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求劲之法
很多朋友都认为内家练法松柔无力,养生尚可,技击效果不佳,甚至自作聪明的添上了很多“功法”,追求力量或硬度,殊不知南辕北辙,离内劲越来越远。宋氏形意在五行拳之前要打下劈掌,要求上肢丝毫不用力,用腰背把手拿起来,再顺着重力自然撂下去,动作顺畅之后,再利用身体的运动给它加速。这么说也许有的人还想象不出这种劲力的效果。笔者试举一例,有一种简易暗器,就是用根绳子系个二两沉的小铁锁,当甩手流星使——不少“江湖打斗术”的研究者都很推崇它。
后背是整体力传递之中很重要的一环,形意门里有句口诀:“前手打人,后背使劲”,尚云祥先生讲得很生动,“就是狗熊在树上蹭痒的劲”,《内功四经》和太极拳诀里也提到“贴背”。从生理结构上讲,乃是脊椎立柱之后,斜方肌、背阔肌均匀的向两侧展开,并向前束裹,厚实如熊膀,形成“圆背”,这种状态可以称之为间架圆整,保证了根节(腰胯)产生的力量可以顺达梢节(发力点)。但这只是初步功夫,使用时还要保持抱圆之形,所发之力尚为冲撞力,方向性明显,平直而缺乏变化,发力前还需要预留空间加速。
丹田是人体总重心之所在,丹田抖绝之劲是各种力量之源,以丹田的抖擞催动后背翻浪,如滔滔浪涌,连绵不绝,又干脆利索得象金鸡抖翎,猛虎宗身。这样即使被对方缠抱得很死,也一样能发出冷脆的爆发劲,少林拳讲“千金难买机灵颤”就是此义。正因为丹田抖擞是内家拳看家的宝贝之一,所以历来只见用法,不见练法,而且“丹田”一词,源于道家,很多人把它与玄学相附会,编出各种奇妙的理论,于拳术实修毫无意义。其实构成拳术运动中所谓“丹田”的就是腰、腹、裆、胯。李旭洲先生详细记述了它们的关系及应用中的开合、蓄发、虚实等变化之法。
只有具备了开合功、抖绝劲,在实战中,才能发挥粘连绵随,大胆进身,做到“打人如亲嘴”,诚如李旭洲先生在笔记中记载“武当拳之长处,愈进身则愈得势,若退至圈边,为他种拳术之长处得以发挥也。
李旭洲先生所传形意,每一式俱含八卦、太极之理法,其表现在于举手投足都由腰轴的转动和划圆而产生,故对腰脊的要求极高,不但要强壮似虎,更要变转如龙。
以上局部功夫具备之后,还需明全身各大关节的接骨斗榫之法,在发劲时形成刚体效果,保证腰胯抖擞之力没有多余损耗的传至发力点,即常说的“龟尾转抖”之劲,这才是宋氏形意的抖绝劲。大致过程是,腰胯的抖转形成脊椎的拧转蓄劲,脊椎一蓄即发,那种螺旋、弹抖的力量,沿着骨架传递到梢节,形成类似于冲击钻的穿透性杀伤力。最后两个,一个是结果,一个是效果,不是练法。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