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回顾 ‖ 第23期:川沙徒步看展
合影
本次看展活动共有13名朋友报名参与,首先贴合影。
行程安排
川沙公园
川沙公园是一座秀丽的中式园林,小桥古柏、龙墙亭子、厅榭窗花一应俱全,公园内最为醒目的是一座飞檐翘角壮丽宏伟仿造武汉黄鹤楼的鹤鸣楼。鹤鸣楼取自诗经中的“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象征浦东开发,名闻天下。登上鹤鸣楼俯瞰整个川沙城,上海唯一由护城河环绕四方形城池的完整格局尽收眼底。
川沙城墙
川沙明代古城墙是上海现存几处古城墙遗迹中保护修缮最为完好的,城墙上有魁星阁、岳碑亭,城墙下有观澜小学。岳碑亭内保存着拓刻岳飞手迹的石碑,该手迹是岳飞勉励友人振作抗敌的一首七绝。城墙上的古炮曾经抵御过倭寇。魁星阁是高三层的宝塔型建筑,六面飞檐翘角,是当时川沙最高的建筑,魁星是主宰文运之神体现了读书人的美好愿望。
内史第
内史第原称沈家大院,为沈树镛祖上所建。清咸丰九年(1859年)沈树镛中举,官至内阁中书,沈家大院改名“内史第”。“内史第”坐北朝南,三进院落,是一座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又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名人集聚的江南名宅。在这幢清代民居里,先后走出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宋子文等宋氏家族成员;此外,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其子革命烈士黄竞武、著名音乐家黄自、水利工程专家黄万里,还有著名学者胡适等数十位近现代名人也曾在此居住生活过。
川沙老街
川沙老街是一条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街,由南、中、北等几条市街组成。老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至今完好的保存着大量的历史建筑,老街的小巷、牌坊、书场、老店、石板路感觉不错。老街不远处的天主教堂、城隍庙,上川铁路川沙站旧址等都值得一看。此外老街上特色美食也不少,本地老八样、草头塌饼、下沙烧麦、古董馄饨等等。
川沙营造馆
川沙营造馆为一座石库门式建筑,业主为川沙绸布店的丁老板故称“丁家花园”,历史上该宅曾为国民党川沙党部所征用,建国后为川沙县人民政府首个办公地。近代上海浦东产业享有“三刀一针”的美誉,即泥刀、菜刀、剪刀,绣花针。其中“三刀”中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社会影响最大的就是“浦东泥刀”,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上海外滩,不少经典建筑就出自浦东老一代营造大师之手,最为著名的是被誉为川沙鲁班的杨斯盛。
清光绪六年杨斯盛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由中国人办的营造厂——杨瑞泰营造厂,成为近代建筑史上的一个创举。杨斯盛承建外滩江海关北楼,一举成名,被人称为“近代建筑营造业的一代宗师”。他还慷慨解囊兴办浦东中学,黄炎培为第一任校长。上一世纪二三十年代曾享有“北南开,南浦东”之盛誉。浦东中学知名校友有:张闻天、蒋经国、蒋纬国、钱昌照、王淦昌、陈芳允、范文澜、罗尔纲、潘序伦、庄世平、王艮仲、董纯才、叶君健、卞之琳、马识途、周明镇、赵宗燠、夏坚白、董申保、施士元、李一氓、胡也频、殷夫、谢晋、桂兴华等人。
陶桂松故居
宋庆龄文化展示中心
展览内容以“情景化”和“故事性”为主,由图片、实物及多媒体组成,展示宋庆龄的家庭及其成长经历。突出了宋庆龄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以及由宋庆龄亲自创办的妇女儿童事业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体现宋庆龄关心妇女儿童事业的情怀及其贡献。参观后每一个人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对宋庆龄这一伟大女性致以崇高的敬意。
川沙戏曲艺术展示中心
川沙作为上海的戏曲之乡、沪剧东乡调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沪剧是在清朝乾、嘉年间发轫于浦东乡间,称东乡调,也是当今沪剧的基本调。2006年6月,沪剧被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品录。此外越剧艺术在上海川沙也很盛行,尽管越剧来源于浙江,但是越剧的发展壮大是在上海,当年越剧界十姐妹可谓家喻户晓,走过大街小巷会听到不同越剧流派的唱腔。
致谢
感谢顺心、清欢、玉和活动君等提供部分照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