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峰丨学人之词,流美谐婉:江藩《扁舟载酒词》新探及补遗
学人之词,流美谐婉:
江藩《扁舟载酒词》新探及补遗*
高明峰
高明峰,1977年生,江苏无锡人,文学博士,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清代文献与学术史、六朝唐宋学术与文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著有《北宋经学史论》《北宋经学与文学》《江藩研究》等,编校有《江藩全集》(凤凰出版社2021年出版)。
摘要:《扁舟载酒词》作于江藩二十岁之后,六十三岁之前,即公元1780-1823之间。初次刊刻于道光三年(1823),与《国朝汉学师承记》八卷、《国朝经师经义目录》一卷、《国朝宋学渊源记》二卷《附记》一卷合刊行世。光绪十二年(1886),江巨渠又据以补刊入《江氏丛书》。《扁舟载酒词》内容丰富,主要包括题赠唱和、纪行咏怀、体物遣兴、拟写闺情等方面。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音律谐婉、词句流美、风格清俊等特色。《扁舟载酒词》还有丰富的文学批评价值与史料考据价值,前者体现在词作艺术批评和词曲宫调考辨,后者表现为反映江藩生平行迹和展示扬州文坛生态。江藩词一如其诗,颇有散佚,辑得《梦扬州·题画舫录》《紫玉箫·题月底修箫谱》等篇,具有独特价值。
关键词:《扁舟载酒词》;作年;版本;特色;价值
(来源:中华古籍资源)
一、创作时间与版刻流传
江藩《扁舟载酒词》一卷①,通行版本是光绪十二年(1886)由江藩侄曾孙江巨渠补刻的《江氏丛书》本,卷首有顾广圻作于嘉庆乙亥(1815)中秋后五日的序,卷末附江巨渠表兄张丙炎作于光绪丙戌(1886)秋七月的跋,计收录词作五十首。在卷首篇名之下,题署“竹西词客江藩”。竹西代指扬州,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云:“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②按江藩祖籍安徽旌德,自祖父起移居扬州,著籍甘泉(今扬州西北),而江藩出生、成长于苏州,自二十岁(1780)始移居扬州。又伍崇曜为江藩《乐县考》所作跋文称江藩“尝著《竹西词抄》”③。《竹西词钞》未见传本,所收作品或与《扁舟载酒词》大体相当。据此可知,《扁舟载酒词》当主要作于江藩移居扬州时期,且词集中多有交游酬赠之作,交游之人为著籍扬州的秦恩复、汪潮生或者寓居扬州的吴锡麒、陈增等,亦可为证。至于题名“扁舟载酒”,当取范蠡“乘扁舟浮于江湖”④之意,故而词集诸作除创制于扬州之外,亦有北至塞外、南至广州之作。
《扁舟载酒词》收录作品大致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第一首《浪淘沙·惜春》有句云“白日黄鸡人易老,镜里朱颜”⑤,此处“朱颜”指青春年少或红润美好的容颜,一般在二十岁左右,且江藩二十岁始移居扬州,故此词当作于江藩二十岁之后。据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乾隆癸丑(1793),江藩三十三岁时,赴热河,出入“塞北燕南,作赋登高,也算奇男子”(江藩《龙山会·九月十日秦澹生太史招饮即席作》),留下《六州歌头·出古北口有感》《氐州第一·出泉龙关》《八声甘州·易水,用柳七体》等咏史怀古之作。第八首为《莺啼序》,据自序“乾隆乙卯,至金陵应布政司试,同人集小西湖。……嘉庆戊午,重来白下,熊三夝栏复举此会,遂填是调,以践前约”,可知作于嘉庆戊午(1798)年,时年江藩三十八岁。《凄凉犯·仙吕调犯商调》有句云“五十吾衰甚,如许头颅,一身无著”,则该词作于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时年江藩五十岁。词集最后三首分别为《霓裳中序第一》《风入松·书仪君墨农剑光楼词钞后》《采绿吟》。《霓裳中序第一》有句云“生涯真个鹘突。