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我的小学

乡愁永远是我心中的一道坎
     小岔是个极其偏僻落后的村落,至今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对于教育有着与生俱来的隔绝,解放前,村里识文断字的人特别少,直到1975年左右,小岔生产队才投资修建了固定办学场所。

   人生路上总是有很多值得回忆的事,有的事可以写出来,有的事不能说也不能写,只好永远窝藏在心里,直到最后烂掉在心里。

鼠年的这个秋天,我在胶东半岛打工时候突然想起我的童年和小学生,心想写写我的童年和小学,其实,对我来说是饿着肚子读完小学的,我小学读书分两个阶段,一阶段是在家门口的小岔三年制小学读完后来就升级到村小学读四,五年级。而对于一个已知天命之年的我来说回忆这段往事是件特别痛苦的事,实在不想回味,但对于像我这样执着的人来说,回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就我的性格,任何事情一旦想起来要做就必须做下去,而且我都会认真对待,这样走过的路没有留下遗憾,今后的路我也不希望留下遗憾!

人生总是在别人的支持、鼓励和赞美声中获得升华的,我的这几年,也是这样,我和家乡的一头牛一样,但我没有人用皮鞭驱赶,我知道我得依靠自控一直在奋力拼搏中前进!

因为我的家在杨集刘咀村,所以,对刘咀村的山山水水基本熟悉,这里曾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纠结难过,这么多年,我在他乡,说实话,在向外宣传家乡和帮扶刘咀,我也是做出了点贡献的,只要有一点儿信息量的刘咀人对我的名字都是耳熟能详的,这令我有一种满足感、自豪感!

     这次,突然想起写我的童年和小学,是因为有位多年默默在爱心帮扶路上忙碌的校友感动了我,他人虽然已经生活在大城市,无论他所从事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他都完全已经融入大城市生活,他可以借口不眷恋家乡,但他却还是思念家乡念及母校,他想帮助母校的孩子们能实现乡村网络学习的渴望,想给母校筹集捐助一些网络教学方面的工具,我得知消息后,马上和现任校长魏作斌老师取得联系,他给了我母校刘咀小学的校历史资料。这是我目前看到收集最全,写的最完整的刘咀母校校史。

校史开通的一段话:“会宁县杨集乡刘咀小学位于会宁县东南部,杨集乡南部。是一所历史悠久,发展缓慢,经历坎坷,历尽沧桑的农村小学.......”读完校史,让我沉思,让我回味。

         2020届刘咀小学毕业生合影(照片提供漆富海)

             小岔小学是我人生起步的摇篮

童年的记忆中,陇中黄土高原,村里没有草,山上没有树。光秃秃的山峦,风起尘扬,每年一到春天和冬天,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的焦虑和迷茫。

75年左右,当时刘咀小岔小学没有固定的校舍,开始是借用小岔生产队农民家的多余房子为教室供孩子上学,开始的教舍在裴治业(已故)家的房子上课,教书的老师是同村冰西生产队人郑志勤老师,后来学校从裴治业家上房搬到我家上房授课,我们家那时候有三孔窑洞,一间上房,上房供学生上课,一孔窑洞供老师住宿做饭,其他两孔我们一家住宿生活。郑老师辞退后,又聘请同村冰西生产队人刘永江老师代课。郑老师还健在,他的儿子比较争气,一位从事自由职业做生意,一位公务员,在市一事业单位工作。

后来,我问我爷爷,为啥要把自己家里的上房腾出来让学生上课,爷爷说,当时我家人口多,家里太穷,有学生娃娃上课他们上厕所,可以帮我家多积攒些农家肥,我完全明白爷爷的说的心里话。

再后来,小岔生产队人投工投料在本社后湾一块平坦的地里建筑起一所可以供上复合课的三年制小学,学校开始没有院墙,后来才圈起来,一共有两间房子,一间供老师住宿,一间是一到三年级学生上课的教室,老师有马克民,裴守峰(已故),薛有华(已故)张克功,漆耀江,何尚义等老师,生源主要是本村北三社大岔,小岔,韩湾社附近学生就读。

小岔三年制小学毕业后的学生有的去刘咀小学就读,有的去杨集小学就读。

毕业于小岔三年制小学的学生如今大多已经50岁左右,偶有联系的他们是:已经定居北京,从事TC行业研发主讲师何永强,从事涂料研发工作的何文喧,一直在国外从事地质勘测工作的裴德军,碳刷行业高级工程师张德恒等。

1979年左右,当时是春节毕业参加升级考试,我和同村裴治胡,裴德恒等一起升级到刘咀五年小学,从小岔三年级小学考到刘咀小学,我感觉我一下子长大了,我们每天走读,中午学校提供灶房我们自己不回家的几个走饭吃。我们去刘咀小学上学要爬一座大山,然后下山才到学校,我在刘咀小学读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已经从刘咀村庙院搬迁到刘家川新校舍上课,当时我的语文老师是何尚礼(已故),算数是高文星,还有薛有华(已故),化生润,刘校文,张克功等老师教书。

