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投入大,周期长,收益难以预知的事业,却引得所有人趋之若鹜

每个家庭必须从事一个投入大,周期长,收益难以预知的事业,这个事业就是教育。

从幼儿园开始,经过小学、中学到大学毕业,大约需要19年时间完成对孩子的教育。如果再加上2年硕士,2年博士,一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大约需要21至24年时间,占整个人生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这段时光处于人生最好的阶段,按照含金量来算,接受教育的时间占了人生的一大半。

有人计算,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一个城里的孩子需要投入10至20万的教育经费,如果算上各种课外补习班、兴趣班,投入的经费可能更多。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不是一笔小数目,而最大的投入还不是金钱,而是难以量化的时间和精力。古有孟母三迁,今天的人更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买房卖房,有的甚至举家出国。

普通家庭投入如此大的精力,耗费巨资,经过20多年教育,孩子终于大学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而残酷的现实是,毕业意味着失业,就业难,学历难以解决就业问题。

就算这样,没有人退却,无论如何,我们是全世界最重视教育的民族,这种投入是值得的,它关乎孩子的未来。

你不是仅仅为了自己在学习。

实际上,教育是全人类的问题,孩子不仅仅是为自己学习,更是为了民族在学习,最终是为了全人类在学习。这不是唱高调,实际就是如此。

与动物比较,人类依靠文化从地球上的动物界脱颖而出,最终依靠文化成为地球霸主,文化就是人类的第二条基因。文化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总和,通过文化,人类积累适应自然的经验,并通过文化一代代传承下来。

民族之间不同的文化差异,反映了民族适应自然和世界的能力,也因此成为民族件竞争的关键因素,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

对于个体,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立于社会的根本。

我们看到,在两千年前,世界上出现过很多全才,他们集人类所有智慧于一身,到了近现代,就在400多年前,牛顿一个人就能建立一个完整的物理体系,而到了现代,已经很少能由一个人完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创新,很多诺贝尔奖也是由多人共同领取。

这样的变化说明一个问题,人类的智慧在增加,知识量也在剧增,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人类的分工越来越细,知识体系越来越复杂,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领域的知识,就算专业知识也不可能仅仅通过学校的学习去完全掌握。

所以我们看到,教育事业的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效果越来越差,学生学成以后就业困难就是证明。个体以知识量为基础的策略已经难以胜出,只能从知识结构方向找出路。

显而易见,在现有状况下,想要改变目前教育投入产出比低的问题,也就不能仅仅靠不断地增加知识量去增加竞争力,也只能通过改变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竞争力。不论从全人类的角度,还是民族、国家的角度考虑教育问题,都需要从全局出发,优化教育结构,保证各种知识结构的人才都得到平等的机会,才能保证整体种群优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改变,对于人类来说是为了继续保持人类种群的优势,对于民族来说是为了提高民族的竞争力,对于个体来说就是为了强化适应社会的能力。

目前的教育体制还是以增加知识量为主线,但从目前的整体知识量来看,已经接近超出个体接受知识的容量,这样的教育模式投入产出比已经走到尽头。

改变知识结构才是出路,但这种改变,不能仅仅依靠教育体制的改变,而需要建立一种机制,使得各种知识结构的人才都能得到平等的机会,通过减少知识量,缩短教育时间,优化知识结构,去提高教育的投入产出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