六十平头,世网难脱”,可知作于江藩六十岁时,即嘉庆二十五年庚辰(1820)。《风入松》为与仪墨农酬赠之作,按仪克中(1796-1837),字协一,号墨农,祖籍山西太平(今汾城),父官广东盐运使司知事,遂为番禺(今广州)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阮元主修《广东通志》,聘江藩等四人为总纂,以克中为采访,搜访碑刻,多翁方纲《金石略》未著录者。江藩、陈昌齐、钱仪吉、顾广圻等,皆折行辈与克中论交。道光三年(1822)三月二十八日,《广东通志》修成。明年十月,江藩应肇庆知府夏修恕之聘,前往肇庆主修《肇庆府志》。故《风入松》当作于江藩等修撰《广东通志》期间。《采绿吟》自序云:“初秋同友人泛舟珠江,听珠娘度曲”,可知亦作于广州修志期间。
综上所述,《扁舟载酒词》作于江藩二十岁之后,六十三岁之前,即公元1780-1823之间。
《扁舟载酒词》成册之后,江藩请同门好友顾广圻作序,时在嘉庆乙亥(1815)。直至道光三年(1823),《扁舟载酒词》始与《国朝汉学师承记》八卷、《国朝经师经义目录》一卷、《国朝宋学渊源记》二卷《附记》一卷合刊行世,一函六册,藏上海图书馆。此本前有嘉庆乙亥顾广圻序(用行书字体),后无跋文,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字,黑口,左右双边,双鱼尾。光绪十二年(1886),江巨渠补刊《江氏丛书》,刻入《扁舟载酒词》,篇目与道光三年本同,前有嘉庆乙亥顾广圻序(用宋体字),后有江丙炎作于光绪丙戌(1886)的跋,半页十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⑥200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刊行了漆永祥整理的《江藩集》,首次对《扁舟载酒词》作了校点。此外,《扁舟载酒词》曾收入《六家诗词》,除江藩外,另“五家”为金农、朱冕、朱筼、汪士慎、罗聘。
至于《扁舟载酒词》在顾广圻作序时为何没能刊刻,原因或在于资金匮乏。江藩晚年贫病交加,无力刊行著述,尝有募资之举,宋葆淳《募梓图跋》云:“甘泉江君节甫乐志典坟,潜心撰著,著有《周易述补》四册……《舟车闻见录》十卷,皆缮写成书矣。嘉庆二十一年(1816)冬十一月,相遇于白公堤上,节甫为余曰:‘某今秋忽得士安痹疾,几成凿齿半人,视富贵如浮云矣。惟平生精力半瘁于此,恐魂魄一去,将安秋草。’欲谋剞劂,募之同学。……”⑦直至嘉庆二十三年戊寅(1818),五十八岁的江藩南下广州入阮元幕后,才在阮元的资助下将《汉学师承记》等著述一一刊印。
二、题材内容与艺术特色
《扁舟载酒词》一卷虽然仅收录江藩五十首词作,但体式多样、内容广泛,艺术成就也较突出,严迪昌《清词史》将其与凌廷堪、焦循并推为清中叶学人词的代表⑧。
从体式上来说,有小令、中调及长调,既有如《一点春·汪大饮泉索题程四研红画梅花便面》二十四字的短制,又有如《莺啼序》多达二百四十字的长篇。就内容而言,大致可分为四类。
一是题赠唱和。如《浪淘沙慢·题张大鄂楼十二梧桐小影》《龙山会·九月十日秦澹生太史招饮即席作》《水调歌头·题陈大月墀红笑集》等。词集中此类作品最多,反映出江藩好结友朋、快意人生的一面。试看《八归·汪大饮泉招同人集东柯草堂送石大远梅返吴门》:
清霜初降,朔风才紧,衰柳惨淡芜城。消磨岁月无他计,十千且办青钱,买酒同倾。可笑三年槐梦醒,只能得酒国争名。(坐中诸公,大半皆下第者。)海月上、横挂东柯,向离筵偏明。
离情。江天云树,寒涛千叠,翠摇浮玉螺青。醉中分袂,送人南浦,生怕听(平声)踏歌声。祝布帆无恙,棹回射渎冻波皴。探梅信、虎山桥外,诗吟香雪春。
词作于扬州东柯草堂,时汪潮生设宴送石钧返吴。词中既流露纵酒酣饮的痛快,又自嘲蹉跎科场的失意,更有离别的依恋与祝愿。“惨淡”一词,移情于景,可谓写尽人生景况与离愁别绪。
二是纪行咏怀。江藩一生,漂泊南北,“遍游齐、晋、燕、赵、闽、粤、江、浙”⑨,故多有纪行咏史之词。如《氐州第一·出龙泉关》《八声甘州·易水,用柳七体》《满江红·雪夜渡江北上》等篇。试看《六州歌头·出古北口有感》:
单车出塞,山色马头前。残月黑,狂风紧,角声干。漫流连。独走滦阳道,几行柳,几行雁,十里戍,三里堠,尽荒烟。望里边墙,雉堞因山筑,隔断幽燕。逐牛羊水草,另是一山川。仰视飞鸢。感华年。
叹星星鬓,苍苍髪,真肮脏,百忧煎。人易老,征尘扑,冷车毡。有人焉。开府干城寄,催俊劲,拥中权。鸣钲鼓,行酒炙,敞华筵。堪笑将军负腹,如何浪用水衡钱。看书生身手,有力拓弓弦。七札能穿。
正如上文所言,乾隆癸丑(1793),江藩三十三岁时,曾前往热河(今河北承德,亦称滦阳),途经古北口,留下《出古北口》《六州歌头·出古北口有感》纪行。《六州歌头》本鼓吹曲,宋人倚声作吊古词,格调悲壮。古北口乃长城隘口之一,在北京密云县东北,历来为关防要塞。江藩单车出塞,取道滦阳,眼见古迹之荒凉苦寒,顿生人生萧瑟困顿之感,但由于作者生性豪放,故又借写庾信之征戍、豪饮、挽弓寄寓平生怀抱,情调悲慨。
三是体物遣兴。如《于中好·蜗牛》《感恩多·叩头虫》《秋宵吟·扁豆花》等。这些词多精于描摹,细致入微,流露出作者的闲逸之思。如《月华清·桂》:
花媚秋云,枝团凉露,一轮蟾影才满。三五圆时,放遍谁家庭院。赏芳华、金粟芬菲,叹摇落、玉犀撩乱。悲怨。问根生下土,何如月殿。
漫说牢骚难遣。正蕙佩同纫,(平声。)桂浆频劝。万斛藏香,怎贮闲愁无算。(耆卿词:“一粒粟中香万斛,君有梢头几金粟。”)最恨那、雨冷风盲,恰少个、蝶迷蜂款。依恋。怕残黄褪色,(元黄庚《木樨花》诗:“残黄销骨现金粟。”)零香成片。
此词全篇围绕桂来展开,既写月中之桂,又写人间之桂,一一叙写桂花、桂枝、桂香、桂花酒等,既有对盛开时娇媚香艳的欢赏,又有对凋零时零落残褪的惋惜,其特色在刻画精细,情韵深长。
四是拟写闺情。如《定风波·闺情》《酷相思·闺怨》等,正所谓“男子作闺音”,本是诗词中一类常见题材。试看《杏花天影·闺怨》:
个人远去三千里。抚瑶琴、偷弹绿绮。可怜无处说相思,暗地织回文、凑锦字。
封姨妒、吹红堕紫。却春日芳心不死。恨他池上好鸳鸯,两两浴晴波、并颈睡。
此词摹拟闺怨情思,上阕以抚琴织文写尽无限相思,下阙以风吹花落却芳心依旧比拟情意坚贞,尤以鸳鸯浴波并颈反衬独守闺房之怨恨,可谓缠绵哀婉,细腻逼俏。
《扁舟载酒词》不仅内容丰富,且独具特色,自成一家。大体而言,可概括为音律谐婉、词句流美、风格清俊。顾广圻《扁舟载酒词序》云:“善用宫律而词句兼美者,吾友江子屏,方今之一也。……《扁舟载酒词》一卷,清真典雅,流丽谐婉,追《花间》之魂、吸《绝妙》之髓,专门名家,未能或之先也”⑩,所言大体不差。
词乃倚声而作,严分宫律声韵,正所谓“填词之有宫律,譬则规矩也”11。江藩曾批评当时词坛不知宫调声律之弊:
盖声律之学,在南宋时,知之者已鲜,故仇山村曰:“腐儒村叟,酒边豪兴,引纸挥笔,动以东坡、稼轩、龙洲自况,极其至四字《沁园春》、五字《水调》、七字《鹧鸪天》《步蟾宫》,拊几击缶,同声附和,如梵呗,如步虚,不知宫调为何物,令老伶俊倡,面称好而背窃笑,是岂足与言词哉!”近日大江南北,盲词哑细,塞破世界,人人以姜、张自命者,幸无老伶俊倡窃笑之耳。12
故而,江藩词作大体宫律谨严,声韵和谐,同样擅长填词的顾广圻指出:“予往者亦尝留意于《碧鸡漫志》《乐府指迷》等诸家之说,用求卷中众作,不啻重规叠矩。”13兹举《满江红·雪夜渡江北上》为例:
衣带长江,恰一叶、双桨破潮。帆悬岸阔明月夜,山积琼瑶。雨点金焦浮翠色,千层云树浸寒涛。看玉龙、残甲满天飞,风怒号。
孤蓬底,魂暗销。雪侵鬓,叹刁骚。那日饥驱了,世事全抛。却又风餐还水宿,客愁如海不能消。怅望家,山在有无间,难画描。
词后有江藩按语云:“平调《满江红》始于白石,谓仄调多不协律,末句第二字用去声方谐音律。予细读姜词,玩其音节,第二句五字当用上声,六字当用去声,七句六字当用上声,下半曲第九句五字当用上声,始为合律,不拗歌喉矣。白石是曲押寒、山韵,而‘阻江南’句阑入侵、覃,盖一时失于检点耳。”按《满江红》多以柳永格为准,押仄韵,自姜夔(号白石道人)以来始用平调。江藩细究平仄调之别,指出平调“第二句五字当用上声,六字当用去声,七句六字当用上声,下半曲第九句五字当用上声”,方合律可歌。藩词正仿姜词而作,押萧、肴、豪平韵,且在第二句五字用上声,六字用去声,七句六字用上声,下半曲第九句五字用上声,使得通篇格律严整,声韵谐和。龙榆生先生指出,“(《满江红》)声情激越,宜抒豪壮情感与恢张襟抱。姜夔改作平韵,则情调俱变。”江藩词抒写饥驱漂泊的悲怨惆怅,取用平韵,所谓“平声哀而安”14,益增其哀婉深挚。