刘咀小学其实离原国道312线不远,学校是一所夭折的初中改建的小学,在杨化生产队和刘咀生产队交界处。

我们到刘咀小学从四年级开始一班读书的有张国柱,刘国华,薛芬义,薛早象,高志奇,裴守义,何俊英(女),李早存(女),薛维军,张克雄,高永勤,刘学功,甄世民,刘克林等,有好多实在记不清名字了

我们一届的小学同班同学自毕业后,同学大多流失,杳无音讯,后来知道干的最好的是一位担任市局书记的同学和一位担任村主要领导的同学。

在刘咀小学读五年级的时候,我最怕的是早晨要早早跑5里多的山路去学校,晚上放学后肚子空空的,冒着冷汗,饿着发昏往家里赶,又得爬义座大山。

从五年级后半学期开始,我就很向往中学,我不向往中学到底能学到多少东西,我向往我可以和村里的其他孩子一样可以住校,可以自己动手做饭,其实,当时的我做饭连生熟都不知道,我们小时候在家都要干农活,住校也可以少干家务活。

1980年后,我顺利的考入杨集中学,开启了人生路上又一次求学路。

我对刘咀小学一直很牵挂,一来是我在这里读过两年小学,这里有我一直思念的童年的同班同学,我的小学老师。二来是我高中毕业后又返回到刘咀小学去代课,这里有我8年的心血和汗水,这里也有一群已经走入社会,我曾经教过书的学生,他们现在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还一直念念不忘和我保存联系。

我去刘咀小学任教于1990年左右,那年,我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高考落榜在家,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

当时,刘咀村中心小学急缺一名代课的老师,由于六年级毕业班马上要参加升初中考试,给毕业班代课的一位语文老师因车祸在家休息无法去学校,当时学校老师少,一个年级一个老师,一个萝卜一个坑,在当时条件下想找个顶课的老师极度紧张。那时候高中毕业生太少了,再者没有人愿意去山区教书。学校着急了派人来动员我,再加上家里人做工作,我答应了去做代课教师不去补习。

从此,我沦落到自己的家乡村小学,想走出大山的梦破裂了,读了多年书之后还是没有走出去,留守在交通闭塞落后的大山里,以代课教师的身份走上三尺讲台,但我认定的事我必须认真做下去,所以我在刘咀小学又认认真真教了八年书。

那时的我是一名在农村小学校中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代课教师。在学校教学是骨干,没有名分的青年老师。当时以月薪40元的微薄工资在我们村小学默默奋斗了8年多,一年400元的工资村上发,年终还要不来,有时候村干部不高兴还美其名曰乱扣掉了。在这里我苦苦挣扎了8年,当了六年班主任,但后来我还是走上到处漂泊打工之路。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看昔日的抉择还算是正确的。

        人生道路上我觉得不断飘移总会遇到更好看的风景线。反正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说实话,现在我对母校刘咀小学还是有很深的感情。那里有我童年天真烂漫的岁月,有我无法忘记的人和事。

       记得,我那年去教书时我25岁左右,我教书的学生大都13岁左右,如今30年过去后他们都已经进入人生黄金期

       如今,刘咀小学这根线把我们又串联起来,我知道,已经走上社会曾经毕业于刘咀小学的学生大多都很优秀的,他们热爱家乡,怀念难忘的小学岁月,他们爱家爱工作,做人的道德品质优良,看到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团结快乐,我感到很高兴的,他们没有忘记我,我也时刻记起他们。时间太久,回忆是件很痛苦的事,有的人名字虽在嘴边浮现但一时记不起来,请理解我的记性,知天命之年的我记忆已经衰退严重。

    20多年后的今天,在我回忆母校刘咀小学的时候,我又一次想起毕业于刘咀小学我教过的你们,在我人生苦乐年华岁月里,我有你们而自豪,当你们亲热喊我一声老师的时候,我觉得我很伟大的,我为你们的今天而高兴,为你们的团结,积极,乐观和上进我羡慕!

