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追忆小时候的中秋节

今天是2016年9月15日,农历八月十五,传统的中秋节,在这佳节来临至今,衷心祝愿各位好友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团圆美满。今天应景发点与中秋节有关的回忆文字吧。 特别感谢好友们对公众号的支持和厚爱, 四个月的坚持和努力,终于有了好的回报,正是由于你们的关注和关心,使得公众号自开通以来,四个月之后,终于获得了腾讯公司的肯定和认可,可以开通原创保护功能,并拥有留言功能,让我们可以留言互动,再次谢谢大家,我爱你们。 一年到头,365天里,在老百姓眼里,别的节或许可以不过,唯独有两个节,不得不过,不能不过,一个是春节,另一个是中秋节。除了春节,中秋节在国人心目中,是最让人想念的节日了。这是一家人团圆的节日,哪怕再苦再累,也要回家看看,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桌好饭,说着祝福的话语,欢聚一堂,其乐融融。浓郁的亲情,就在这样的欢乐气氛中弥散开来了。 小时候最盼着过春节和过八月十五中秋节了,理由很简单:可以穿新衣服和吃好吃的了。不管是过春节还是过八月十五,全家人相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气氛,让人一生难忘。那时爷爷还健在,二十多口人围坐在一起过节,多少年过去了,现在依然想念其乐融融的场面。虽然生活越来越好了,还是年年过春节过八月十五,然而年味难寻,团圆饭不再美味,最难忘小时候的八月十五烤鸭,一想起来就流口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东风大街和平路交叉口的东风桥东侧路南(现在大约世纪泰华城坐落的地方)有一条巷子,好像就是南下河街,隐约记得这条巷子对面是一家无线电厂,专门生产一种叫冬梅牌子的收录机,厂门口有个大大的广告牌,立在桥头。巷子非常狭窄,临街有个门头,专卖烤鸭,也忘记了叫什么香菇烤鸭店,这家店的烤鸭里面裹着香菇,风味独特,吸引了很多的食客。每逢过年过节,买烤鸭的人排着长长的队伍,一直排到白浪河桥头。人站在桥上,东南风一刮,就嗅到了烤鸭的美味。有时候买鸭的队伍甚至排到对面,都堵住了无线电厂的门口。 所以到了春节或者中秋节,什么事也不要做,排队买烤鸭先。这家烤鸭店确实比较拽,底气十足,上午不营业,都是下午一点开门,然后傍晚六点准时关门。所以排队要早去,如果晚了就买不到了,每天烤鸭数目都是限量的。记得有一次中秋节,恰逢周末我不上学,下午就去排队买烤鸭,准备晚上带着去奶奶家一起吃团圆饭。买烤鸭的重任委托与我,我诚惶诚恐又倍感荣幸。紧紧攥着父亲给的五十元钱,手里都出了汗,站在桥东头的瑟瑟秋风里,这是我第一次拿这么大的票子出门,紧张有余,兴奋不足。吃了午饭,我就到了,来的比较早,目测我在队伍里大约排前二十名左右,有把握提前买到烤鸭,心里就不再紧张,店尚未开门,百无聊赖之际,我观察起排队的人们来,分外有趣。 排在队伍第一名的是腿脚有些瘸的老妈妈,头发花白,带着高度数近视镜,挎着一个又脏又破的布袋子,走路颤颤的,别人劝她坐在店门口的石阶上,她又不肯。她身后是一对小青年,打扮略微花哨,有说有笑的,男的还爱打响指,女的就一个劲捂着嘴笑,惹得身边人纷纷侧目。我前面站着个穿青黑色中山服的中年大叔,略驼背,有些秃头,样子比较儒雅,像是一个老师,我偶尔看到他右手食指关节处有白色粉末状物质,怀疑是粉笔末遗留物。我不敢回头,后面站着个愣头青,留着光头,脖子上挂着一串珠子,右手中指套着个大金箍子,他眼睛里还有凶光,我一回头,看他脸,他就拿眼珠子恶狠狠瞪我:小孩看什么看,再看砸你。 已是一点半了,迟迟没开门,排队的人有的已经不耐烦了,开始怒了说什么的都有。我算比较理智,假装冷静踢着脚下的石子玩,其实我是害怕身后那个二b,但我不敢回头,怕他说我,他嚷嚷说再不开门就砸了店,也许他的话起了作用,店门打开了,开始收款发号,拿到号的表示今天可以买到鸭子,我领了个21号,还算不错。由于鸭子烤制时间太久,每个烤炉里放的鸭子又少,下午四点多我才买到鸭子,刚要往回走,看到妈妈来接我,说不放心来看看。在路上,我三番五次打开装鸭子的袋子,把头埋进去深深闻嗅一番。妈妈实在受不了我的贱样,下定决心说孩子你折下一根鸭腿先吃着吧,看你馋的那个样,几辈子没吃了。叼着鸭腿,心里觉得美极了,人世间最美味不过如此。 晚上全家人吃团圆饭,奶奶惊讶发现一只腿的烤鸭,问怎么回事,我羞得差点溜到桌子底下,身子软软的,要把下午的口叼美味那一刻抛到了爪哇岛了。妈妈悄悄拽住我胳膊说没事没事,然后对奶奶说我路上饿了折下一根腿吃了,奶奶不怒反喜说这叫什么事啊,来把这根腿也吃了吧,我心中的大石头落了地,讨好奶奶说还是您吃吧。这事以后,这根难忘的鸭腿永久留在我的心底了,挥之不去,驱之不散。 好多年过去了。那个烤鸭店随着那条老巷子,早已不复存在,可它们还是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里,那么地清晰可见。如今老奶奶已经年逾九旬,精神依然矍铄。回想儿时趣事,这些年一路走来,感觉就像是一部与吃有关的苦难史,民以食为天,这话说的太对了。似乎所有心思都不在学习上,不是去研究怎么学习,如何学好习,而是一门扑在吃什么,怎么吃上,琢磨有什么好吃的,做梦都是大多在梦中吃好吃的,可能从小就是一枚吃货,馋癌在那时就已经病入膏肓了。幸好一直没有吃胖,现在几乎天天可以吃到好吃的,馋癌几乎不治自愈,还是觉得过节气氛不再,美味难寻,人终归是要长大的,只是再也回不到小时候了。真是怀念小时候的中秋节。

(鉴于留言功能已开通,各位可以留言,留下你宝贵的话语,我们可以互动互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