江藩词作宫律谐婉的原因,缘于他对音律的精通。江藩曾精研乐理、乐制,撰有《乐县考》二卷,曾得到张其锦的高度评价:“篇叶无多,条理在握,古乐之复,此其权舆乎”15。江藩对词律曲调也颇有研究,他“尝著《竹西词钞》,自序称少时颇研究音律”16。所以江藩对词的源流、对词牌词调均相当熟悉,他曾指出:“玉田生词,与白石齐名。词之有姜张,如诗之有李杜也。姜张二君,皆能按谱制曲,是以《词源》论五音均拍,最为详赡。窃谓乐府一变而为词,词一变而为令,令一变而为北曲,北曲一变而为南曲,今以北曲之宫谱,考词之声律,十得八九焉。”17再如《扁舟载酒词》中,《梦芙蓉》一首用吴文英自度曲填词,《昼夜乐·效柳七体》《八声甘州·易水,用柳七体》则仿柳永体而作,还有多处以词序或按语的形式对姜夔、张炎等人有关词调的平仄押韵作出考辨,如上举《满江红·雪夜渡江北上》词后按语。尤为可贵的是,江藩通于词律曲调,不仅在于研读词谱、词作等文献资料,更时常考之以乐工的实践,如《梦芙蓉》词序指出:“此吴梦窗自度曲也,词家绝无继声者。夏日,泛舟湖上,独酌荷花中,不觉大醉。醒时已四鼓矣,遂填是调。明日入城,乞庄生吹笛按谱,有不叶者,改易数字,音节和谐,幸不失邯郸故步”。由此,江藩精于词律以及词作音律谐婉,也就不难理解了。
江藩作词不仅严守宫律,合辙押韵,而且词句流美,气脉贯通,不为律吕所束缚。如这首《六幺令·夜泊袁江闻笛》:
梦回孤枕,惊起关山笛。篷窗雨丝才住,渔火昏烟夕。多事梅花三弄,恼杀江湖客。酒肠偏窄。消愁无计,怎不教人早头白。
忽按商声侧犯,吹得苍崖裂。看取九折黄流,夜静鱼龙寂。听到更残漏转,蓦地伤离别。天边明月。凄凉如此,千里相思向谁说。
按《六幺令》以柳永《六幺令·澹烟残照》为正体,又有变体二,一以贺铸《六幺令·澹烟残照》为代表,双调九十四字,前段九句六仄韵,后段九句七仄韵;二以陈允平《六么令·授衣时节》为代表,双调九十四字,前后段各九句、五仄韵,此亦与柳词同,惟后段第三句六字折腰句法异。藩词仿陈允平体,谨守宫律,严分平仄,押陌、锡、屑入声韵,读来音韵谐美。尤为突出的是,江藩以气运词,将羁旅落寞之感、离别相思之情贯注全篇,文词畅达流美,情思酣畅淋漓,极易引起读者共鸣。作者运用一系列动词,通过不停的转换,诸如“梦回”“惊起”“才住”“忽按”“看取”“听到”等等,既凸显了意脉的流动,又增强了文词的气势。同时作者还运用反问(“消愁无计,怎不教人早头白”)、疑问(“凄凉如此,千里相思向谁说”)等句式,既增进感情的抒发,也促成文词的流畅。当然,江藩词作在文辞上总体表现为流易疏淡,并不讲求藻饰华丽,此首《六幺令·夜泊袁江闻笛》亦可见一斑。
需要指出的是,江藩词作的清俊面貌,与其为人品性及学术涵养关系密切。江藩有狂生之名,为人权奇倜傥,能走马夺槊,豪饮好客,交游四方。这种豪放爽朗的秉性,在其诗文中多有表现,如《观黄大石航剑器歌》:“闻之古有剑舞,……江郎置酒,黄郎斫地而歌。嗟乎!利器不可以示人,其柰酒酣耳热何”18,就充分表现出江藩豪放的一面。但是,生活的磨练,学术涵养的提升,又能变化气质,使其颇多反省,如云:“今作君(洪亮吉)传,潸然泪下,自悔卤莽,致伤友道,能不悲哉!”19又云:“自君(李惇)谢世之后,二十余年,藩坎坷日甚,而性情益戾,不闻规过之言,徒增放诞之行,可悲也夫。”20从而使得其词作渐趋内敛,较多地呈现出清俊之风。值得指出的是,作为学人之词,《扁舟载酒词》并不以使事用典见长,而是以声律谐婉著称,这自然根基于江藩乐律词谱学的精深涵养,而词作中蕴含的文学批评和史料考据,亦是其学人之词的重要体现。
三、文学批评与史料考据
《扁舟载酒词》作为江藩传世的词集,不仅标示着江藩填词艺术的成就和特色,更蕴含着丰富多样的价值,尤其突出的,是其文学批评和史料考据价值。
文学批评价值主要体现在词作艺术批评和词曲宫调考辨两方面。《扁舟载酒词》中有多首题词之作,其中《隔浦莲近拍·题汪大肯堂冷香水榭填词图》《声声慢·题汪大饮泉秋隐庵填词图》《水调歌头·题陈大月墀红笑集》《风入松·书仪君墨农剑光楼词抄后》四首涉及到对相关作家作品的艺术批评。试一一解说。