    2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都已经走出刘咀的山沟沟,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从山沟沟走出的你们,希望你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你们的岁月一定会很美好!实在我用我笨拙的双手无法用文字敲打出对你们的思念和回忆的,当时我的代课教师虽苦,但今天我觉得苦是值得的。

余年不多,机遇难得,能做一点儿事情,感觉还是对的,无论另一部分人怎么说!我想做的一定要做下去,还想做好。
01

     借此机会,如果时间容许,请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一次回忆母校小岔三年制小学和刘咀小学吧。写写文字也是对我们的余生能留点回忆的纪念吧,岁月不饶人,很多东西转眼即逝,同时我想多方联系曾经在母校当过校长的,教过书的现还健在的的老师,或者他们的子女希望他们提供资料,也希望曾经就读过母校的同学能一起呐喊助威,多提供一些资料照片,支持我吧。也希望同学们,我的老师,同行,在校老师大家对文中不足之处提出指正。

附:刘咀村毕业生光荣榜:

1,薛炳正,刘咀韩湾人,现任青海省黄源市工商管理处处长。

2,刘登赢,刘咀冰西人,现任白银市国税局纪检书记。

3,张存仁,1965年生于刘咀社,现任永登水泥厂副经理。

4 张国柱,1967年生于杨化,现任白银市地税局局长。

5,张旭,1967年生于刘咀李东,现任兰州五泉山动物园书记。

6,张恒,1976年生于李东,硕士研究生,现在甘肃省检察院工作。

7,薛赵军,1979年生于刘咀,硕士研究生在读。

8.薛进庄,1981年生于韩湾,200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被北京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2004年又在北大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北大留校任教。

(以上资料提供:马忠义 薛振义)

统计资料还在进行中...........

1948年,刘咀小学前身创始人为化维凡老人(已故)

解放前,由于国民党发动政府对教育的不重视,加之当地农民群众的生活困难,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孩子就根本没有接受学习、教育的机会与条件,直到民国37年(1948年),在当地一户较为殷实的人家化维凡老人的倡导下,办起了一所私学,有学生8名,聘请了李邦彦为第一任老师兼校长,创立了刘咀第一所私立学校,地址为刘咀社东坡化维凡家。

2003届刘咀小学毕业生,照片提供者周百万

(0)

相关推荐

  • 我在代课期间部分拙作(八)●作者:高本领.朗诵樒妤.

    诗海追梦文学第1266期 我在代课期间部分拙作(八)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作者: 高本领.朗诵:樒妤.主编:玫瑰 我在代课期间部分拙作(八) 喜 看 陈 小 新 气 象 陈港小学处僻壤, 校不大来地不 ...

  • 回忆我的母校——博兴县五七小学

    在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母校--博兴县五七小学和那些在教育战线上辛勤工作的同行们. 1979年,我到了上学的年龄.当时博兴县城里只有一处小学,就是五七小学.至于为什么叫五七小学,我问 ...

  • 【江苏】徐程钰《回望母校》指导老师:蔡玉清

    回望母校 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向阳校区 六年级 徐程钰 我现在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两三个月后便要去上中学了.但是,我很思念在这所小学的那一段时光. 六岁时,我是非常的兴奋,不断的左顾右盼.不知道我这活泼 ...

  • 川江记忆——少女之梦(一)

    作者:江邦英(丽蓉) --谨以此书纪念父母百年诞辰,并献给长姐八十华诞.祝愿长姐与夫君耄耋牵手至期颐,共享美好生活! 何知礼院士简介:四川高县人,世界著名的矿物学和地质学家.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乌 ...

  • 南阳市十三中练习测试

    现代文阅读__ 9 . 课外阅读再见了,亲爱的母校①岁月匆匆,花开花落.小学的学习生活转眼就过去了.而今,我们即将毕业.在即将离别母校的时刻,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留恋之情.回首往事 ...

  • 王学章:代课的日子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代课的日子 作者 | 王学章 原创 | 乡土中原( ...

  • 续篇:福安籍教授刘守在家乡的曲折求学路

    续篇 福安籍教授刘守在家乡的曲折求学路 请大家在看这续篇之前,先点看昨天所发的一篇<福安籍教授设计的武器装备,亮相国庆阅兵式>. 昨天那篇内容发出后,许多家乡读者在后台要求了解刘守教授在家 ...

  • 我的高中时代(上)

    回忆我的学生时代 我的求学生涯 第三部 <我的高中时代> (上) 程党会 1.母校的位置 我的高中母校和我的初中母校是同一个学校,即河道中学,母校位于武功县东北角的原河道乡政府所在地,即现 ...

  • 【回望故乡】 又见刘老师

    多方互动下,母校闻一多中学周七零校长发出了邀请.4月7日,我来到浠水县巴河镇,给高中全体文科生讲讲课. 说是讲课,我从未给高中生讲过课,而且安排在空旷的大操场上,台下坐着好几百张稚气的脸,压力还真不小 ...

  • 二外喜逢刘维智校长兼怀小学众恩师

    刘校长特别为二外母校赋诗及歌谣各一首呢!现恭敬誊写如下: <五十年后重回故园有感> 五十年后回故园, 青山依旧校园新. 昨日女中今二外, 莘莘学子读书园. 对景勾起儿时情, 嬉戏苦乐在校园 ...

  • 我在坛丘当代课教师的日子

    我在坛丘当代课教师的日子 作者:范福鸣 目前教师分为事业编和备案制教师,至于代课教师已经很少了,但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代课教师在农村几乎占了"半壁江山",而且其中的代课教师大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