、“这个近的是不是我要选的?你要选5号?棒棒的”。更不幸的是,弹幕里飘过来一片“跟我爸一样”、“我爸也是这样”。
节目的最后杨烁说,之所以会这么做、这么说,是因为想把儿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想用挫折让他成长。
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特别是男孩的时候,非常喜欢自以为是地进行“挫折教育”。
他们是怎么教育的呢?
无休止的打压,无缘由的打击,无底线的训斥。家长摆给孩子的永远是一副冷脸,讲的话里面永远饱含着愤怒和不满,给孩子做示范的时候永远充斥着不耐烦。
孩子会从这些“挫折”里变得坚强勇敢,不惧挫折吗?
不,孩子只会恐惧得说不出话来,整个人变得怯懦不堪。
有个女孩已经住在中心调整了一个月,刚被家长带过来的时候,小姑娘不敢抬头看人,走路要紧贴着墙,不敢跟别人有任何的眼神接触,每次到她说话的时候,她都需要准备很长很长的时间,完全没有办法跟她进行正常的交流。
后来经过我们的努力,她变得乐观开朗了很多,慢慢地说了她的心事。
原来她父母都是那种“狼性”十足的人,对她的学习不满意,吃饭不满意,甚至说话的声音都不满意,对她永远都是训斥和打骂,所以她不敢讲话,不敢与人沟通。
因为她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废物,没有人会喜欢她。
这种毫无缘由,自以为是的“挫折教育”,要么是把孩子养成仇人,要么就是给他留下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我不是怕输,我只是想赢。
脱口秀大会里面有一位我非常喜欢的选手:呼兰。
他是一个永远热血满满的人,也是唯一一个毫不掩饰“我要拿冠军”的人。
他永远都不会掩饰自己想赢的欲望,也愿意付出全部的努力去为自己的好胜心买单,他是一家教育公司的CTO,每天工作极其繁忙,节目组曾公布过他一天的时间表。
凌晨两点才上床睡觉,五点就爬起来写稿,上午的工作做完后,中午还会抽出时间去讲个脱口秀,下班永远都选择坐地铁,因为可以抽出时间继续写稿。
这样的人肯定从小就过得顺风顺水吧?
不,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精算系硕士,同班同学全是大神,有一次期中考试,全班四十人的平均分只有10分,他在辛苦努力的备考之后只得了5分,但是同班的一个北大女同学只复习了一天,却考出了91分的逆天成绩。
他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却从来没有被打垮过,只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去不断地进步,去赢。
这种想赢的执念源自于他从小练习乒乓球的经历,他小时候打比赛,拿过最好的成绩是全市第4,他说他打乒乓球,用两年的时间学会输球不摔拍子,又用两年的时间学会输球不找借口,又用了两年的时间学会输球不哭。
因为他很清楚、赢,只是少数人的快乐;输,却是大多数人的常态。
所以他竭尽全力地想去赢,所以他才能无论是学精算,还是做程序员,还是说脱口秀,都能成为佼佼者。
呼兰的样子,可能才是我们家长去做“挫折教育”的初衷。
什么样的挫折是好的?
没有人想让自己的孩子变成温室里的花朵,稍微受一点打击就一蹶不振,甚至跳楼自杀,那要怎么正确地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呢?
1.对事不对人
我们可以人为地给孩子创造一些挫折场景,比如送他去学竞技体育,一定会有人比他更强,他也肯定会有挫折体验。
但是我们家长在孩子因为受挫而退缩的时候,一定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要针对事情帮助孩子去找原因,陪伴孩子去找方法,要告诉他,你是一个很棒的人,只是现在还没有找到变得更好的方法。
当你因为恨铁不成钢而愤怒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你今年30了,他才7岁,他不是一个天生的笨蛋,只是需要时间去学习。
2.鼓励孩子去做选择
鼓励孩子去做选择,陪他一起去品尝“输”的滋味,和他一起去找“赢”的方法。
不要一开始就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头上,更不要在孩子输的时候冷嘲热讽,相信我,没有人喜欢失败的滋味。
孩子本身就会因为自己选择导致失败这件事而难过的,这个时候家长给他的方法,他能真正的听进心里,如果这个时候责骂他,只会激发他的逆反心理,再也不做了。
3. 选择合适的时机去“打击”孩子
当孩子因为取得一些成绩而骄傲自满、不思进取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地给孩子创造一些挫折。
比如孩子可能因为从小受到的教育比较好,每次英语成绩都名列前茅,孩子变得有点骄傲自满,不愿意花精力去学习。
这时候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去报名英语竞赛,在比赛中让他自己看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鼓励他奋起直追,变得更好。
真正的挫折教育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去找“赢”的方法,而不是将其变成家长发泄情绪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