《隔浦莲近拍·题汪大肯堂冷香水榭填词图》为汪念贻而作。念贻号肯堂,江苏吴县(今苏州)人。《隔浦莲近拍》词云“宫商细嚼,嗣响水云遗韵”,指出念贻词有水云之风。按水云指南宋末词人汪元亮(1241-1317年后),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著有《湖山类稿》《水云集》。所作诗词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有“诗史”之目。《声声慢·题汪大饮泉秋隐庵填词图》为汪潮生(1777-1832)而作。潮生字汝信,号饮泉,又号冬巢,江苏仪征人,著有《冬巢诗词集》。《声声慢》词云:“一瓣香熏白石,谱新词、笛怨琴清。笑伧父、歌楼酒社,浪得虚名。休唱大江东去,有玉奴无赖,惯按银筝。度曲樽前,将红豆记分明。”可知江藩认为汪潮生词取法姜夔,格调清怨婉约。《水调歌头·题陈大月墀红笑集》为陈增而作。陈增号月墀,浙江海宁人,著有《月墀遗稿》《红笑集》。《水调歌头》词云:“一卷香奁别体,惹起花枝欲笑,锦字织难成。新诗写歌扇,香绕笔端生。恼举举,怜惜惜,爱卿卿。杏欺桃妬,北里南部尽争名。”可知陈增《红笑集》多写歌楼楚馆儿女情事,格调绮丽婉媚。《风入松·书仪君墨农剑光楼词抄后》为仪克中(1796-1837)而作。词云:“不裁柳七轻盈体,爱他非曲非诗。八宝楼台拆下,争如茅舍疏篱。……滴粉揉酥小令,牵侬多少乡思。”可知江藩批评仪克中《剑光楼词抄》取法柳永词,格调轻盈婉约,疏淡通俗。尤以小令见长,情思旖旎,感人至深。由此可见,以上四首词作均有词学批评的意义,而且是同时代人、知交好友所作,故而值得今人珍视。
词曲宫调考辨也是《扁舟载酒词》文学批评价值的一大体现。正如上文所说,词为倚声之作,合体入律乃其基本要求,而这正是江藩词作的一大特色。据统计,《扁舟载酒词》中共有七处,或以词序,或以按语的方式对词调声律、用韵等进行考辨,具体篇目包括《暗香疏影》(词序)、《声声慢》(词序)、《杏花天影·闺怨》(按语)、《八声甘州·易水,用柳七体》(按语)、《满江红·雪夜渡江北上》(按语)、《霓裳中序第一》(按语)、《采绿吟》(按语)。江藩在考辨中多有精辟见解,如:“失腔不失腔,在住字煞声。词中有一二抝嗓者,配管色时可以融化入律”(《声声慢》词序)、“南宋词家严于声律,而宽于用韵,不如北宋人之谨严矣”(《采绿吟》按语)、“此调(《霓裳中序第一》)当以姜词为正,平仄宜参用个翁、草窗二家。个翁词有脱字,草窗下半阕‘怅洛浦分绡,汉皋遗玦’,较之白石多一‘怅’字,词律谓之领句字,即今北曲之衬字。白石、个翁、草窗皆用入声韵,有用去声韵者,非正格矣”(《霓裳中序第一》按语)。这些见解对我们理解词调词律或研读宋人词作均有参考意义。试引《暗香疏影》词序如下:
白石老仙制《暗香》《疏影》二曲,本仙吕宫。考段安节《乐府杂录》论五音二十八调,仙吕在去声宫七调之内,则填此二曲,当用去声。而白石用入声者,北音入声皆作去声读,今伶工歌北曲,所谓“入作去”也。盖二曲本用去声,以入代去,多缠声而流美矣。此梦窗、苹洲、玉田所以谨守成法而不变。又彭元逊《解佩环》调即《疏影》,用去声韵,亦一证也。张肯又采《暗香》前段、《疏影》后段合成《暗香疏影》一阕,变而为夹锺宫。夹锺即燕乐之中吕宫,亦在去声宫七调之内,当用去声,近入声之韵,斯为协律。仙吕宫下工字住,中吕宫下一字住、清上五字住,此曲用上五住也。……
词序中梳理了姜夔创制《暗香》《疏影》二曲,吴文英、周密、张炎等续作,至明代张肯又采《暗香》前段、《疏影》后段合成《暗香疏影》一曲的源流演变。江藩同时还考论其宫调、押韵,指出:《暗香》《疏影》二曲属仙吕宫,在去声宫七调之内,当用去声,而白石用入声者,缘于北音入声皆作去声读,且以入代去,多缠声而流美。《暗香疏影》一曲属夹锺宫,即燕乐之中吕宫,在去声宫七调之内,当用去声,近入声之韵,斯为协律。江藩还就宫调住作了说明:仙吕宫下工字住,中吕宫下一字住、清上五字住,张肯《暗香疏影》用上五住。由此,读者对曲调由来、宫律声韵、宫调住字等问题当能一目了然,亦可感知江藩对于词调宫律之精通娴熟。
