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的是东珠还是贪婪
汉唐以来,皇 室始终将珍珠作为重要的饰品,而东珠作为最为优 秀的代表之一,人类对它的采捕从未停止。
清代採拾东珠属于皇差。採珠者均系满族包衣食粮人户,称乌拉牲丁。食粮人,即身高超过古尺五尺以上男丁,照例须承应官差。若不愿意承差,每年交六两银子可免。牲丁以所採东珠充供赋役,官府每年按例征收。多名乌拉牲丁合在一起,谓之“珠轩”。每年四月,乌拉总管分派官兵乘船并带足粮食进入松花江,溯流而上寻採东珠。珠轩牲丁行船至深水处,用大杆插入水底,採拾者抱杆而下,入水搜取蚌蛤。出水后,採官当着众人剖开蚌蛤查验有无东珠,大概百十只蚌蛤能有一珠。得珠后,即刻由专人包裹严实并加盖印花封记。八月入秋,珠轩舟船返回衙署。将军会同总管挨个儿挑选东珠。若尺寸与分量不合规格,或光泽品质不够,当即弃之于河水中,以示严禁。任何人不得私匿或做其他处置。至年底,按贡赋额度验收。依例,征收东珠按成色等级赏给绸缎布匹。道光朝,奖赏改为折发银子,牲丁更得实惠。(参清萨英额《吉林外记.卷七》)
东珠的颗粒更为饱满、圆润晶莹,在阳光照射下还会散发出五彩的光泽,用东珠制作出的首饰更是光彩熠熠,颇有高 贵奢华之感。如此美丽的珍宝,谁会不爱呢?
东珠之所以珍贵,是因为清王朝把其定为用以标识王公贵 族地位等级的装饰品。如皇冠规定用东珠37颗;皇后凤冠用98颗;一品官只准用1颗,二品以下不准用东珠,只能用蓝宝石、绿松石等为饰。
东珠,汉代史书就有对东北所产美珠的记录。北宋时称松花江所产珍珠为“北珠”,明朝首都迁移到北京了,而松花江流域所产珍珠位于东方,故称“东珠”。
东珠之所以珍贵,是因为清王朝把其定为用以标识王公贵 族地位等级的装饰品,如皇冠规定用东珠37颗;皇后凤冠用98颗;一品官只准用1颗,二品以下不准用东珠,只能用蓝宝石、绿松石等为饰。
在清朝,佩戴东珠可以说是高 贵身份的象征。对于东珠的使用清朝有着严格的规定,皇帝朝冠金顶要用头等东珠十二颗,二等东珠三颗。