阮元称江藩“为人权奇倜傥,能走马夺槊。豪饮好客,至贫其家。遍游齐、晋、燕、赵、闽、粤、江、浙”21。《扁舟载酒词》对江藩生平的主要行迹多有反映。江藩二十岁始移居扬州,他与友人的唱和之词多作于扬州。作品投赠对象多为著籍扬州或流寓扬州之人,且作品多涉及扬州风物,如“绿杨城郭,近日扬州梦初觉”(《暗香·题郭十三频伽画箑》)、“十二楼头春色,廿四桥边明月”(《水调歌头·题陈大月墀红笑集》)等。《六州歌头·出古北口有感》《氐州第一·出泉龙关》《八声甘州·易水,用柳七体》等咏史怀古之作,则记录了江藩江藩三十三岁时,奔赴热河、出入塞北燕南之行。据《莺啼序》词序所云“乾隆乙卯,至金陵应布政司试……嘉庆戊午,重来白下”,可知江藩曾于乾隆乙卯(1795)、嘉庆戊午(1798)两度赴南京应布政司试。《六幺令·夜泊袁江聞笛》一词,据袁江这一江西境内水流,可知江藩曾有江西之行。《风入松·书仪君墨农剑光楼词钞后》《采绿吟》二词,反映的是江藩晚年游幕广州时的交游,可与江藩应阮元之聘主纂《广东通志》22相印证。
《扁舟载酒词》还对江藩的交游作了一定的反映。为便于说明问题,将相关词作与交游人物按词集顺序列表如下:
据上表可知,《扁舟载酒词》涉及可考的交游人物15人,作品22首。这些交游人物,除了仪克中为番禺(今广州)人外,多为江苏、浙江、安徽人,且多与扬州有关,或著籍扬州,如汪潮生、秦恩复、顾麟瑞等,或流寓扬州,如石钧、汪廷桂、郭麐、陈增、吴锡麒等。这些交游作品,既真切反映出江藩的人生踪迹,自然流露出江藩的个性情感,足以丰富对江藩其人其文其学的认识;又通过彼此间的交游唱和、品析评论,生动展示出乾嘉时期扬州文坛的生态,是江藩词作面貌形成的大背景,可视作珍贵的文学史料。扬州地区自入清以来词人辈出,如吴绮、汪懋麟等,再加上王士禛推波助澜,涌现出一个填词热潮。顺康之际,词坛先后崛起以陈维崧为领袖的阳羡词派和以朱彝尊为领袖的浙西词派,尤其是浙派后起巨擘厉鹗曾坐馆扬州三十年,对扬州词坛影响深远,扬州地区遂形成以江昱、江昉为代表的浙派词人群。而与江藩交游的吴锡麒、郭麐,可看作是浙西词派后期嬗变的代表。严迪昌指出:“所谓‘浙派’的晚期擅变,简要地说也就是由密返疏,变艰涩为流利,并以情趣来调剂一味讲雅洁的空枵。”23吴锡麒、郭麐二人的词作开始转向于自然活泼,情味浓厚。试看吴锡麒《无闷·出古北口》:
垂者云耶,立者铁耶,相对峥嵘万古。绕一发中原,自成门户。照出墙边冷月,怕更向、秦时从头数。断鞭笼袖,回身马上,但看来路。
行旅,乱山去。问酒肆谁家,冒寒沽取?任落叶呼风,吼声如虎。高歌出塞,尽卷入、丁丁琵琶语。待射侣、相约残年,为道短衣休误。24
可谓文词俊爽流易,格调刚健慷慨,与上文所引江藩《六州歌头·出古北口有感》几乎如出一辙。由此,我们可以指出,江藩词作反映的交游圈,正是扬州词坛的一个侧影,而江藩词作流美清俊之风的形成,当与吴锡麒、郭麐等人的交游有着内在的关联。
值得一提的是,江藩交游词中还提供了其他重要资料。譬如,《金缕曲·题车秋舲剪刀池畔读书图》“愁读遗编红蚕句”下有小字注:“秋舲夫人名曜,号莲漪。工诗,有《红蚕阁小草》一卷。”明清以来江南女性文人群体逐渐崛起,如江藩妹江珠与张滋兰、张芬诗等吴中才女结成“清吟诗社”,号为“吴中十子”,有《吴中十子诗抄》。此处秋舲夫人指方曜(?-1805),字德次,号莲漪,桐城人。嫁车持谦(号秋舲)后,受其影响习作诗词,今存《红蚕阁遗稿》一卷,收诗四十三首,诗余八首,嘉庆十五年刻本,藏南京图书馆,正可互相印证。
四、词作补遗
广陵城。蘸碧塘,垂柳烟横。暮雨送春,到处笙歌盈盈。倩才人吮毫描写,翰墨缘波皱花明。湖光里,楼台影,东风吹断箫声。
追忆当年夜行。微妙景牙牌,句丽词清。问柳爱花,往事空悲枯荣。别裁短李名园记,翠织成山水文情。青未杀,洛阳纸贵,人问书名。25
《梦扬州》词谱,乃秦观自度曲,双调九十九字,前后段各十句,五平韵。藩词九十六字,极力摹写扬州风月,绮靡动人,结尾用左思《三都赋》成而洛阳纸贵之典,称誉《画舫录》必风行于世。事实证明,江藩所言不虚。王昶评《扬州画舫录》云:“雅郑杂陈,而风流旖旎,使读者如在绿杨城郭、二分明月间然”26,其流行开来自在情理之中。江藩与李斗乃同乡,二人时与雅集,多有唱和。《画舫录》一书共有四次提到江藩:卷一载录江氏《周太仆铜鬲释文》一篇,此文为江氏文集失收;卷九《小秦淮录》记录江氏之学行著述,不仅能增进对江藩家世、学行的理解,而且可获知未见传本的《蝇须馆五记》之大概;卷十一《虹桥录下》言及江藩家庖之“十样猪头”风味绝胜;卷十二《桥东录》记载江增性好山水,尝制茶担以济胜,江藩为之作《游山具记》,惜文已不传。
二、《紫玉箫·题月底修箫谱》。郭麐《灵芬馆词话》载:“《月底修箫谱》图题词甚多,方子云、汪饮泉、江郑堂、查梅最工。”兹录江藩词于下:
明月初升,玉梅刚吐,画成无限梨云。风催绿萼,认暗香疏影,应是前身。洞箫轻挼,花拍叠,旧谱翻新。郎无赖,不管玉奴,吹冷朱唇。
滨州自度渔笛,算近日,江南第一词人。闲修尺八,听悠扬呜咽,破梦伤春。怕柔肠断,频嘱咐,悄唤真真。箫声紧,莫犯侧商,惊醒梅魂。27
《紫玉箫》词谱,双调九十九字,前段十一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宋人词仅存晁补
之词一首。藩词音律和婉,词句流美,格调清俊,堪与晁词媲美。郭麐工于诗词,与江藩
时有唱和,如郭氏《灵芬馆诗三集》卷三《云萍续集·题子屏书窠图》、《灵芬馆词·懴余绮
语》卷二《台城路·为江子屏题蝉柳画扇》,江氏《伴月楼诗抄》卷下《题郭频伽灵芬馆图》
等。
另,郭麐《灵芬馆词话》载:
余浮眉楼图,先自题《阑干万里心》一阕云:“蒙蒙丝柳不藏秋。隐隐疏帘半上钩。见说年年爱远游。一重楼。两点眉山相对愁。”闺人和云:“春山平远不宜秋。新月弯环只似钩。说与萧郎莫浪游。怕登楼。一曲阑干一曲愁。”江郑堂藩题《眉妩》一阕,甘亭题《买陂塘》一阕,皆工。28
据此可知江藩有《眉妩》一词,惜已不存。甘亭,指彭兆荪,与江藩亦有唱和,今彭氏《小谟觞馆诗文集·小谟觞馆诗余》收有《齐天乐·江郑堂绘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诗意属题为赋此解》一阙。
此外,顾广圻《思适斋集》卷四有《唐多令·和江郑堂韵》一首,则江藩应有原作《唐多令》词,惜今也未见。
清代“扬州学派”承吴派、皖派而来,注重求古学之“是”,以“会通”为其特色,故多能学兼四部,著述广博,但词作勒为专集者,似只有江藩与焦循二家。故江藩《扁舟载酒词》对于考察江藩乃至扬州学派的词作艺术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扁舟载酒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特色鲜明,兼具文学批评与史料考据价值,在词史乃至词学史上均有一定地位。
注释:
①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一五九《艺文志四》著录作二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596页。
②(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二),(清)纪昀等:《四库全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页。
③(清)伍崇曜:《乐县考跋》,咸豐四年伍崇曜刻《粤雅堂丛书》,第1页。
④(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张元济:百衲本《二十四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92页。
⑤下引江藩《扁舟载酒词》,均出自光绪十二年江巨渠补刊《江氏丛书》本,不再一一出注。
⑥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海图书馆书目卡片著录有《扁舟载酒词》一卷,(清江都)江藩(子屏)撰,清嘉庆二十年(1815)本,一册,索书号:023377。经核查,此本前有嘉庆乙亥(1815)顾广圻序,后有光绪丙戌(1886)张丙炎跋,显然不可能刻于嘉庆二十年,而是与光绪十二年(1886)江巨渠补刊《江氏丛书》本大致同时,单装一册,而《江氏丛书》本《扁舟载酒词》与《乐县考》合为一册。
⑦(清)叶昌炽:《缘督庐日记抄》(卷六),《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第57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88页。
⑧严迪昌:《清词史》(第三章第三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第432-438页。
⑨(清)阮元:《定香亭笔谈》(卷四),王云五:《丛书集成初编》(第260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69页。
⑩(清)顾广圻:《扁舟载酒词序》,光绪十二年江巨渠补刊《江氏丛书》,第1页。
11(清)顾广圻:《扁舟载酒词序》,光绪十二年江巨渠补刊《江氏丛书》,第1页。
12(清)江藩:《半毡斋题跋》(卷上),清光绪中潘祖荫辑刻《功顺堂丛书》,第10-11页。
13(清)顾广圻:《扁舟载酒词序》,光绪十二年江巨渠补刊《江氏丛书》,第1-2页。
14(元)舒天民:《六艺纲目》(附录),(清)纪昀等:《四库全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7页。
15(清)张其锦:《乐县考序》,咸豐四年伍崇曜刻《粤雅堂丛书》,第1页。
16(清)伍崇曜:《乐县考跋》,咸豐四年伍崇曜刻《粤雅堂丛书》,第1页。
17(清)江藩:《半毡斋题跋》(卷上),清光绪中潘祖荫辑刻《功顺堂丛书》,第10页。
18(清)江藩著,漆永祥整理:《江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84页。
19(清)江藩著,徐洪兴编校:《汉学师承记》(卷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88页。
20(清)江藩著,徐洪兴编校:《汉学师承记》(卷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32页。
21(清)阮元:《定香亭笔谈》(卷四),王云五等:《丛书集成初编》(第260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69页。
22参据阮元写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十一月十五日的《纂修广东省通志折》,见阮元修,江藩等纂《(道光)广东通志》卷首,《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第66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页。
23严迪昌:《清词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第415页。
24(清)吴锡麒:《有正味斋词集》(卷八),《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第172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516页。
25(清)李斗著,陈文和点校:《扬州画舫录》(《题词》),扬州:广陵书社,2010年,第8页。
26(清)李斗著,陈文和点校:《扬州画舫录》(《前言》),扬州:广陵书社,2010年,第1页。
27(清)郭麐:《灵芬馆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518页。
28(清)郭麐:《灵芬馆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第2册),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516页。
注:本文发表于《中国文学研究》2021年第1期,此据作
注:本文发表于《中国文学研究》2021年第1期,此据作者word,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高明峰老师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